【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借助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這個有利條件,加快海南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進程,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分析海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必然性和所面臨困難的基礎上,提出將高職教育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全方位的滲透、課程國際化納入院校的發展規劃,同時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以期通過這些措施促進海南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 國際旅游島 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001-03
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經濟全球化促進教育的合作與交流,在國際教育市場開放的背景下,急需培養面向世界的具有國際意識的開放型人才。如果將高職教育國際化比作一棵果樹,那么果樹的根基是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果樹的主干是國際化的課程設置,果樹的葉子是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團隊,而這棵果樹得以茁壯成長的陽光雨露則是國際化的合作、交流和研究,只有每一因素都具備了,才能結出累累碩果。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是面向世界的、動態的、跨文化的一個動態過程,要在世界教育的大熔爐中,將海南的高等職業教育融合進去,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需要的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
一 海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必然性
1.經濟全球化促進教育國際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完成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必須學習借鑒世界各國職教先進理念和典型經驗,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道路。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不是可有可無的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高職教育國際化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第21條“加強人力資源建設”提出:大力發展具有海南特色、為建設國際旅游島服務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大教育對外開放力度,支持海南與國際知名院校合作開辦旅游職業院校。教育必須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需要更多人才的匯集,這些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有國際化的觀念、國際化的視野,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建設中,教育的國際化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建設目標。
3.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發展需要教育國際化
海南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高等職業教育體系還不夠健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都存在不足之處,職業教育資源有待于優化,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建設還在摸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海南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是使其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加緊與國際行業通行標準的對接,努力提高院校的辦學質量,才能培養出富有國際視野、具有創新能力、適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如此才可以彰顯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同時也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 海南高職教育國際化面臨的困難
1.國際化教育理念有待提升,相關規章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我國的高職教育基礎薄弱,國內沒有可以借鑒的成熟的職業教育國際化模式,規范的與國際通行準則對接的規章并不多,這樣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就缺少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缺少相應的措施來促進,因而高職教育急需確立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
2.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缺乏國際化內涵
除了教師理念要國際化,更重要的是有了理念還要落實,落實需要通過相關的課程設置來實現,通過課程設置來保障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國際接軌,可以說課程國際化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從我省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來看,課程國際化程度還比較低。我省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課程設置的主要特點是必修課少,而選修課流于形式,實行的選修課制度,嚴格規定了限選課學分與任選課學分的比例,許多學生上選修課只是出于學分的要求,在課堂上也只是應付了事。再者,我省高職院校課程設置相對穩定,這種穩定性使得課程內容嚴重滯后于科技的發展,課程體系中前沿性的理論或成果不突出,基礎課程除了課程名稱偶爾有變動,課程內容偶爾有調整外,其他基本沒有變化,而學生直接面臨的是信息化、國際化社會這樣一個現實背景,課程設置的滯后和結構的單一限制了學生的國際視野。
3.國際化的師資力量薄弱,且國際化水平不高
引進優秀的外籍教師是職業院校實現師資隊伍國際化的最有效方法。通過調查我省高職院校,發現外籍教師很多還是以外語類課程為主,幾乎沒有其他專業的外籍教師。海經院作為海南的高職骨干院校,在師資建設上狠下功夫,但是經過調查統計,該校外籍教師占的師資比例也還不到1%??梢哉f我省各高職目前的師資隊伍國際化程度偏低。我省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主要還是靠崗前培訓、骨干進修等形式,涉及跨文化交流的機會很少。外籍教師數量少,那本土教師在接受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方面又如何呢?筆者隨機調查了海南高職院校的100名教師,調查發現90%的教師都有繼續學習、拓寬知識面的需求,但是真正通過學習培訓獲得提高的教師還不到8%,通過調查還發現,很多教師的進修目標不明確,掛職鍛煉任務不具體,很多時候都只是掛著學習的名義出去,收獲并不大。
4.辦學條件吸引力不高,交流合作不夠深入
隨著我省高職院校規模和質量的不斷擴大和提升,各院校都意識到國際交流與合作對院校發展、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我省高職院校也都在開展招收留學生到校學習和組織學生赴國外合作院校交流學習。互派的留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或實習等多種活動不斷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提升語言交流的綜合能力。但是縱觀海南高職院校,在合作辦學方面經費投入少,教學設備匱乏,師資力量薄弱,沒有相應的語音室、實驗室等,這樣的辦學條件吸引力不高。另外,在學生出境實習、教師出國進修、與外國院校的學生交流學習、與跨國公司的校企合作、承辦國際性會議等方面的機會與數量不多,質量就更難有保障了。為數不多的高等職業院校與國外院校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但合作的具體目的不夠明確,隨意性大,缺乏深入的合作交流,很多的合作辦學流于形式,在實際運作中無法切實開展或收效甚微。
三 推進海南高職教育國際化的幾點建議
1.高職教育國際化的辦學理念需要全方位的滲透
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是果樹的根基,是影響結果的關鍵因素,理念是行動的基礎和動力,因此自上而下都應有相關的措施來保障高職教育國際化的落實。要有效促進我省高職教育國際化,就應從政府層面、高職院校層面和各方聯動機制層面著手開展。政府提供制度支持,重點解決當前高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順利開展的體制障礙,加大經費支持、政策扶持和質量監控的力度。如出臺引進人才政策,達到相關要求的人才實行住房優惠、落戶優惠等,吸引發達國家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師資加入我省的管理和教學隊伍中來,這樣能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的國際化發展。各高職院校明確發展戰略與發展方向,整合各方資源使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本學院整體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如在院校內部,通過校園網、宣傳欄等各種途徑宣傳高職教育國際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老師和學生都認識到觀念、知識國際化的必要性。同時可借助校園網絡向國外的學生做招生宣傳,加大國際化的生源交流。
2.高職的課程國際化納入院校的發展規劃中
國際化的課程設置是果樹的主干,沒有主干的強大就不可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來。課程體系分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設置。其課程目標是課程設置的核心內容,是整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具體化,課程內容的國際化要求課程內容突破傳統,與時俱進;課程設置國際化則是要求在課程結構、學分要求上更加合理、科學。積極推動課程改革,將課程國際化理念融入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具體落實到每一專業甚至是每一門課程當中來,可通過院校的學術委員會等學術機構,通過對教材的選用、教學計劃的審定、教學內容的增減、教學獎勵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我省各高職在不斷的發展中樹立起教育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并根據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開設適合自身發展的課程體系。
3.“請進來”“送出去”,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
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團隊是果樹的葉子,茂盛的葉子是吸收足夠多的陽光和雨露的載體,更是結碩果的保證。可以說打造國際化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保證,要想培養出國際化水平的學生,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行不通的。培養本土師資,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予以改善:(1)政策支持,提高經費投入。目前我省高職教育的師資培訓經費較以前雖有提高,但還遠遠不夠。經費投入不足,外籍教師留不住,本土教師送不出,這是制約課程國際化的很大一個因素。(2)普及進修與交流。專業發展的支持是教師發展的堅強后盾,各高職應立足本校,采取多種形式安排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或參與學術交流,提升院校國際化的師資力量。(3)打造教學梯隊。其一是年齡梯隊,提供出國進修的機會給中青年教師以提高其國際學術視野,重點培養他們作為高校的教學骨干。其二是學術梯隊,在教師隊伍中培養國際化教學的學科帶頭人,使他們成為“雙師型”“雙語型”的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要求的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為實施國際化課程提供人才和智力保證。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例如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實施“師資隊伍建設八大工程”,不但聘請來自境內外高校、政府機構、企業高管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200多人,還有來自國外的多名外教長年在校執教,與此同時還與國外職業教育名校合作通過培訓本土教師來努力提高學院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優化隊伍的結構,逐步形成了以“雙帶頭人”為核心、具有鮮明經貿管理特色、結構日趨優化的教師隊伍。
4.借助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東風,加強國際合作
國際化的合作、交流和研究是果樹得以茁壯成長的陽光雨露,沒有陽光沒有雨露果樹就會枯萎,所以大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交流是結出好果實的保障,沒有合作交流研究,只能是閉門造車,也只能結出苦味的果實。高職教育在全世界的發展勢頭都很好,依靠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優惠政策,如實行開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在海南已有21國免簽證的基礎上,還會陸續增加一些國家的免簽,這些都是加強國際交流的有利條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特色,海南的高職院校只有加強和優質院校的溝通和交流,才能不斷取長補短,獲得進步。例如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國際教育學院;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走國際化辦學之路,已與國內外20多所高校簽署合作辦學協議,開展“出國留學、專升本、專升碩”等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與國外教學機構在旅游管理、高爾夫球會管理、國際貿易和商務管理等專業領域,開展了中法教育交流、中美專升碩、中加雙文憑等合作項目,引入國外課程、教材和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職業人才,形成國際化教育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還推出短期模式“漢語學習+企業培訓+企業帶薪實習”的來華留學生實習項目。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海南省高職今后將會呈現出更多的“雙校園模式”或“單校園的形式”的校校合作,或者是強強聯合相互滲透與整合從而形成優勢專業。這些也正是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高職教育國際化的世界潮流不可逆轉,我省高等職業院校只有樹立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構建國際化的課程體系,通過多種形式的“請進來”“送出去”努力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抓住機遇,積極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高職教育國際化的進程,培養出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繼艷.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面臨的困境和對策[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3(4)
[2]普女女.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2
[3]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4號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