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藝術類高校教學體制不斷深入改革的形勢下,藝術類學生及其所反映出的新情況、新問題日益明顯和突出。如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正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經長期深入學生群體調查了解分析,深刻體會到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關系到整個大學生教育階段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實際,探討如何開展藝術類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藝術類高校 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022-02
一 當前藝術類高校新生現狀
1.藝術類新生年齡不一、成分多元、素養不同
有復讀生、調劑生、父子生等呈現多種情況。藝術類高考的特殊性、個人發揮等因素使考入高校存在一定機遇性。學生群體部分復讀學生年齡上差異較大,學生間交往交流出現問題;部分學生因為文化課程基礎弱,在家長及親戚朋友的影響下選擇了從藝之路,想以藝術類為跳板而獲得大學學歷,這部分學生入校后問題集中凸顯,從根本認識上對藝術學習的理解追求模糊,無法快速融入教學實踐活動。另外,學藝術好就業、成名快、掙錢多等錯誤意識等,新生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學生進入大學后,面對新的環境下出現各種不適應,對整個新生群體造成負面影響。
2.角色轉換遲緩、目標定位不清,處于懵懂狀態
思想上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大學生管理與高中的班主任代班管理模式完全不同,藝術類教學模式的特殊性,新生入校后茫然無措,學生認為考入大學就可以解放壓力、學習放松。不知道大學生應該做什么、怎么做,缺乏自覺制訂計劃和規劃的能力,導致學生角色融入感不強,失去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基本意識,不明確大學階段的重要性和對未來個人發展的密切性。
3.對所報專業概念模糊
一方面為使各專業學科結構分配平衡,入學前專業調劑學生;另一方面綜合類專業與美術純繪畫專業人數比差大,大一新生對專業了解與認同有差距,生涯規劃不貼切、不準確,不是虛高就是缺位。
4.獨立思考、自覺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主要表現在自我約束力不強,不自覺鉆研專業,需要靠教師督促,另外在日常管理中,執行院系簡明扼要的工作通知時看不懂,不知道該怎樣做,也不明確在大學鍛煉發展的重要性。
5.思想政治、道德和文明教育欠缺
表現在誠心感恩意識不強,對家長、老師、社會所提供一切服務認為都是應該的,在利益面前爭搶,在集體困難時不能挺身而出,提供的有關證明材料弄虛作假現象時有出現,沒有社會責任感,缺乏自我為他人的責任心。
藝術生存問題雖然多樣,但藝術類學生的主流意識、思維狀態是新鮮的、積極向上的,他們對新的知識熱情高、反應靈、信息廣,這些為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必須抓住主流、克服不足,及時對新生進行科學引導,教育幫助,開展好基礎教育。
二 藝術類新生思想教育工作現狀
目前,藝術類高校的管理,總體上分為兩大部分:(1)專業教學;(2)思政及行政兩大部分各有工作任務和計劃,兩部分在實踐和空間上由于專業性的主導,存在協調問題。專業教學相對系統和強勢,思想教育部分顯弱,從師資結構上思想教育工作沒有形成一個完全體系,專職思想政治教師編制少,從狹義上講只是作為一門必修課,思想教育不是閉門上課的真空教育,必須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和實踐的方方面面。專業教師往往是學生心中的偶像,一言一行備受學生推崇,而思想教育工作者,開展思想教育內容活動時,有時與專業教學之間產生矛盾,更顯出思想教育工作的艱苦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從整體管理到局部分工,再到每位教工兩大管理系統,存在配合不夠密切的空當,這個間隙正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期待加強的領域,勢必要將專業教學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三 藝術類高校新生思想教育問題成因分析
第一,藝術類院校在新的教改下,改變以往的知識結構和基礎應試程式,嘗試重組新的教學模式,成立了基礎造型部配備專職教師隊伍。新生入校后首先要進行為期一學年的專業基礎知識強化訓練。實踐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對學生思想方面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有部分學生認為枯燥、重復困惑不解,使懷揣理想抱負的新生產生心理落差,熱情低落適應緩慢。另外,應運而生的學生日常管理滯后,分工不明確,造成新生對各部門的關系不了解,往往遇到具體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有時對院系分配的工作通知不明確、不重視,進而影響日常思想政治事務管理的進展。
第二,藝術類高校教學環境、授課方式、學習方法的特殊性;藝術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個性化和獨立化。在學習傳統基礎上突破傳統,力求彰顯多樣化的開放性、兼容性。這些客觀存在容易使學生獨立封閉、集體意識淡漠、時間觀念不強、紀律性差,遲到早退習以為常,最終造成我行我素,在追求個性獨立和張揚時,忽視了自我與大環境的協調,導致行為偏差,甚至個別落伍,走向極端。
第三,家庭教育與現實不匹配,近年來,藝術生人員結構中獨生子女多,嬌生慣養、溺愛,通俗稱為“王子病”或“公主病”,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自控情緒能力差、自我維護意識強。具體表現為:(1)生活方面,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意識淡化,追求物質享受,攀比學習用品等;(2)思想內涵方面,人生觀、價值觀以自我為中心,敏感脆弱情趣單薄,面對挫折和危機時無所適從;往往同學或老師不經意間的言語會傷害其自尊心,情緒變化思想波動。
第四,藝術類學生的自身潛在意識里,只關注專業的學習,政治信念、思想品德、人格修養不太注重,盲目跟風,追求個性,對奇裝異服、另類打扮倍加熱愛。
四 藝術類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第一,加強對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剛踏入大學校園的新生全面了解大學管理體制和教學模式及在校大學生管理規定章程。讓新生從思想上融入大學校園,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明確目標、準確定位,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扎實的學業基礎,這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確保每位在校學生的健康成長,是不可忽略的第一步工作。
第二,重視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新生深刻領會藝術學院的最高理念和培養目標,培養對社會有進步意義的藝術人才,體會作為一名藝術家的精神素養應如何體現,正確領悟藝術院的個性奔放、思維自由與遵紀守法、社會公德是相符相承的統一體,使新生正確把握好學術自由與言語行為的關系,明確學術深造及成果不等于人格修養上的升華,即作品好、人品好,方為人才。增強藝術生為大眾為社會服務的理念。
第三,通過多種形式對新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使學生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認識,獲得更多積極因素吸取正能量,自覺對照檢查,逐步克服自身弱點,使新生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加強自身綜合素養及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增強自信,激發學生探索求知渴望,品學兼優全面發展。
五 藝術類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第一,藝術類高校在深化教學體制的同時,必須完善高校學生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制度建設。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對整體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密切聯系,明確新生的管理部分職責,分工明確。增加思想政治教師編制,引進思想活躍、德才兼備的專職人才,對外交流,提升科研水平。調動專職思想政治教師的積極性,開展豐富的文化知識競賽等文娛活動。學院應充分發揮有利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基礎教學穿插進行,抓緊新生入校黃金時機,開設人文知識大講堂:普及人格心理、道德情操、思想修養、作風養成、生存能力等全方位系列專題教育,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
第二,重視專業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建設,提高專業教師對思想教育的認識,明確新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終將思想教育貫穿在專業教學過程中。運用專業教師自身優勢正面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另外,避免新生在強化單一的基礎訓練的學習中對所報專業的模糊感、距離感。在基礎教學中,不同專業教師為學生講解所學專業的基本知識、發展現狀、意義及應用,專業教學的特點及各工作室課程的交叉性。針對專業的不同方向、教學創作和基本要求,使學生明確專業是否與所報志愿一致,及時糾正對專業的片面認識和抵觸情緒。避免今后學生在自身學習和教學管理中埋下隱患,使每個新生放下思想負擔,全身心投入學業。
第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高質量的集體校園文化活動,調動新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增強新生集體意識、團隊協作能力。師生互動、感情交流、人際交往范圍擴大。豐富學生的人生成長經歷,提供更多的平臺。讓學生內因產生變化,面對新的挑戰,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另外,制定老生帶新生的制度,組織大一新生參觀不同專業方向的工作室,由老生為新生進行講解,分享專業學習經驗和感想。在互動的過程中使新生能夠了解專業的共性與個性關系,使新生認識所學專業,同時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強學生自學興趣。
第四,建立學校老師、家庭家長、子女學生聯動的人性化模式,設立老師與家長熱線聯系、定期召開學生家長代表座談會,及時將學生的典型問題、重大情況進行溝通,為新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引導、服務幫助。尤其是對問題學生時時監督,建立“重點關注學生檔案”,一對一跟蹤教育。由學院到家庭、由老師到父母多維度的教育干預,動之以情,讓學生感受到多重關愛,增強責任意識、感恩情結。
綜上所述,思想教育工作不是一項獨立工作,在實際教學管理中,它是一個全面綜合的教育,它的范疇包括新生的思想、品德、言行和習慣等諸多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教學工作的服務器和加速器,思想是動力是基礎。教育出成果,基礎是關鍵,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搞好了,方能做到新生新校新面貌。
參考文獻
[1]李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論[J].知識經濟,2010(3)
[2]劉曉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主體意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2)
[3]徐彩萍.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1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