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與城市的教育教學存在多方面的差異。首先,是在物質生活方面的差異;其次,是信息的利用與開發方面的差異;最后,就是學習環境的差異。筆者從三個方面論述了農村與城市教學上的差異,通過對初中語文的分析,來明確農村與城市的教育教學應改進的地方,以及將來農村與城市的教育與教學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城鄉語文教育的差異 消除差異 教育發展 方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058-01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呼喚教育發展與改革,學校教學管理順應時代潮流應運而生,人才和知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加強學校教學管理,是我們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戰的必然趨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現實基礎,因此,消除城市與農村的教學差異是必然的,同時,也是農村與城市教育發展的共同目標。
一 初中語文教學的差異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萌發期,教育與教學的差異會導致學生個人能力的開發與培養的欠缺,以及對知識運用的不完全。由此,可以看出消除農村與城市的教學差異也是當今主要談論的課題之一。在這里我們主要就初中語文的教學差異來敘述農村與城市兩者之間的教學差異。
城市教育。初中語文的教學,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城市初中語文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了學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并且加強了語文基礎知識與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是會學的根本,具有科學思維素質的表現。
城市教育的教學具備完整的體制。城市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理解分析思維的培養。城市教學使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教會學生用聯系、發展、辯證的方式思考問題,使其思維具有探究性、發現性和敏感設疑、探究原因、尋求規律的思維方式,使思維過程科學化,思路暢通活躍,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隨著城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城市與農村的教學差距越來越明顯。而初中語文教學的差異也體現了這一點。
由于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至于農村與城市生活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致使農村教育教學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由于教學設備的不齊全、教學體制的不完整以及教師知識技能參差不齊,致使農村教育跟城市教育相比有很多不及城市的地方。如在城市教育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個人技能,學校組織多種公益活動,如《漢字英雄》;以生活中的經歷為題舉行演講會;還有各種語文相關的比賽。在城市學生看來這是習以為常的事情,而農村這種活動幾乎沒有。由此可以看出農村與城市之間教育方面的差異,雖然,這些問題不能代表兩者之間的差距,但這也是差距的一種體現。
二 消除城市與農村教學之間的差距
城市與農村教育教學之間的差距,根本原因在于兩者之間的經濟基礎,對信息來源與利用的差異以及教學中教學思維的差異。
那么如何消除這些差異呢?筆者認為為了改變這個現狀,首先,作為相關部門的領導人應重視這些問題,注重對農村的教育發展建設,因為只有教育全面的進步,我國才能擺脫教育“窮”國的局面。只有教育全面的發展,教育才會更上一層樓。為了擺脫兩者教育之間的差異,農村教育體制的完善是必須。只有擁有一個完整的教育體制,農村的教育才能走向正軌。其次,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提升教學的工作者的個人技能是有必要的。教育工作者的個人技能得到提升,也是讓學生增加獲得知識的途徑。最后,信息的普及化,信息的普及意味著學生將接受更多的信息與知識,只有了解得更多,學生們走出大山才能更快地融入這個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其實,農村教育也有很多需要城市教育學習的地方。在農村由于環境的因素,使學生更早明白一些城市學生無法理解的道理,如責任、共享、堅強、獨立等,這些道理都是城市學生所欠缺,需要他們去學習與理解。相信農村與城市教學教育的互補,將會使我國教育得到深層次提升與發展。
三 農村與城市教育發展的方向
根據我國的教育現狀,不難看出我國教育體系的不完整,以及不同地區的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差異。由此可以看出,在未來的教育發展中消除我國不同地區的教育差異是我國的首要目標,也是我國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由于不同地區教育存在著差異,所以在未來教育中我們應做到“聚百家之所長,集于一身”,以得出最完善最好的教育體系,使我國在教育方面成為真正的強國。
四 結束語
每個地區的教育都存在差異,而教育的根本是不變的,那就是為祖國培養適應性人才。在教育中我們應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戰,應立足于未來,教書育人,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從而使教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