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和諧高效的課堂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追求學生的全面、主動、高效、和諧的發展。
和諧指課堂氣氛不是緊張、恐懼的;而是和諧、平等、融洽的。高效是在這樣的氣氛中,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結合,通過這樣的結合來完成課堂任務。如何才能構建真正和諧高效的英語課堂呢?
一 要做一個“善變”的老師
一個善變的人,在生活中也許不招人喜歡,或許會一敗涂地。但一個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上善于變通的老師,會受到學生的喜愛,從而取得成功。所謂“善變”,是從思想到行動上都要與時俱進、因生而異地去改變、去創新。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教師專業水平包括英語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英語語言是一種變化的東西,不可能以一成不變的知識,應付教學到老。所以,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并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教學中,不僅能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內容的知識含量。而且,只有教師的英語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學生。教學水平的提升,可以通過兩種方法:(1)觀看從網上下載課堂實錄;(2)聽優秀老師的課,并學習一些理論性的知識。
在一次國培活動中,筆者學到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有位專家說得非常實在。他說,我們可以把學習任務化整為零。一個單元的單詞太多,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只背五個或六個。以前都是把一個單元的單詞集中在某一天過關。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順利過關。但是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不能過關。單詞量大,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在自習課上無所事事。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對英語感到厭倦甚至畏懼。現在,我們根據教學內容,安排每天默寫的單詞。化整為零,不僅讓每一位學生在自習課上有事可做,而且覺得自己勞有所獲。自習課不再流于形式,學生學到了知識,課堂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升。
關于單詞教學,為了讓學生從識記單詞這個繁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應第一時間向學生講述正確的識記單詞及拼寫的方法,同時幫助他們摒棄在小學階段形成的死記硬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依據單詞發音來識記單詞的拼寫。利用字母來教音標,同時規范書寫。通過學習這些單詞,進一步鞏固音標,規范書寫,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說,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學生掌握了音標,就相當于掌握了自學英語的鑰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二 要正視“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和教學成績。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輕松、愉悅、主動、有效地學習,關鍵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多樣化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還要加強情感教育來誘導學生學習的興趣。英語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種情感活動過程。學生的學習情感調控得好,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首先要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身感受英語知識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其產生肯定的學習情感。其次,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感情投入。通過日常教學中許多細微之處對學生科學引導、熱情幫助,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關懷,時時刻刻感覺老師在關注自己,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師益友的形象。使之“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師生之間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對英語課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批評的藝術和技巧,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個人尊嚴。在婉言中讓學生改正自己的錯誤。教師要特別注意遵循“表揚+幫助”的原則,避免“批評與訓斥”。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筆者帶過一個英語水平較差的班。在一次評教評學活動中,一位女生寫道:“我現在喜歡英語課喜歡英語老師,是因為她每次上課都關心我們。問我們好不好。”其實上課的時候問How are you? 只是一個習慣。但是在那些學生眼里,卻成了一種關心。還有一位男生在日記里寫道:“我的英語很差,實在是不想學。可是英語老師每天都教我讀單詞,還鼓勵我。沒辦法。我保證在下一次英語考試時打60分。”在辦公室里聽到其他同事告訴我這些話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
在學困生的轉化和輔導方面,小組合作學習是行之有效的途徑。眾所周知,課堂時間很有限,想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有說話的機會,僅靠老師的提問是不可能的。此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最好的辦法。尤其是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參與的機會,此外,還可安排“小老師”一對一地輔導學困生,讓他們不覺得自己是被遺忘的。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小組里盡情地表述自己的看法,都有發言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 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打造和諧高效的英語課堂
孔子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預先有準備。教師上課也是一樣,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課前認真備好課。備課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預先設計,有了這個預備過程,才能把課上好。集體備課,人人各抒己見,集思廣益,能產生無窮的思想與智慧。為了使這種集體意識更強,教學效果更好,我們在堅持學校要求的“一人主備,一人說課,眾人補充”的集體備課制度的同時,還采取了“一課多上”的措施。如三位英語老師會在每周二同時備一節課,輪流由其中一個來講授,另外兩人聽授課者講的第一節課,認真記錄,發現問題課后及時交流,第二次上課時及時改正。這些措施無形中就迫使上課人把每一節課都當成公開課來上。從而增強了上課技能,提高了教學質量。使講解更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總之,英語本來就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如果教師能注意挖掘潛藏的寶藏,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我們就可以戰勝學習的頑敵——厭煩情緒,使英語學習持久下去。
構建和諧課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懷著愛與責任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積極探索。構建和諧課堂我們才剛剛起步,今后我們將和學生一起用誠摯的愛心和強烈的責任感,為創建和諧課堂做出不懈的努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