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高效課堂,即用最少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并能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掌控能力,即“教師把預設教學資源引向課堂實踐,并在互動生成之間尋找合適生成點的一種教學能力”。本人在政治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導學稿,提高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以期構建高效政治課堂模式。
【關鍵詞】導學稿 掌控 高效 政治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071-02
長期以來,由于受各種因素及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本身過于理論化、抽象化、教條化等因素的影響,直接導致了思想政治課課堂氣氛過于嚴肅、呆板、沉悶,致使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熱情,嚴重弱化了思想政治課德智雙收的重要地位。據此,本人結合教學實踐,以導學稿為載體,整合教學資源,提高課堂的掌控能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開發課堂的生成性資源,將新課改要求及考綱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就必須保證導學稿的質量,科學編寫導學稿,有效整合教學資源。通過導學稿的預設展示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讓課堂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實現最佳效果。
一 目標前置,提高知識轉化的效率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習目標是學習的起點,學習目標的設定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效率。目標設置科學,學習效率就高,目標設置不科學,要完成學習任務都難,更不用說高效課堂了。“國內外的學習實踐都證明,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啟動、激勵、凝聚、調控、制約等心理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習者學習目標明確比沒有目標可以節省60%的時間。”在編寫導學稿的過程中,本人非常重視目標的確立與說明。在導學稿的第一項,就以陳述性的語言展示課堂學習的目標。如在講《世界的物質性》這一內容時,我通過導學稿展示了以下教學目標:準確說出并理解物質的含義;理解并掌握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明確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的意識也是社會的產物;準確概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并嘗試在具體的解題中運用。同時,通過注釋讓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重難點。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已對學習目標了如指掌,在課堂上,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學習,極大地提高了知識轉化的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重難點知識問題情境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把重難點知識問題情境化符合新課改精神,以問題情境為基礎的政治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欲。實踐證明,置身于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其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學習方式,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在講《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時,我通過導學稿展示了白居易一首著名的詩《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宋代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沈括看到這首詩時感到非常驚訝,他帶著譏諷的口吻評論說:“既然‘四月芳菲盡’了,怎么會‘桃花始盛開’呢?大詩人也會寫出這樣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呀!”后來,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節,沈括去游山,見到了白居易詩中所描寫的景象:四月的天氣,山下眾花已經凋謝,而山頂上卻是桃花紅艷,一片燦爛,這才領悟到自己錯怪了大詩人,也從中發現了海拔高度對季節的影響:由于山上氣溫低,春季的到來也就晚于山下。
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
導學稿可以大容量地承載探究情境材料,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這樣,在課堂上,稍加引導學生就可以得出結論:材料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這遠比老師單純的說教效果來得更明顯。同時,通過這個問題情境中有趣的詩文及名人事跡,還提高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
三 巧用生成性資源,善于捕捉課堂的“意外效果”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導學稿有較強的預設功能,但在課堂上,學生不一定會朝著教師預測的方向前進,很多時候往往容易“節外生枝”,導致教師對課堂的暫時性“失控”。而一堂精彩的課、一堂真正有效的課,有很多時候往往就是由學生的“節外生枝”和教師對課堂的暫時性“失控”造就的。
在講《掌握系統優化方法》這一知識點時,我利用課本的探究材料“木桶效應”說明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重要性,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弱科會嚴重影響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大部分同學聽后都感同身受,頻頻點頭。在剛要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時,突然有一個學生說了一句:“為什么能裝多少水不是由最長的那塊板決定的呢?”我本想假裝沒有聽見,可是旁邊的同學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了,有些聲音大得讓我沒有辦法再“假裝”,于是我趁機詢問:“是呀!為什么呢?請各小組的同學討論”。經過討論最終形成兩種觀點:一種維持原來的觀點:由最短的決定,并說明了理由;另一種認為:由最長的決定,如把木桶斜著放。從而讓學生明確看問題、做事情時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作出調整。顯然,課堂上的這個“小插曲”不是教師預定的,但教師通過對“失控”的掌控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點,還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不經意間也順便探討了傳統“木桶原理”和創新的“木桶原理”,讓學生明白了“優勢互補”、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道路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也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不謀而合,可謂一舉多得,教師對課堂不經意生成的教育資源的掌控夠“高效”吧!
四 針對性設置自主探究題,及時檢驗學習效果
導學稿在學習內容的承載量方面比傳統教學和單純的多媒體教學都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在導學稿的設置過程中,教師可針對本課的重難點及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題目供學生自學后完成。特別是哲學理論和哲學術語相對較抽象,學生像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導學稿可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透過迷霧把問題看得真真切切。
在講《主要矛盾與矛盾主要方面的區別》這一知識點時,我通過導學稿有針對性地設置了一些自主探究題。通過練習,讓學生得出規律,從而明確正確區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三種方法,并識記常用的關鍵詞區分法,即:如果題目中帶有“重點”“中心”“關鍵”“要害”“突破口”“突出任務”“核心問題”等詞語時,表明該題目所包含的哲學道理是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如果題目中帶有“主流”“主體”“絕大多數”“總體上說”“性質”“形勢”等詞語時,則表明該題目所包含的哲學道理是分清主流和支流,重點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樣,通過導學稿這個大容量的載體,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順利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五 引導學生提疑解惑,及時反饋課堂教學
“信息反饋是教師掌握教學效果和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信息反饋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對學生學習指導的質量。”在課堂上,要按照教學內容及需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及時反思學習內容,針對疑難問題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及時解決學生的一些疑問,如果不是很難,可以引導學習小組成員在討論的基礎上加以解決。同時,在做導學稿時也要留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填寫疑難問題,制作好疑難卡,這些問題同樣可先在小組內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可向其他的學習小組請教,然后再由科代表上交科任。科任教師可以在下節課開始時利用時間先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通過信息的及時反饋,保證了教師能夠及時獲取信息并根據學生反饋的實際情況,準確、有效地掌控教學過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可見,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以導學稿為載體,有利于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精彩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讓整個課堂在教師的掌控中如行云流水般順暢,從而真正做到高效教學,構建有特色的高效課堂模式。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