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化教學,是指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指導下,教師依據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自身的心理、年齡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運用圖片、聲音、影像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再現知識背景或教材環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感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從而順利完成教學活動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目前,情境化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 中學語文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088-01
情境化教學理念運用到中學語文教學中,構成了語文情境教學。語文情境教學,是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入或創造與語文教材相關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實現語文教學目標,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
一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
傳統的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講述的形式進行的,教學方式的單一化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情境化教學打破語言講述的單一模式,將圖片、影像、聲音等引入教學活動中,使得學生無限接近語文知識的背景和環境,能夠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優化
傳統的語文教學更加重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實現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效果。情境化教學要求根據教材引入或創設知識情境,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成為情境設置的主體,這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語文教學活動的效果必定會得到進一步的優化。例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在講述戲劇作品選段的時候,教師若能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讓學生排演話劇,是不是更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學生在準備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一定會積極搜集資料、了解課文背景,此時語文學習效果的優化自然水到渠成。
三 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
傳統的語文教學是單一的線性活動,采用教師講述、學生聽講的模式進行,學生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桎梏。情境化教學則不同,它要求將語文書本知識與具體情境相聯系,情境的引入和創設需要學生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很自然地鍛煉了其思維能力,促進了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必然要受到社會關系的影響,人類的教學活動同樣如此。在中學語文的情境化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詩歌朗誦、欣賞音樂以及表演話劇等方式,把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具體的情境再現出來,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這些特定情境首先調動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知識線索,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自身不斷進行內部的思維整合,進而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語文教學任務順利完成。也就是說,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情境是喚醒或啟迪智慧的線索,在學生語文認知結構的獲得過程中發揮著啟迪作用。由此可見,情境化教學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
四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傳統的語文教學活動常常更加注重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對更高的情感和態度培養目標的實現。情境化教學以情境的引入和創設為特征,以培養學生的情感為目的,對于實現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情境化教學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因此,認識的獲得應該以情境為基礎,脫離了具體的情境,人類認知活動的效率就會降低。換言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境化教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其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能夠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這就是情境化教學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作用。
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境化教學,引入或創設積極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實現語文教學的情感和態度目標。并且,這種積極的情感因素還能夠反作用于認知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暗示或思維啟迪,維持和強化學生原有的學習動力,促進語文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
五 結束語
總之,情境化教學認為知識與情境密切相關,認知活動不可能脫離情境而獨立存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不斷引進和創設教學情境,對于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語文學習方法的獲得以及語文情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應該引起中學語文教師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馬美.談情境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1(19)
[2]李秀萍.淺談“情境教學”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2(30)
[3]黃琪.基于情感體驗的語文情境教學研究[J].北方文學(下旬),2011(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