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實施后,高效課堂這種“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的教學形態成為更多人關注的焦點。隨著大家對高效課堂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通過“以生為本”、加強師生互動等有效措施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思想品德 高效課堂 新課改 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098-02
新課改實施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各科教學的重要任務。思想品德課程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部分,以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為目標。打造思想品德課的高效課堂是大勢所趨,更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一 思想品德高效課堂需堅持“以生為主,以師為導”的教學理念
高效課堂的研究發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最符合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思想品德課在這一新理念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教學目標到書本知識傳授都以引導、啟發學生主動探究為主。
1.為學生主體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以生為主”的教學理念要求學生的學習要有方向、有目標。根據這一要求,教師需要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目標逐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確保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時候有章可循。學生也可以在不斷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感,從而真心喜歡上學習思想品德課程。
2.為學生提供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是能從多方面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包括情感學習環境、技術學校環境以及資源、物理學習環境等內容。每一種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不同,但若是學校、教師能使學生始終在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良好的情感學習環境能從學生的學習觀念、動機、情感、意志等心理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延長學生的學習維持時間并增強學習效果。
3.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高效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實現最有效的學習,而事實證明最有效的學習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所以,想要打造思想品德課高效課堂就需要讓學生實現高效的自主學習。要想讓學生自主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其自主學習的興趣。思想品德教師應時刻注意對學生的啟發式教學,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等方面發掘思想品德課的探索性或者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創設情境從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
二 思想品德高效課堂需加強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
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時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快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和個人能力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而完成這個任務僅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還不行,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學雙方有更好的良性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自學、合作探討和當堂反饋交流等途徑來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教學雙方都需要培養互動的意識
通常情況下,人都是意識在前而行動在后,即良好的意識能夠很好地支配人的行為活動。打造高效課堂也同樣需要教學雙方培養良好的互動意識。首先,良好的互動意識能讓教師更為積極主動地去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并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使學生對教師教授的內容、教授的課程感興趣,使學生逐漸從被動聽課變成主動學習。其次,良好的互動意識還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主動獲取知識,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2.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師生互動頻率
傳統的課堂教學互動中教學雙方的主動性不對等,學生大多接受的是填鴨式教學,且互動頻率較低,而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增加教學雙方的互動頻率。一方面需要增加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次數。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設計更多有意義的問題引起學生討論,也可以充分運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學互動方式,比如情境設計,一分鐘演講,問題討論或辯論等方式。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適當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時間。比如,布置可在課堂之外完成的課堂作業,將這一節課與下一節課的內容巧妙結合。借助課外活動,或者課下交談等方式達到交流互動的目的。如教學“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這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外時間去實地采訪、拍攝相關照片,然后可結合采訪內容寫調查報告、辦攝影展等,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并且無形之中延伸了課堂教學以及師生間教學互動的時間。
3.教師需充分掌握師生互動的技巧
有效的教學互動是通過科學和精妙的互動技巧來實現的,教師充分掌握師生間的教學互動技巧才能在互動時靈活運用,提升互動效果。
武俠小說中常有人說“以無招勝有招”,而真正高妙的師生互動技巧同樣可以達到這個效果。思想品德教師若能將教學互動技巧掌握到極致,便可以通過眼神、手勢或者說話的語氣等各方面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表面上看似沒有互動交流實際上卻是化交流于無形,整堂課都在與學生進行從肢體動作到精神層次的交流與互動。
三 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是高效教學系統中的一部分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引申到思想品德課的高效課堂教學中也同樣適用。每一次的課堂教學都不過是短短幾十分鐘,想要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學雙方做好最充足的準備。
1.教師的準備
教師的準備包括知識、技巧以及個人品德等方面的準備。思想品德課程知識的貯備之前提到的互動意識的培養,還有對思想品德課程及內容的理解,相關新聞、社會信息的了解與把握;技巧則包括了課堂教學技巧、教學互動技巧等;個人品德素養更是隨時隨地都在準備和提升,因為“以德育人”的教師首先就必須要有能夠以德服人的德行。
2.學生的準備
學生的準備則包括了心理建設和行為建設兩個方面。心理建設包括了互動意識的培養,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以及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與問題的心理準備以及良好的學習態度。行為建設則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等學習行為。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思想品德課的高效課堂其實是教學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有課堂教學中的“教者”與“學者”都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最佳的狀態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做到最好的教學互動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率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李志新.構建思想品德高效課堂的探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1(Z5)
[2]施玲玲.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模式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1(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