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中,應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訓練。精心組織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合理安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以講帶練,少講多讀,扎實閱讀訓練;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閱讀興趣。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閱讀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100-01
小學階段語文的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新課標對語文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但長期以來,教師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中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沒能很好地教給學生如何去閱讀,閱讀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使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理解能力,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下降。因此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呆板為靈活,變苦學為樂學。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訓練。
一 精心組織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的導語對上好一節課非常重要,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教師要善于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的導語,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上,這樣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筆者精心設計了一段簡短的導語:“桂林以盛產桂花,桂樹成林而得名,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城市。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譽。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騷人墨客為它寫下了優美的詩文,唐代大詩人韓愈就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贊美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桂林山水》的作者,又是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點來贊美桂林呢?”學生聽了老師的導語后,興趣頓生,開始情緒高昂地朗讀課文。
二 合理安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各不相同,我們要根據孩子們不同的年齡特征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針對小學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一年級的孩子們能借助漢字上的拼音流暢地讀出一句話,理解大體意思,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二年級閱讀時要求就要有所提高,要求學生們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還要準確地進行頓句和斷句,朗讀時要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能較準確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教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二年級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把每個句子聯系起來一起讀,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做到逐句逐段讀懂,理解全篇內容。
三 以講帶練,少講多讀,扎實閱讀訓練
課堂教學中,閱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幾種讀法交替進行,引領學生逐步深入課文,在讀中感悟。要讓學生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以讀代講,少講多練。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涵,避免繁瑣多余的分析。在講讀課文時教師只需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提升,教學任務也能輕松、愉快完成。
四 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閱讀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我們開展朗讀比賽,辦讀書剪貼報、手抄報,開展讀書會、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會,展示優秀讀書筆記,舉辦知識競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間活動,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內外閱讀。
總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教學活動過程。我們只有在日積月累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才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