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物理、學好物理,就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關鍵詞】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 實踐 游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115-01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必須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下面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一 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對初二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每個新接觸物理的學生可能會想:物理學什么?怎樣能學好物理?如果第一節課上得不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第一節課應精心設計,吸引學生。如在第一節課做一些有趣的實驗:演示“冷水‘燒’開水”實驗,請同學們先猜測結果,再做實驗,大家都以為冷水會讓開水很快冷下來,但誰都沒有想到冷水居然可以使停止沸騰的水再一次沸騰起來。這時教室的氣氛非常活躍,大家都為剛才的實驗興奮不已。接下來繼續做覆杯實驗:拿出一杯水和一張硬紙,把紙放在杯子上,問學生,杯子倒過來后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議論后都認為紙和水掉下來。實驗開始后,當看到實驗現象和預想中的不一樣時,學生臉上露出一種從未有過的驚奇。這些直觀的演示,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進而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出初中物理是以研究聲、光、熱、電、力為對象,并以實驗為基礎,需要動手做實驗來驗證理論知識。這在勾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激起了他們學習物理的欲望,為新課的講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精心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創設情境。
1.通過故事創設情境
如在學習“運動的描述”前,首先講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個法國的飛行員正在高空上飛行,突然他感覺自己的臉旁邊有個小黑點,以為是小蒼蠅,順手捉住,一看,原來是一顆子彈。他真的能捉住子彈嗎?正是這些新奇有趣的故事,使學生的身心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心情舒暢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2.通過實驗創設情境
很多物理實驗現象出乎學生的意料,符合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的心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先做瓶“吞”雞蛋、友好紙張的實驗。這些實驗現象使學生不解,“雞蛋比瓶口還大,怎么進到瓶子里呢?往兩張紙中間吹氣,兩張紙不是分開而是越吹越靠近呢?”帶著這些疑問,學生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又如在學習“光的折射”前,叫學生觀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透過玻璃磚看筆”等有趣的實驗,看到這些奇異的現象后,學生會充滿好奇心,想追根究底,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3.通過問題創設情境
課堂上提出問題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出的問題要以學生的知識背景為鋪墊,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恰到好處,難易結合,否則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如在《浮力》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會游泳,在水中游泳時會感覺到水把身體向上托起,因此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是什么力量托起了我們的身體?水能托起一艘幾萬噸的大輪船,而為什么卻托不起一粒小沙子?是不是什么物體都能被水托起呢?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能得出答案,效果比較好。事實證明,設置好的問題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輕松地學習。
三 利用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理論知識比較抽象而且枯燥無味,照本宣科的教學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甚至還會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運用一些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例子,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樣學生的興趣才能被激發,學習效果會更好。如在學習“蒸發和沸騰”后,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例子:(1)醫生會在發高燒的病人或中暑的病人額頭和其他位置上涂抹酒精來降溫,就是利用酒精蒸發吸取身體的熱量來達到退燒的目的。(2)在寒冷的冬天洗頭后最好馬上用電吹風把頭發吹干,否則很容易感冒,因為如果讓頭發自然風干,水分蒸發會吸走頭部大量的熱量,容易引發感冒。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他們想要學好物理知識的欲望。
四 通過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好玩是他們的本性,教師要善于抓住他們這一時期的性格特征,設置一些物理游戲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馬德保半球實驗,學生對這一實驗非常感興趣而且很好奇,我們可以模仿這一實驗設計一個吸盤掛鉤的游戲,分組讓學生完成這個游戲,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參與體驗,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使他們感受到在游戲中學習的樂趣,一舉兩得。
總之,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教師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學習。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