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提問,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創設情境模式,把握提問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就此,本文著重針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策略建議。
【關鍵詞】課堂 小學數學 有效提問 效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129-01
小學數學教學和課堂提問兩者相輔相成,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的提問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本文著重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提問進行分析,提出相關策略建議。
一 根據教學內容預設課前提問
在課前預設問題能幫助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內容,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進行課前預設問題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出發,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預設課堂的過程中,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內容和標準,挖掘數學知識的內在關系,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同時,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內設置問題,降低問題的難度,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針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舉出幾個例子?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更好地了解這節課的知識和內容,從而整體提高課堂效果。
二 利用情境模式提高課堂效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的提問,把握提問的時機,掌握提問的效率,提高提問的重要性,以期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的內容包含了舊內容的復習、新內容的提問等。通過多形式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分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就分數的概念、意義、性質等進行復習,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的同時,為新課的講解提供一定基礎。教師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可采取搶答的方式,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
三 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是最為主要的教學原則。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個性和氣質。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掌握學習的情況,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優點,揚長避短。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擁有自己的位置,主動探索,盡顯其能,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意識。對學生應該一視同仁,甚至可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注,注意照顧學生本身的差異性。
如在學習“圓柱體積計算”時,可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不同的問題??梢愿鶕W生的掌握情況,選取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問題進行提問,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準,使得學生能夠提高收獲能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 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學生在提問的過程就是問題生成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提高自身知識掌握、運用知識審視學習內容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解決問題,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善于問、學會問。在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的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思考、發現、探究,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教師在進行設計問題時,應該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設計一些難度較高、探索能力較強的問題。
如在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時,教師可以針對周長和面積的由來進行提問,為什么周長和面積通過這樣的公式解決?又通過什么方式導出周長和面積公式的?
五 制定正確的評價方式
小學正是學生心理和身體不斷成熟的階段,教師在對學生課堂反映做評價的過程中,應本著表揚在先、批評在后的理念進行。在傾聽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即便是錯誤的,教師也應該肯定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增強自身的自信心,提高自我的認識度。只有本著不放棄一個學生,鼓勵和關心學生的信念,學生才能更好的學習。
六 結束語
本文著重針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認識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掌握情況,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積極意識,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連.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策略[J].廣西教育,2010(25)
[2]肖翠銘.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1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