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土地形勢相對嚴峻的背景下,實施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對確保耕地的合理利用、貫徹可持續發展觀念,實現土地的開發保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國土地整治的規劃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土地整治與規劃方案。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保護;可持續發展
土地開發整理是建立在以工業促進農業發展,將城市發展作為帶動農村發展的長效計劃中的重要板塊,是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的主要表現,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農村對應性支持的關鍵策略。它是迎合國家城市支持農村宏觀政策的體現。我國是人多地少國家的代表,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十分有限,因而針對耕地的保護長期以來均是社會各界所研究與討論的重要話題。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各項耕地保護政策的陸續落實,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速度也在緩慢降低。但相對而言,針對耕地的開發保護問題也日益凸顯。基于此,本文遵循“在開發中保護與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探討了基于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土地整治方案。
一、我國土地整治與規劃現狀概述
自2007年后,我國的土地整治政策出現了較大范圍的調整與變動,尤其表現在土地項目管理以及土地整治資金的分配方面,土地整治的重點產生了較大的變化。新的政策背景為土地整治帶來了一定的機遇與挑戰,指明了土地整治的具體方向,明確了整治的重點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土地開發方向朝農村及其他糧產區的傾斜。自首次土地整治規劃以來,我國的土地與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時也凸顯了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新的土地形勢與傳統的土地整治計劃并不適應
在原始土地整治與規劃過程中,尚未制定明確的編制標準,在對土地資源進行潛力分析與目標確定時并無統一的指導方法,納入考慮的因素并不全面。同時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與國家宏觀政策的變更,土地建設工程與建設區域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但在土地整治方面依然遵循以補充耕地數量為重點的原則,在保持占補平衡時,重視耕地數量,而忽視了對質量的把握,在開發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環境保護意識,在規劃建設重點時僅僅偏向于資源選擇。此外,由于部分農民并未轉變傳統的土地保護意識,同時給土地整治帶來了一些主觀困擾,加大了農村基地的整治難度。另外,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同事給土地資源保護增加了外向的壓力,土地整治資金的縮減,治理成本的增加,同樣給提高土地整治的有效性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二)原始計劃并未得到進一步落實
當前,大部分省市地區所提高的土地規劃計劃并未得到上級的審批、準許。致使原始計劃并未得到進一步的落實,不能完全發揮其法律效應。進而導致土地開發與保護項目僅僅流于形式,項目位置規劃相對較為分散,治理重點并不明確,導致整治效率低下,降低了土地治理的綜合效益。
二、以可持續發展觀念作為指導的土地整治策略
要實現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達到人與自然的相對和諧,必須以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作為指導,在自然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轉變傳統土地整治中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的指導方法,確立新型的生態觀念,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提升土地整治的綜合效應。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土地整治計劃
針對土地資源的開發、保護與整治是一項較為長期的復雜工作,它所涉及到的技術領域同樣也十分廣泛,包括法律、經濟、管理、行政等各方各面。制定科學、合理的土地整治計劃是保障其最大社會效益發揮的重要基礎,同樣也是提升其生態性能的關鍵。在進行土地整治時,必須以項目開發實際作為指導,正確處理好土地開發與利用之間的關系,確立科學的土地規劃方案,構建專業化的項目整治計劃。首先,在土地利用總規程的理論指導下,編制完善的土地開發計劃。其次,綜合考慮社會因素、生態價值、土地整治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達到三者效益的最優化。嚴密分析整治與開發的各項聯系要素,制定良好的后備計劃,為土地整治提供良好的理論指導。
(二)深化環境保護理念,樹立生態觀點
第一,需要明確土地開發并不是建立在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必須樹立環境保護的理念,建立生態保護觀念。嚴格貫徹在保護中開發與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第二,以我國基本國情作為方略制定的參照,為進一步保障糧食生產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保持有效的耕地面積,需擴寬其開發視野,打破后備資源開墾的限制,將眼光放置于中低產田的技術改造中。一方面,能夠有效減少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土地整治的整體效益。因此,在解決我國耕地不足的問題方面,需要將現有耕地作為依托,減少荒地的開發,強化生態保護,并將治理重點放置于現有耕地的改造中,提高現有耕地的生產力與質量水平。
(三)正確處理耕地“量”與“質”兩者之間的關系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念,提高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在耕地開發時,需要注重量與質兩者關系的處理,將提高開發質量,穩定耕地數量作為指導理念,在保護現有耕地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土地開發與整理的質量準則,同時在考量占補平衡的指標中加入耕地的質量因素。此外,在綜合整治過程中,需將生態改善作為整治的重要內容,在保障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進行土地資源的開發,同時嚴格控制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速度,明確土地利用現狀,確立正確的開發方向。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土地后備資源相對緊缺、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背景下,要做好土地資源的開發與整治工作,必須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觀念,并以此作為指導,構建新一輪的土地整編規劃。首先,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土地整治計劃,其次,深化環境保護觀念,權衡環境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再者,正確處理耕地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盡最大可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升土地整治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永紅,高照良,徐佳,等.土地開發整理的概況、內涵及實踐[J].科技和產業,2010,03:108-122.
[2]徐云,曹鳳中,曹葵.“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是指導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J].中國環境管理,2012,05:62-65.
[3]吳惠敏,賈名黨.生態視閾下安徽農村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濕地保護[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