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存在的要點問題,隨著城市建設不斷走向現代化、多中心化、生態化,城市的宜居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要想使日新月益的城市宜居性不斷提高,就必須提高城市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水平。本文談了談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為提升居住區規劃設計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居住區;規劃;設計;問題
一、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現狀及特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從最早的集體住房到單位的分配住房,然后再到住房的商業買賣,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過程。在居住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每個設計環節都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每個設計節點都不能作為設計過程獨立進行。但目前的規劃設計步驟環節中還存這樣的問題,比如規劃、建筑和景觀的三段式設計,分階段的完成讓整個設計從知識體系結構上就不具備完整性,最終產生的存在很多設計上的缺陷。現代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目前居住區規劃設計主要以規劃、建筑與景觀三段式設計步驟為特點。這種設計特點存在著一些問題,設計本身應該是建立在一個完整規劃研究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的考慮問題及解決問題。這種三段式設計方法,使設計本身缺乏完整性,由于設計過程中各規劃與設計專業存在著差異性和片面性,導致規劃設計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從而使設計師不能創造出一個優良的居住區環境。
二、缺少對居民精神需求的關注問題分析
居住區規劃是為滿足居民在居住、休憩、教育養育、交往、健身甚至工作等活動的居住生活方面的需求,進行的科學、合理以及恰當的用地和空間安排。除了需要考慮物質空間的需求,還需要考慮居住者精神領域的需求,如對居住區的綠地率和綠化率應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標準,但很多新建居住區的綠化面積達不到規定的標準。同時有些開發商為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片面增加建筑用地,壓縮綠化用地,甚至毀綠建房,致使居住區整體居住環境更加惡化。再如,居住區與所在環境應該是和諧的、協調的。一個良好的居住區規劃設計應該合理地利用周邊環境,包括周邊環境中的自然景觀、水系、氣候條件、空氣質量等,以及周邊現有的建筑、道路、公園、綠化等。居住區的規劃、建設應該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應該成為構成整個環境的一部分。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不僅要關注居住區的經濟因素,還應關注居住區的人文因素。將重點放在居住區內居民的需求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創造居住區的規劃布局。否則,只追求建筑和商量面積的居住區只會導致居民缺乏交往,缺乏對社會的理解和認同。
三、缺乏與城市發展相融合的長遠眼光問題分析
隨著城市建設水平的提高和房地產業的不斷繁榮,建設用地的數量限制與城市擴張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一線甚至二線城市的土地可以用“寸土寸金”來形容。因此,也就出現了開發商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加之部分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財政”的迫切心理,從而導致居住區規劃缺乏與城市發展相融合的長遠規劃。很多居住區開發缺乏相應的必要設施,尤其是城市邊緣社區的出現,缺少相應的教育設施和文化娛樂設施。出現與城市脫離的現象,社會問題突出,犯罪率上升,住宅區內部交通與城市交通缺乏銜接,居民上下班不便,單一功能居住區的過分集中導致城市交通流量的不均勻,影響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發揮。另一方面,居住區同樣應避免在商業繁華地段選址興建。因為居住建筑的性質和功能決定了它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休息、家庭生活、學習、休閑、交往等基本要求的。喧鬧地段和街區只能增加人們緊張和興奮的情緒,不適宜作為居住區的選址。因此,在進行現代居住區規劃選址時,應盡量避開城市中心區、選擇交通便捷的區域。
四、忽視居住區的節能設計問題分析
有研究表明,我國城市建筑能耗的總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33%左右。而且,我國在一個時期內忽視了建筑節能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導致目前我國建筑節能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同時,我國能源總量雖然豐富,但人均儲量少、能耗效率低,建筑節能技術發展水平的落后直接加劇了能源危機。因此,對居住建筑進行節能設計已成為城市居民區規劃設計的長遠方向。節能主要考慮節約使用能源和材料資源,如近年來,東北地區興起的“暖房子”工程采取外墻體加裝保暖材料和外涂層的方法,直接減少了煤、電等能源消耗,提高了住宅保暖程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節能減排技術。
五、缺乏完善的配套設施問題分析
居住區是一個涉及眾多方面設施的集合體,是擁有多種功能的完善的居住系統。居住區內除必要的水、電、煤氣、電話通訊等生活必須的配套管線設施外,隨著居住區規劃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還必須有合理的交通組織網絡、駐停車輛系統和完備的物業管理、安全保障和家政服務、清潔綠化、文化集會、娛樂購物等配套設施。目前,部分居住區過于注重對概念的炒作和宣傳,忽視了對實用功能的配套和建設,因此,在規劃建設時還必須留有持續發展、補充完善的余地和空間。
應該看到,除了上述問題,目前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還存在著不利于鄰里、人際交往,小區管理智能化程度低,戶型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均需相關部門和開發商加強對居住區規劃設計科學化的重視程度,切實提高規劃設計水平,建設和諧、安全、便利、舒適的人居環境。
六、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方法分析
1、完善居住區的配套設施。擁有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是現代社區的一項基本要求,這些設施包括家政服務、治安保衛、清潔綠化、文化集會、健身娛樂、郵政電訊、休閑購物等。
2、注重居住區整體性設計。完善建筑群空間布局藝術性、避免單一呆板兵營式的組群布局,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融洽,可持續發展三大原則。
3、突出生態化設計理念。重點強調低容積率,高綠化率的設計要求。設置大面積綠地,分散組團綠地;應當關心綠地率,并非綠化率。
4、城市居住區規劃多樣化設計。(1)居住社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居住社區設計多樣性包括在城市總體分布設計與功能布局設計。(2)居住區建筑的多樣性設計。居住建筑設計本身有著追求富涵人性色彩設計的歷史傳統。然而一段時期以來,源自工業化以來的公寓式住宅平面加上或中式仿古,或西洋仿古,又或中西結合的立面設計可以出現在任何一種類型的居住社區里,居住建筑已漸漸失去其承載與表達不同文化認知、不同社會關系的特性,淪為一種批量生產的行貨。建構不同類型居住社區的空間特色,應要求建筑設計在風格定位、功能布局、形式選擇、材料運用等多個方面,以不同的居住社區特色需求為設計依據,以滿足不同類型居住人群的生活需要。(3)居住區與服務區的設施多樣性設計。主要分析交通、綠化、房型、物業管理及社區設施配套五項因素在同一價格水平上對居民選擇住房的首要性比較,以反映出不同類型居住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
七、結語
居住區的建設水平直接影響著居民的居住環境,而優秀的居住區規劃是良好居住區建設的先決條件。針對近年來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各地對居住小區的建設水平也不斷提升,在建筑風格、舒適性、便利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在居住區規劃設計方面容易忽視的一些問題。本文以上談了談自己的觀點。
參考文獻
[1] 孫鈺蘅.我國中小城市居民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焦作大學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