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某高層建筑的工程案例,論述了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一些施工要點,探討了預應力斜拉桿轉換梁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并分析了其施工技術的方法。
關鍵詞: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方案選擇
1 工程概況
2 施工方案選擇
結構轉換梁施工方案選擇需綜合考慮轉換梁支撐布置對下層結構梁板的荷載影響、施工工期限制、現場材料周轉和施工造價控制等問題。目前國內結構轉換梁施工一般采用埋設型鋼桁架加強模板、層層卸荷一次支模澆筑或分層澆筑疊合成型等施工方法。
1) 預埋鋼桁架法
結構轉換梁里預埋設鋼桁架。鋼桁架與支撐模板進行一體化設計,以承擔轉換梁自重及施工荷載,將荷載傳遞到已達到設計強度的框架柱上。本工程若采用這種施工方法,由于轉換梁截面尺寸多樣,必然導致鋼桁架規格多、鋼構件埋設及與模板連接困難,增加施工難度。
2) 層層卸載法
結構轉換層下部設置多個支撐層。通過轉換層下部各層支模體系將轉換層荷載向下傳遞,直至各支撐層總承載能力大于轉換層荷載。本工程若采用這種施工方案,會由于其模板支撐保留層多,引發材料周轉期長、租賃費用增加等問題。
3) 分層澆筑法
轉換梁疊合面處位于梁腹,設計未考慮受力鋼筋,施工單位需根據轉換梁實際內力驗算其負彎矩,在征得設計單位認可情況下增設負彎距鋼筋來保證結構承載力。上半梁需在下半梁澆筑混凝土強度達到70% 時才能進行澆筑,本工程轉換梁施工若采用此種施工方案,初步估算會增加15d 左右的工期。
經設計、施工、監理等部門協商,綜合對比上述施工方案,最后提出采用一種新的結構轉換梁施工方法——預應力斜拉桿轉換梁施工技術(見圖1) 。在結構轉換層的下一結構層內已經達到一定強度的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間,增加若干根預應力拉桿,作為普通梁的彈性支點,與梁柱組成一種新的組合式結構。在組合結構中,框架梁跨度變得更短,承載能力更大,可以承受大部分的施工荷載,從而可以減少施工層以下各結構層的支模體系的數量。另外,預應力使框架梁產生反拱,減小梁的總體變形。
圖1 預應力斜拉桿施工方向示意
3 預應力斜拉桿選擇
3. 1 材料選擇
3. 2 預應力鋼筋規格選用
4. 1 施工順序
地上第5 層結構支設梁底模板后,綁扎梁鋼筋,并將樓面預應力拉桿預埋件安裝。支設梁側模后,進行第5 層樓面混凝土澆筑,待其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后,進行第5 層柱鋼筋綁扎及柱上預應力拉桿預埋件安置。第5 層結構柱支模、澆筑、養護并達到一定強度后,調試、安裝預應力斜拉桿。第6 層結構轉換層支模體系搭建完成后,進行轉換梁澆筑施工。
4. 2 施工要點
4. 3 模板支撐系統
4. 4 鋼筋工程與混凝土工程
5 結語
傳統的施工方案常采用層層卸載法,轉換層以下每層均需設置支撐,共需支撐5 層。采用預應力斜拉桿轉換梁施工方法后,僅需搭設轉換層及其下2 層支撐體系,與傳統的層層卸載法施工方案相比,縮短工期近20d,有顯著的綜合效益。在轉換梁模板全部拆除后,發現該轉換層整個梁體內實外光,沒有裂縫,也未出現梁體下沉等現象,施工質量良好。此次預應力斜拉桿施工方法在工程實踐中的成功應用,為今后高層轉換層施工提供了新的施工選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