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如今高層建筑層出不窮,針對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要求也相對提升,因此要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施工技術并研發出適合自身設計的建筑施工技術。本文從高層建筑工程的施工特點入手,探討了高層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施工新技術,為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發展提供動力,為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層建筑;工程施工
1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特點
1.1施工周期長
目前的高層建筑一般都是多層的住宅樓,其施工的工期平均在10個月左右,平均2年左右的高層建筑的施工周期,要將施工周期縮短,必須在結構和裝飾施工上縮短時間。各種類型的高層結構由于其體系不一樣必須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現澆混凝土是其中主導的一項工序,怎樣合理地選擇模板體系,這也是縮短高層建筑施工主體結構工期的主要辦法。
1.2地基埋置深
高層建筑由其特性決定,離地面的高度較高,因此為了保證建筑整體的穩定,對于七基礎的埋置深度必須要大于高層建筑高度的1/12。在對高層建筑采用樁基時必須大于高層建筑高度的1/15,不包括樁的長度,而且還要有一層地下室。高層建筑一般都需要深埋在地面5米以下,有的超高層的建筑其埋置深度還會達到20米以上。這就對深度地基施工增加難度,對于地基的處理比較復雜,特別是軟土地基。對于地基的基礎施工方案有很多種,影響到工程的造價和工期。研究并解決深地基開挖的技術是對高層建筑施工的一項重點。
1.3建筑工程量大
目前我國對于高層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積大約為1.5萬平方米。而且我國的高層建筑工程由于建筑的體積寬,以致于工程量大,其工程項目比較多,涉及到的單位、工種都比較多。針對那些大型的復雜高層建筑,通常是一邊設計,一邊準備,同時施工。這些都涉及到許多單位,協同眾多的部門。這增加了高層建筑施工的難度。在高層建筑工程的實施中必須做到精心施工,加強集中管理,由于高層建筑的層數多、工作面大,能夠充分利用空間來進行流水立體交叉作業。
1.4技術要求高
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要求高,高層建筑主要是以鋼筋混凝土以及鋼材為主,對于這些建筑材料的施工技術涉及到工業化模板、建筑制品等方面,而且對裝飾、設備等要求比較高。現代的建筑潮流追求平面類型多樣化、立體造型獨特化等等,對建筑內的安全設施要求高,建筑造型要與周圍的環境相互協調。高層建筑的地基、地下室、防水設計等方面,包括管道冷凝水的處理,這些方面都比多層建筑的要求高。
2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分析
2.1泵送技術
高層建筑在施工的過程中,對于混凝土的使用量比較多,因為建筑的高度原因,通常要使用泵送即使來運送混凝土。在對混凝土進行施工時,不僅要保證施工的工期,更要保證施工質量,這就需要準備相應數量的土泵機和布料機。同時,配制時在其混合的比例上也要嚴格按照施工規定來進行。現目前對于混凝土的泵送技術使用摻粉煤灰以及化學外加劑,采用雙滲技術,能夠滿足混凝土的配合比,還能滿足相關設備的要求。
2.2鋼結構技術
高層建筑的鋼結構是使用的批量生產,包括輕型、中型、鋼筋混凝土組合等等。在施工中鋼結構由其簡單快捷的特性決定其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同樣的鋼結構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它的熱傳導性會較容易造成火災發生時對高層建筑形成毀滅性的摧毀。在對高層建筑工程進行鋼結構施工時,必須對施工現場的防火設施進行檢查,保證設施的完備。塔吊的起重能力也能影響到鋼結構的施工質量。因此在施工時,不僅要嚴格控制鋼結構的測控、吊裝,以及焊接的技術,還要控制塔吊等輔助設備的嚴格安裝。
2.3逆向施工
高層建筑的逆向施工技術首先在高層建筑內部進行中間支撐樁柱的澆灌筑牢,還要對地下室的連續墻等支護結構進行澆筑,同時向上逐層地對地上結構實施修筑。逆向施工技術有著一些優點,使用這種技術施工的高層建筑其內部支撐剛度更大,能有效防止基坑變形,還能有效減弱對附近地下管線、道路等沉降影響。這種技術在對多層的地下室進行施工時,能夠將地上和地下的施工同時進行,這可以保證建筑工期的有效縮短。
2.4滑升模板施工
此項技術能夠利用滑升模板系統來對高層建筑進行施工,其中包括模板、操作平臺、液壓提升等系統。用此項技術進行施工時,先從建筑物的底部,在建筑結構四周設置1.2米高的滑升模板,不停地用混凝土在內部進行分層澆筑,與此同時有效地利用液壓提升,順著事先埋置的支撐仟來進行滑升,由此步驟對高層建筑進行施工,直到達到相應的高度。此項技術的有效使用能夠減少施工中模板以及支撐材料的數量,對于模板的拆裝也能有效減少人工費用,大大提升工程的整體施工速度和質量。
2.5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時其抗壓強度是測量的一項指標,在混凝土用水和水泥的比例相等時,高標號的水泥其混凝土抗壓強度更高。一旦用錯了水泥的標號,則會影響到建筑的抗壓強度。水和水泥比例大則混凝土強度高,當水和水泥的比例不變的時候,要想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只有增大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其收縮和變形,如果想要增加水泥的用量來提高混凝土的強度,這是錯誤的做法。對于混凝土質量的控制要求兩個部分,首先要讓混凝土達到建筑設計的質量標準,還需要在達到要求質量指標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盡量降低混凝土的標準差。從客觀上來說,混凝土的強度存在著離散性,但是可以通過科學的管理來控制其實現最小值。同時對于混凝土的標準差能夠反映出施工單位的管理水平。
3總結
隨著我國高層建筑業的發展壯大,其工程的施工技術也在不斷攀升。目前我國現有的針對高層建筑的施工理論不夠成熟,需要引進國外的先進理論和技術,結合現有的施工技術,總結經驗,制定出符合我國建筑的施工標準,能夠對工程施工技術進行規范管理,讓我國的建筑行業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王玉芹,高秀麗.論述建筑工程中基坑開挖與支護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2012(02)
[2]張鑫.淺談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J].技術與市場.2012(02)
[3]付國軍.探討高層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