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建筑行業蓬勃發展,由此也帶動了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的迅速提高,而地基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是最基礎的根基,因此提高施工質量就必須從最基礎的地基處理技術開始著手,本文通過實例來全面分析地基處理的相關問題,期與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房屋建筑;地基處理;施工技術;質量管理
1 項目概況和巖土水文分布情況
某項目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總用地約1.2萬平方米,綠化率占25%左右。現規劃建設含地上建筑面積和地上建筑面積約131270㎡的建筑群,其中地上面積占113170㎡,地下面積占18100㎡。本工程主要的工程量是共72528米的9066條深層攪拌樁,需要強夯處理的面積量和回填土的工程量則按照設計施工方案和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來計算。
根據勘察報告,和地基處理有關的土層分別是素填土層、淤泥質土層和粉質粘土層。各層巖土特征詳見下表1:
表1 各土層分布情況及特征詳細表
現場鉆孔測水位發現地下水埋深為0.1米~1.3米,埋藏較淺,標高為1.32米~3.43米。素填土層主要賦存上層的滯水,場地上部淤泥,淤泥質土層、粉質粘土層為相對隔水層,地下水賦存在積粉和中、粗礫砂層的孔隙中。
2 制定地基處理的方案
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決定采用深層攪拌樁和強夯加固技術來處理該項目的地基。投入最大施工深度達18~20米的大功率GPP-5E及JB20I型深層攪拌樁機,
給進壓力和扭矩都比較大,是國內目前施工能力比較強的攪拌樁機,能滿足該項目地層復雜、樁長較大的需要。深層攪拌樁設計樁長為8米,樁徑0.5米,間距1.4米~1.9米,間距根據不同區域具體設定,用于加固倉庫和道路地基。加固料為15%水泥摻入量的普通硅酸鹽水泥,要求30天達到0.9MPa的強度,90天后達到1.2MPa;使用噴漿的工藝,四攪四噴。辦公樓和廣場區域的地基處理則采用強夯加固工藝,首先填到設計標高,然后用推土機整平、碾壓。
3 施工工藝流程
3.1 攪拌樁施工流程 (如下圖所示)
施工前測定好中心線,首先沿中心線排障礙,把雜填土層中大體石塊和砼塊挖除,并回填較好的土體,再壓實,原地面應比回填后高0.5米,作為導槽施工時用;接著把中心線引到施工工作面以外的龍門架上,再用竹桿或鋼筋定放孔位,每間隔5米就引出控制樁;設定樁徑0.5米,根據不同地段設樁間距為1.4米~1.9米,樁長8米,樁端必須穿過淤泥層,進到黏土層≥1米;最后采用四攪四噴成樁,保證樁體均勻完整,材料則使用32.5R普硅水泥,沒米水泥用量不少于55千克,摻入比≥15% ,保證水泥品質優良、干燥新鮮即可。施工技術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施工技術參數表
3.2 強夯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流程為:①清理及整平場地→②試驗性施工,確定相關參數和指標→③測場地高度,標出夯點位置→④起重機就位,首次二擊滿夯;根據夯沉量填土,整平→⑤4~6天后,待超孔隙水靜壓力釋放后開始二次施工→⑥再次二擊滿夯。
需要注意的是為確保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設計要求,在開夯前需檢查好夯錘的質量和落距,且每次夯擊前都要核查夯點放線,夯后再查夯坑的位置,及時糾正偏差或漏夯;對于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每擊的夯沉量都應該檢查是否符合設計的要求,并詳細記錄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參數和發生的情況。
3.3 填土施工
首先要選擇符合要求的填土物質,含水量也要達到要求,接著在填土前測量好場地標高,定好需要填土的方量,在填土時要分層碾壓夯實,壓實的系數需達到設計要求,填土完成后先平整好場地,再次測標高,確保跟設計的標高符合。
4 做好質量管理保證措施
施工完成后,是否能達到質量要求非常重要。該項目嚴格按圖紙施工,按工藝流程施工,按規范施工,堅持質量否決制。質量不合格的工作不予驗收,并采取必要的處罰手段,要獎優罰劣。項目部專設質量監督小組,質量管理堅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驗收,經常檢查工作質量、工序質量和中間過程質量,嚴把質量關,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具體程序如下圖 :
5 結語
地基處理既是工程領域的難題,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我國雖有房屋建造方面的歷史優勢,又是建設大國,積累和擁有了大批的地基處理技術,其中不乏領先世界水平的先進技術,但現代環境越來越復雜,帶給房屋建設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地基處理技術也面臨更大的難題和挑戰,更需要全面深入的去研究新的方法、工藝和技術,更好的結合現代的先進技術,大力開發地基處理的新方向。通過更先進更合理更適應現代發展的地基處理技術來提高施工效率和保障質量,這樣可以大大的降低經濟成本,為地基處理技術的發展翻開新的篇章而努力,因此加強地基技術的研究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筆者愿與廣大同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