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而社會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相比于過去,全球的工廠數量也與日俱增。大量工廠的建立,雖然在表層滿足了社會的需求,然而工廠所排放的氣體卻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像現在全球面臨最為迫切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為了讓我國公民能更好的生活,加強環境的保護與環境的監測成為了首要任務。本文將籠統的分析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會為我國公民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好處。
關鍵字: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通俗地說是指環境監測的全過程,以確保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構建信息系統的完整性。而加強質量管理的環境監測質量所要求的監測環境監測是很重要的,不僅要有這方面良好的認識,同時還需要經過環境監測過程建立一個環境監測和完善的質量管理的體系。目前,這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文章將從幾個方面分析怎樣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一、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1.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技術的體系
環境監測方法的標準和技術的規范是實施監測的技術和質量管理活動的基礎,其完善是提高質量監控的重要部分。第一,加強科學的研究,并及時跟蹤監測技術的發展;第二,實施監測儀器準入的制度,并保證監測的依據可靠;第三,穩定監測技術的水平,并保證監測數據的可比性;第四,建立監測方法的驗證機構,并保證工作的標準質量。
2.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工作的體系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實際上就是真實性,代表性,準確性以及環境監測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監督。第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能保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第二,完善其體系可以通過法律規定來將其體系明確化,強化其管理,負責環境監測數據的發布;第三,完善其體系還有利于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對于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地區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可以改善,還可以保持當地的可持續性發展。
3.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管理體系
針對我國的國情,想要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就需要在原有的環境監測模式上,改造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管理體系。
4.完善監測質量控制制度
健全并完善的制度始終是質量控制的根本。首先,明確管理的機制與職責、主要的工作內容和基本要求等;然后,完善監測業務領域的質量控制體系;最后,建立環境監測機構的標準化的質量評估,特別是要制定出程序和監督的全新概念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
5.加強對監測人員的培養和監測隊伍素質的建設
在我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素質的監控環境質量的人員。監測人員的素質不僅包含其業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還包括其敬業精神和責任心。人才的培養和監測隊伍素質的提高是加強監測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環境質量監控人員的素質,不僅局限其業務的能力,還包含了其敬業精神和責任感。培訓和提高工作人員在監測隊伍中的素質也是加強監測能力建設的重要部分。如果各地的監測機構不重視監測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使其對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烈,這會導致監測隊伍不能完成繁重的監測工作。提高監測人員對技術的意識和質量管理的認識,以監測和改進的評價機制為目的,是提高環境質量監督的有效措施。
二、建立健全的監測質量監督機制
通過對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模式的調查調查,發現我國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逐步形成的以技術培訓,質量控制考核以及檢查為主導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從一定的程度上標志著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在制度建設方面的進步。但是,這種模式也讓我國環境監測管理出現一些問題,使得質量體系效能沒有充分發揮。就美國而言,政府層面的環境保護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兩級機構共同負責;而日本的環境監測管理工作則是由環境省內設的環境監測管理機構-水/大氣環境局負責,同時地方也都會設有相應的環境監測管理機構。通過與美日兩國的對比可以看出,我國現行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環境管理的要求,嚴重制約了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所以強化創新我國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制和機制已經勢在必行了。所以,建立健全的監測質量監督機制,是開展質量監督活動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重要手段。
總結:面對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的工廠,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國家防治大量工廠為我國公民帶來的環境污染的工作,使得我國公民生活水平變得更加美好;還可以為政府、國家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夏新.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1):1-4.
[2]黃衛東.創新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幾點建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6):147.
[3]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創新我國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08(4):1-4.
[4]袁力.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的思考[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0,22(5):5-7.
[5]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創新我國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