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綠色建筑是基于綠色生態思想的最適合人居環境的建筑,其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體現了自然、建筑與人的高層次協調,是我國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這也就決定了綠色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論述了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實施策略,希望為同行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重要性;實施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整個經濟增長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問題,可持續發展呼聲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建筑領域,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強,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滲入建筑設計中,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師開始重新審視建筑、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試圖從建筑設計出發,從根本上降低甚至消除建筑給人們健康、自然環境、能源等帶來的不利影響。綠色建筑設計就是人們對自身所處環境存在的危機做出的積極響應。
1.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要將綠色建筑付諸行動,首要的問題就是做好建筑的生態化設計,在綠色建筑設計中,設計師應充分滲入可持續發展理念,重新審視建筑、自然與人類的關系,了解并掌握國際上的綠色建筑發展新動向,并與我國建設方針相結合,為減少建筑對人類的健康、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實現綠色生態化建筑做出自己的努力。近年來,建筑節能越來越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人們也開始廣泛關注設計的人性化和與自然的協調性,而綠色建筑設計因子就包括節約資源和能源、設計與自然的協調性以及人性化設計,強調設計的整體性和技能技術的應用,更注重太陽能、風能、自然光、地熱等新能源與建筑的一體化設計,能夠降低各種能源消耗,引領低碳生活。以人性化設計為例,建筑是為人服務的載體,當前,建筑人群的使用特征越發明顯,業主對建筑功能需求也有所差異,對居住環境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只有保證建筑設計的生態化和綠色化,從人體舒適度和人體工程學角度出發,堅持節能減排原則,才能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與此同時,預留可調節和變更的空間,使業主能夠根據自己喜好調節室內空間和環境參數,建筑功能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綜上所述,綠色建筑設計在我國建設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覷,我們必須針對綠色建筑設計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將建筑行業的發展推上一個新臺階。
2.綠色建筑設計的實施策略分析
2.1技術策略
建筑設計綠色化要求選擇具有優異環境協調性、對地球負荷最小且最有利于人類健康的材料,概括而言,綠色材料應滿足以下幾方面:材料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低,對環境污染小,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廢棄物可回收利用;有利于人體健康,可改善人們居住環境;物理化學性能好,能夠滿足建設施工需要。比如在保溫材料方面,可選擇透明絕熱材料、外墻保溫涂料、自控光熱屋面板等,在圍護材料方面,可選擇安全玻璃、自潔凈玻璃、光電玻璃、自動調光玻璃、熱反射玻璃等,在承重、填充材料方面,可選擇生態水泥、生態高性混凝土、木材、竹材、紙張等。
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應結合地域特性對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進行充分利用,特別是在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設計方面,可利用集熱技術、光電轉換技術等實現太陽能作為建筑某種設施構件與建筑形態上的綜合性和整體性設計,從而達到美觀節能、降低成本的目的,比較常見的設計方案為太陽能裝置與屋頂設計、墻面設計的一體化,太陽能與陽臺裝置、遮陽裝置設計的一體化。另外,綠色建筑設計也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我們可將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環境監控技術等運用到設計中,保證設計的合理化、高效化和科學化,也可開發具有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智能設計,設計出“會呼吸的玻璃”、智能采光窗、自動調濕裝置等,確保人們生活環境的安全、舒適和環保節能。
2.2室內設計策略
室內設計策略包括綠色通風設計、光環境設計、緩沖空間設計等。首先,進行綠色通風設計,充分利用自然風,減少人們對空調的依賴,同時增強室內與外界空氣的流動性,改善空氣質量,提高房間舒適度,使人能與自然充分接觸,提高人體生理舒適度標準。其次,合理設計室內采光方式和人工照明方式,將室內照度控制在一定區間內,盡可能利用自然光對人體和環境的有益性和無污染性;對于自然采光設計,有效控制光線強度和照射方式,采用漫反射的技術手段,避免強光刺眼,使建筑采光的陽光室與室內熱量需求保持平衡,對于人工照明,應以節能為目標,盡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再次,進行緩沖空間生態化設計,也就是在建筑主體與室外環境之間用墻體或玻璃幕墻圍合一個大空間,將這個大空間作為室內外熱量傳遞的緩沖地帶和過渡空間,有利于節能降耗,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目的。
2.3室外設計策略
綠化對綠色建筑來說是一個即平常又重要的話題,其對于陶冶情操、凈化空氣、調節氣候、降低污染、美化環境、增加大地涵養水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為此,必須合理進行綠化設計,重視綠化植被的生態功能和生態效益,從植物鏈和物質循環角度出發進行植物品種之間、植物與建筑物之間、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的選擇和搭配,提倡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有機結合的綠化觀念和設計方法,確保各種類型的植物品種與當地地域共生共享、相生相衍。在屋頂設計方面,應根據地域實際情況進行節能設計,在不影響建筑結構安全及建筑內部空間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適當進行屋頂綠化設計,不僅增加綠化面積,凈化空氣,還可以降溫隔熱,減少室內外熱量的傳遞,降低能耗。
2.4把握國家宏觀,規范行業標準,培養行業人才
綠色建筑是實現經濟、科技和文化全方位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設計中必須把握國家宏觀政策,遵循相關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規,在此基礎上,對建筑節能標準體系做出進一步完善,加強環境檢測技術研究,將建筑能耗和環境污染降到最低。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尤為迅猛,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增生,比如惡意競爭現象就普遍存在,這就要求規范行業標準,制定完善的行業運行管理條例和制度,加強市場管理,使綠色建筑設計朝著規范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也使建筑行業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想實現綠色建筑設計,設計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具備可持續發展意識,還要能在技術方面、思想方面、品質方面都做到綠色設計,真正實現綠色建筑的系統設計,實現各方協調,為此,有必要加大行業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一支復合型、高技能和高素質的設計隊伍,為綠色建筑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
3.結語
綠色建筑設計是綠色建筑形成的基礎,是降低能源消耗、引領低碳生活的靈魂,是建筑總體設計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時代發展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建筑設計的綠色化和生態化是未來建筑領域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在綠色生態模式指導下,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經濟性、環境適應性和社會性原則,科學合理的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在保證健康舒適的室外和室內環境的基礎上,努力節約資源,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使綠色建筑以良好的發展態勢得以順利推行,開創我國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李灝.綠色建筑設計的實施策略與發展趨勢[J].低碳世界.2013,(8):92-93.
[2]楚樂靖.綠色生態建筑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18).
[3]顧濤.綠色建筑設計的技術途徑與實施策略[J].中華建設.2013,(6):86-87.
[4]王劍波.綠色建筑設計在我國建設中的重要性[J].廣東科技.2010,(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