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混凝土的原材料發生質量問題而影響混凝土強的的各種情況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表現形式 產生原因 防治措施
本文就組成混凝土的各種原材料的質量產生質量問題時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情況加以論述,并且通過本人在工作實踐中針對原材料質量的控制措施進行了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一、不同廠家和出廠日期的水泥混合倉儲
1、表現形式
同強度級別、同品種的不同廠牌、不同出廠日期的水泥混合堆放,從而導致過期水泥與好水泥難以區分,使混凝土強度不能得到保證。
2、產生原因
現場負責人員管理疏忽
3、防治措施
(1)不同出廠日期、不同廠家的水泥應分類保存。
(2)不同廠家的水泥,應和不同品種、不同強度級別的水泥一樣,分別運輸、裝卸和貯存,并做好明顯標志,嚴防混淆。
(3)萬一發生不同出廠日期同廠有的水泥混倉,可按最早出廠時間使用。如不同廠家水泥混倉,要取樣進行水泥品質檢驗,并擬配混凝土的試樣進行檢驗,合格的按試驗結論使用。
二、水泥過期、結塊
1、現現形式
水泥出廠時間超過規定使用期,或者有結塊存在,從而影響混凝土強度。
2、產生原因
(1)出廠的水泥不符合質量標準,日期不清。
(2)水泥入庫時未經過嚴格檢查。
(3)水泥貯存條件太差,使水泥在庫存時受潮。
3、防治措施
(1)加強對入庫水泥的檢查,保證做到各批水泥“三清”:出廠日期清、放庫時是否受潮清、存放地點清。
(2)對于散裝水泥要采用相應的存貯措施,盡量貯存在水泥倉罐中,無條件時,也應將水泥庫的地面、外墻內側進行防潮處理,防止潮氣侵入。
(3)袋裝水泥應按相應的類別排列成堆垛,堆垛高度以8~10袋為宜,水泥庫內保持干燥,水泥垛應離開四周墻壁20cm以上,各垛間應留70cm以上寬的通道,便于取用和通風。
三、砂、石料含泥量超標
1、表現形式
在對砂、碎石或卵石使用時,發現含泥量超標。這不僅降低混凝土強度,而且易發生混凝土干縮裂縫。
2、產生原因
(1)石砂、石料入場時含泥量已超標,未進行檢查或控制不嚴。
(2)堆料場為普通土地,推土機推料時混入水泥造成超標。
(3)倒運砂、石材料時,運輸車輪未清掃,混入水泥石及有害物質。
3、防治措施
(1)堆放砂、石場地應平整,排水通暢,且應鋪筑水泥混凝土地面。
(2)推堆砂石時,不要抄底,使一部分砂、石成為場地材料鋪裝于原地面上,防止泥土等雜物混入砂、石中。
(3)嚴格對進行材料的含泥量進行檢驗,檢驗不合格產品堅決禁止進場。
(4)當運輸車輛交替裝運砂、石與其他物質時,應清掃運輸車輛。
四、混凝土相對強度偏低或產生蜂窩、露筋問題
1、表現形式
砂、碎石、卵石各級粒徑的含量不答合國家有關規范、標準的要求。
2、產生原因
(1)天然砂料原級配變化大,造成偏細或偏粗。
(2)碎石、卵石進場時級配合格,但由于反復用推土機推,用裝載機裝倒,使原級配遭到破壞。
3、防治措施
(1)應分別對不同級別的碎石或卵石進行堆放,使用時,可根據級配需要進行摻配。當備料場有限時,按級配加工要求進行備料,備料不要過多,堆的也不要過高,防止推土機推堆時多次重復碾壓,破壞原有級配。
(2)發現砂的級配不符合標準時,可根據級配偏細還是偏粗的情況,用其相應的砂進行摻配。不得已時,也可篩除過粗或過細的顆粒,使其符合標準要求。
(3)碎石或卵石級配偏粗或偏細時,可用相應所缺粒徑級配的碎石或卵石進行摻配,使之具有良好的級配。
五、骨料存在堿活性成分
1、表現形式
由于水泥中含有金屬的可溶性堿,在室內潮濕環境下,會發生堿骨料內的吸水膨脹而產生混凝土的開裂。
2、產生原因
當活性骨料含量超過1%時,骨料中的活性SiO2與可溶性堿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堿性硅酸鹽凝膠。由于該凝膠周圍吸收水分后,發生體積膨脹,從而引起水泥混凝土的膨脹開裂。
3、防治措施
(1)對于那些經常接觸水或處在潮濕環境中的混凝土所用的骨料,須嚴格按照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標求,對骨料進行堿活性檢驗。
(2)對堿—骨料反應,須加強重視。實踐證明,堿—骨料反應與其他混凝土的破壞相互影響,而易被人將由堿—骨料反應引起的破壞歸為其他原因找不準破壞原因。
(3)若工程中必須使用堿活性的骨料,必須控制混凝土的總堿含量不超過2.0~3.0kg/m3 。
(4)若水泥不能在骨料存在活性情況下保證低堿含量,可在水泥中摻入硅灰、火山灰、礦渣等混合料。因為上述混合材料中都含有較豐富的SiO2 ,可以在水泥混凝土硬化前,將水泥中的堿含量消耗掉,從而降低了堿—骨料反應。
六、外加劑使用不當
1、表面形式
外加劑使用不當主要表現為:混凝土強度不足;混凝土受凍;澆筑混凝土后,局部或大部長時間不凝結、不硬化;已澆筑完的混凝土內部出現蜂窩、孔洞。
2、產生原因
(1)早強劑與防凍劑復合使用,摻量超過規定數值,造成后期強度損失大及影響其耐久性。
(2)外加劑使用方法不正確,或未按規定對外加劑進行進場復驗,或外加劑摻量過小或不均,或摻入了緩凝型減水劑。
(3)外加劑與硫酸鈉混合由于攪拌不均勻,使其在小范圍集堆,混凝土石化后集堆硫酸鈉開始鼓包,不僅表面會出現“開花”,還會有蜂窩、孔洞,使混凝土內部有嚴重空洞現象。
3、防治措施
(1)嚴格對進場的外加劑進行檢驗。對進場外加劑應按批進行復驗,復驗項目應符合《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等國家現行標準規定,復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外加劑的使用前要弄清其特性、適宜的摻量范圍、摻拌的方法,以便合理選用,適宜摻量,經試拌合格后再投入使有。摻拌方法要注意是制成溶液還是直接使用的區別。
(3)硫酸鈉外加劑盡量不要單獨使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劑嚴禁用于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
(4)外加劑存放要對其進行歸類,不得相互混雜。粉狀外加劑要保持干燥,注意防潮,如結塊應烘干、碾碎,過0.6篩后才能使用。
七、混凝土配合比撐握不夠嚴格
1、表現形式
混凝土強度不能得到保障,或者強度不足,或強度超標。
2、產生原因
(1)技術管理、質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崗位責任制不健全。
(2)施工人員現場經驗欠缺,質量意識薄弱。
(3)上料不過磅或不靈、不準,形同虛設。
3、防治措施
(1)加強相應的各項制度,并完善質量保障系統。
(2)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提高相關負責人的質量意識。
(3)各組成材料的稱量設備,應經常檢查和維修,保持靈敏,可靠的工作狀態。采用普通磅秤時,應該完善稱量設施,派專人督察操作人員上料過磅。
(4)混凝土配料數量的允許偏差遵循下表規定。
配料數量允許偏差
(5)放入拌和機內的第一盤混凝土材料應有適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蓋拌和筒的內壁而不降低拌和物所需的含漿量。每一個工作班正式稱量前,應對計量設備進行重點校核。計量器具應定期檢定,經大修、中修或遷移至新的地點后,也應進行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