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質量是既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又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文本對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工程質量的特性以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進行了對策研究,提出要建立并實施動態管理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全過程質量管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確保建筑工程質量,是建筑物長期有效使用的首要條件,是“對人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一件大事。建筑工程質量和其他產品質量一樣,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建筑工程質量差,其帶來的后果,往往比其他產品更為嚴重。工程質量是決定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工程建成后的運用。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工程項目愈來愈多,范圍越來越廣,工程質量問題也層出不窮,如何提高和保證建筑產品的質量就必然成為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是科技發展的需要。質量管理是指企業為保證和提高工程量,對各部門、各生產環節有關質量形成的活動,進行調查、組織、協調、控制、檢驗、統計和預測的管理方法。它是施工企業既經濟又節約地生產符合質量要求的工程項目的綜合手段。
(二)加強施工質量管理是市場競爭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總體水平不斷提高。一個企業要在市場上站住腳,就必須有好的質量作保證。
(三)加強施工質量管理是國家建設的要求。作為建設工程產品的工程項目,投資和耗費的人工、材料、能源都相當大,投資者付出了巨大的投資,要求獲得理想的、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的產品,以期在額定時間能發揮作用,為社會經濟建設和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做出貢獻。
二、建筑工程質量及其特性
建筑工程質量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適用性。即功能,是指工程滿足使用目的的各種性能。包括:理化性能,結構性能,使用性能,外觀性能等。
(2)耐久性。即壽命,是指工程在規定的條件下,滿足規定功能要求使用的年限,也就是工程竣工后的合理使用壽命周期。
(3)安全性。是指工程建成后在使用過程中保證結構安全、保證人身和環境免受危害的程度。
(4)可靠性。是指工程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
(5)經濟性。是指工程從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到整個產品使用壽命周期內的成本和消耗的費用。
(6)與環境的協調性。是指工程與其周圍生態環境協調,與所在地區經濟環境協調以及與周圍已建工程相協調,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以上六個方面的質量特性質監相互依存,總體而言,適用、耐用、安全可靠、經濟與環境適應性,都是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三、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施工單位長期存在著搶進度、抓工作量,忽視質量及相應管理,從而導致質量事故所、質量通病多、工期拖延。施工成本高、為用戶服務差等許多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往往只依賴于一年若干次的大檢查或上級的行政命令,甚至是從嚴格處罰等手段,來使這些問題得到暫時解決。但不久之后,這種問題又會重復出現。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還需要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有創新、有發展。
四、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的措施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是指在工程項目的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活動。建筑施工程質量管理的目的:為項目的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工程和服務。令顧客滿意,關鍵是工程的質量都必須滿足項目標。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必須實施動態管理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包括前期質量管理、設計質量管理和施工質量管理等過程。
(一)做好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
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是建設工程項目有關參與各方進行質量策劃、編制質量計劃、進行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以及質量改進的基礎,通常包括:1、質量教育培訓。通過質量教育培訓工作,增強相關人員的質量意識、管理素質以及專業技術能力。2、質量責任制。明確各部門或個人所承擔的責任和工作任務,定崗定責,定期考核,一旦出現建筑工程項目質量問題,可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3、標準化工作。對每項具體工程設定標準,以特定的形式和程序頒發統一規定,便于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活動合理化。4、計量管理。通過計量管理,使各項工作建立在可靠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從而確保建筑項目工程質量。5、質量信息管理工作。對質量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匯總、反饋、建檔。更有利于決策者收集信息,做出決策。
(二)完善建筑工程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
1、加強施工方案會審工作,消除設計隱患
施工方案的控制,包括工程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內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組織措施,檢測手段,施工組織設計等的控制。加強施工方案會審工作,對不便施工個難以保證施工質量的設計方案及時提出,加以修改,以防止由于設計原因導致可能出現的工程質量問題;把好設計圖紙質量關是搞好工程施工質量的第一步。
2、嚴把原材料質量關,把不合格原材料消滅在施工前
材料采購人員要掌握材料的信息、供貨商的情況,對供貨商的信譽進行調查,對廠家生產的產品進行實際檢驗、評價,在此分析基礎上進行對比分析,優選供貨商。對進場的主要材料,要仔細核對其品種、型號、規格、性能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和是否符合制造標準以及是否符合工程特點,對不合格材料堅決不能使用到工程中去。嚴格做到事前把關,凡采購新材料需經實驗室做出實驗報告后,方能使用。
(三)完善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在施工階段實施動態跟蹤控制,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進行連續不斷的評價,驗證以及糾偏,是施工項目質量監控的基本任務。對各工序進行嚴格檢驗,對工程質量進行仔細分析,采取預防措施進行事前事中控制,這是施工階段質量管理的核心內容。
1、在施工前做好施工技術交底工作
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技術規范、操作規程進行施工,要推行實樣交底制,既要先砌一堵磚墻、先做一塊地坪、一間粉刷房間,然后組織實樣交底,對結構復雜的關鍵分部分項工程,按設計圖紙做實物模型,幫助質量監督員、技術員、施工員理解圖紙,便于向施工班組交底。
2、在施工中建立嚴格的交接班制度
根據“下道工序就是用戶”的原則,交接時進行簽字,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以拒簽,并向項目經理或質量監督員反映,在做出仲裁后方可施工。質量監督員應嚴格按照國家現行質量檢測評定標準對分部、分項、單位工程進行檢驗。班組要實行自檢、互檢制度,嚴格按照施工質量標準操作規程施工,質量不合格地方及時返修。對一些關鍵工序、復雜工序要把好質量檢驗關。
3、加強工序質量管理與控制
貫徹預防為主的基本要求,設置工序質量檢查點,對材料質量狀況、工具設備狀況、施工程序、關鍵操作、安全條件、常見的質量通病等進行重點預控。落實工序操作質量巡查、抽查以及跟蹤檢查等方法及時掌握工程質量總體狀況。完善管理過程的各項檢查記錄,檢測資料以及驗收資料,作為工程質量驗收的依據和可追溯依據。
總而言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施工企業如何以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為中心,提高工程質量,保證進度,這是事關建筑施工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建筑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必須實施動態管理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建立起質量控制體系;通過加強質量預控、過程控制,達到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學江.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23)
[2] 孫巍.周新濱.論施工項目的質量管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5(3)
[3] 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質量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