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的階段,也是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完善發展模式、深化應用和突出成效的關鍵時期。因此,提高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的信息化服務質量,深化其在各個政務領域的應用,實現代碼信息資源的交換與共享,對推動社會經濟有效、公平、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信息化;電子政務;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應用
一、組織機構代碼管理體制的現狀
我國組織機構代碼工作開展較晚,從1989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推行組織機構統一代碼標識制度,至今為止,共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1989-1995年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發起建立階段。在國務院發布了(1989)75號文件以后,經過多個部委聯手共建,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代碼管理部門正式成立,奠定了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工作的基礎,開始頒發代碼證書,使用組織機構統一代碼標識工作在我國初步運行起來。二是1996-2001年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工作的發展階段。在全國聯網基礎上,從管理與技術兩個方面入手,統一全國組織機構代碼數據庫,使代碼管理制度統一化、標準化。三是2002年至今的統一規劃階段。期間,建立國家法人庫,列入國家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誠信體系建設,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國組織機構基本信息共享平臺”,頒布《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辦法》,將代碼應用于銀行、法院等多個部門,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工作進入全面有序化的發展軌道,并與國家其他的重要信息化工程協調發展。
二、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的含義及特性
組織機構是指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互相協作結合而成的集體或團體。具體包括機關、社團、工會、企事業單位、律師事務所、宗教團體、民辦非企業等等。是由國家授權的權威管理機構對依法注冊或登記的企事業單位、機關、社團及其他社會組織頒發的一個在全國范圍內惟一的、始終不變的法定代碼標識。全國組織機構代碼是根據國家強制性標準編制,對每個依法設立的組織機構植入一個在全國范圍內惟一的、始終不變的統一代碼標識,相當于單位的“身份證”號碼。全國組織機構代碼標識制度,是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需求而設立的一項基本制度,是信息化條件下政府管理社會和經濟活動的必然選擇,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中具有戰略地位,是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建設的重要支撐。組織機構代碼具有基礎性、惟一性、普遍適用性和信息互通性等四個特征:
(一)在國民經濟數據信息中具有基礎性的特征。經過20多年的發展,代碼系統建設已經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聯網操作工作模式,實現了以天為單位動態匯總全國所用組織結構的成立和變化情況。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已建成了一個涵蓋所有組織機構的全國性的數據庫。代碼指向單位在代碼數據庫中包括30余項(單位名稱、地址、代碼號、經營范圍、法人代表、注冊資金、成立時間等)基本信息,它已成為法人庫基礎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計算機網絡在全國組織機構代碼數據庫的基礎,國家代碼管理中心已構筑起全國組織機構代碼信息共享平臺,并實現了對全國組織機構的代碼號及其關聯信息的檢索、查詢、統計等功能。充分利用全國組織機構代碼這一技術手段,可以使政府動態地獲得行業和市場變化的信息,為政府各有關部門提供信息查詢、比對、統計等服務,加強宏觀調控,為國家決策提供依據。促進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社會經濟有效管理中具有惟一性的特征。惟一性,是指一個組織機構從產生到消亡的全過程,無論發生什么變更,組織機構代碼始終不變。向組織機構頒發代碼之前,需要嚴格審查其法定批準證照、負責人身份證明等原始證件,以確認機構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實性。一經核發,無論該機構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經營范圍、工作地址等信息如何變更,也不論其如何重組、改制、兼并,其代碼始終不變。也就是說,只要對單位賦予了代碼,就等于為其安裝了“指紋系統”。利用其惟一性特點,可以滿足人們對機構身份確認的需要,防止欺詐和冒名,可以在有關經濟社會活動中更好地確認單位的真實身份。還可以實現組織機構的可追溯性及其歷史記錄的連貫性,這對相關部門追溯機構發展的來龍去脈以及各部門間信息的無縫對接提供了最權威的依據和極大的便利。
(三)在社會活動中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特征。我國在國家層面專門制定了國家標準,并先后出臺國務院文件、部門規章、部門聯合發文等,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地方性規章,對代碼的概念、功能及其管理和應用等進行統一規定,不斷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認知,推行這一制度。機構代碼已在稅務、銀行、交通等多個領域和部門廣泛應用。代碼數據庫已成為社會保障、企業誠信、證書授權中心(CA)認證、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建設的重要的信息資源。
三、推進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在政府信息化建設中的管理應用
隨著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推進,政府各部門信息系統將實現互聯互通,面向全社會的信息共享平臺也將予以開放,讓人們充分享受政務公開的便利和信息化時代帶給人們的輕松,而加強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的應用,將有效促進政府信息化建設。
(一)統一規范標準采集,有效提高基礎數據支撐作用。信息資源管理是指為達到預定的目標,運用現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進行組織、規劃、協調和控制,以實現對信息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政府信息資源是指政務部門在行政過程中產生的信息資源以及由政務部門直接管理的信息資源,而全國組織機構代碼數據就屬于這類政府信息資源。要保證這些信息資源應用到社會各個領域,為商務活動和社會信息咨詢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的數據采集工作,無疑需要科學、精準的管理方式。采集中明確代碼信息的內容、標準和流程,力求真實、準確、及時,在既確保采集基本信息的真實完整性,又要在建立合理索引方式,提高查詢的速度基礎上,還應準確錄入,并且有效避免數據中出現信息重復、身份模糊、缺項漏項等問題,實現對代碼各種基本信息的統一規范采集。
(二)大力加強實名制建設,努力構建社會服務誠信體系。信用缺失問題在我國存在,在國外也同樣存在,國外解決這一問題的成功經驗是,在確認交易主體的真實身份后,對其進行實名制標識,如法國的企業名錄庫、美國的企業稅號等。然后以標識為索引建立信用數據庫,再以這一數據庫為平臺,建立起一整套社會服務誠信體系。目前,我國已形成了較為健全的代碼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組織機構代碼在銀行、稅務、統計、車輛管理、信息化建設等諸多領域得到成功的應用,印證了代碼在社會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實名制作用。但由于各方面條件制約,以代碼實名制管理為基礎的誠信體系還遠未形成,因此要想加強社會精細化管理能力,構建設社會服務誠信體系,就必須在我國各社會管理領域建立實名制管理機制,進一步推行對公民身份證號碼、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等通用標準編碼的應用。加強信息安全保密的機制和措施,對管理和服務主體的隱私信息進行保護,防止出現隱私泄露的問題。同時,在合法條件下,向其他信用主體或是向社會公開其中的一些信息,建立權威的信息咨詢系統,在社會誠信服務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結束語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加強,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的應用不斷深入,代碼信息在國家行政管理和維護經濟秩序,實施宏觀調控中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機遇與挑戰并存,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制度只有在不斷自我完善的基礎上,挖掘新的代碼信息應用的潛力,以推動社會主義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系統工程(第2版) 顧迎建主編 中國計量出版社
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 國信辦推廣應用組 董寶青副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