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林+張蕾
摘 要: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從生產領域的種苗培育、標準化生產,到加工流通領域的特色產品打造、包裝銷售、物流配送,再到休閑服務領域的體驗、參與、觀光、休閑,各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科技支持。本研究從研究休閑農業對促進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入手,著重分析了現階段天津休閑農業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科技問題,并指出強化科技支撐對休閑農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天津;休閑農業;科技問題;科技支撐
中圖分類號:F3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1.010
Study on the Major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Leisure Agriculture
SHI Jia-lin, ZHANG Lei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Tianjin,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ing, from the productional area to the processing and circulative area, and also to the leisure service area, all need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first studies the important rol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he developing of Tianjin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then emphatically analyses the major 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ring the promoting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at last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in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Tianjin;leisure agriculture;proble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收稿日期:2013-08-30;修訂日期:2013-11-09
基金項目:2012年天津市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計劃項目《科技支撐引領天津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研究》(12ZLZLZF04400)
作者簡介:史佳林(1979-),女,天津人,副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都市農業發展與農業資源區劃方面的研究。
1 天津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作用
經過多年發展實踐,休閑農業已成為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其在全市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大,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建設的重要模式
隨著天津以“三區”聯動推動“四化”同步的農業農村發展戰略逐步推進,天津市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具有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等多重功能的休閑農業必將成為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沿海都市型休閑農業是以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為手段,設計農業旅游觀光活動、會展服務活動、休閑體驗活動、健身娛樂活動等,從更深層次解讀農業的人文、科技內涵;在鞏固精品生產功能基礎上,不斷強化區域特色優勢資源的開發作用,建立起較完整的產業鏈、加工鏈、價值鏈,促進農業資源的集約和優化利用,使農業發揮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從而推動天津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進一步升級[1]。
1.2 拓展農業功能,滿足城市居民休閑需求的重要舉措
農業不僅直接為人類社會提供食物,為其他部門提供生產要素,同時還為人類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文化環境和安定的社會環境,具有經濟功能、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等多功能有機結合的多種功能[2]。天津發展休閑農業能夠融合一、二、三產業,通過對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農業生產、農耕文化、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生態、農家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等農村資源條件的綜合開發,為主要來自城市的游客提供觀光、休閑、體驗、教育、娛樂等多種服務的農業經營活動,將農業從單一的食品保障和原料供給功能向就業增收、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拓展,對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休閑消費需求,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3 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手段
在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推進城鄉一體化戰略的新形勢下,深化農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依托高效設施農業和綠色生態農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是滿足城鄉居民對休閑旅游的消費需求,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必然要求。天津休閑農業發展,一方面能夠為城鄉居民拓展休閑度假空間,將農業生產和觀光旅游有機結合,傳播農業科技知識,滿足游客休閑需求;另一方面能進一步聚集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文化、教育等多種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為廣大農民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從而優化農民的就業結構和收入結構,成為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手段。
1.4 保護區域自然資源,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
天津多年來一直以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并提出“建設綠色天津,構筑生態城市”的基本理念。農業本身具有生態平衡功能,并且對城市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生態環境建設離不開農業。發展休閑農業,按照“綠色、生態、循環、高效”的理念,結合綠色城市發展,以自然資源為基礎,建立完善的農田生態系統、林地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推廣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農業發展模式,構建循環農業產業鏈條,能夠實現農業的綠色、高效、低碳發展;將農業產業提升與生物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美化緊密結合,通過園林式布局,能夠使農業景觀成為城市生態景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化、凈化城市空間;另外,休閑農業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必然提升民眾生態環保意識,使其主動改善鄉村交通、用水等基礎設施,改善環境衛生,提升環境品質,保護自然資源,維護自然生態均衡,從而促進整個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1.5 促進資源要素整合,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的重要載體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于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濱海新區、中心城區、各區縣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實現天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0年以來,天津將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逐年加大了新城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的投入,并先后出臺“以宅基地換房”促進小城鎮建設、以“三區”聯動協調發展壯大區縣經濟實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能夠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土地、生態、人文、勞動力、資金等資源,使這些要素在休閑觀光農業這一新興產業上得到有效整合。另外,休閑觀光農業在為城市居民提供走近農村、親近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的同時,也將城市文明、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帶到農村,促進了城鄉經濟、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城鄉良性互動的局面,從而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1.6 傳承發展農村傳統文化,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主張,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工作時明確要求,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為此,天津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并發布了《美麗天津建設綱要》,并指出建設美麗鄉村是實現美麗天津目標的重要環節。天津發展休閑農業,在田園文化方面,通過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花圃、魚池等,讓游客在摘果、采菜、賞花、垂釣中享盡田園樂趣;在山水文化方面,選擇溪流、峻嶺等地推出野營、探險等項目,實現游客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愿望;在建筑文化方面,充分利用古祠堂、古牌坊、古橋、古井、古道、古廟等,通過修補和恢復仿古建筑,體現當地農村建筑文化藝術,組織開展觀光、懷古等休閑旅游活動;在民俗文化方面,通過民間音樂、舞蹈、楹聯、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使游客體驗鄉村文化底蘊。通過傳統文化的挖掘,促進城鄉之間物質流動及人文交流,彰顯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從而推動美麗天津目標的實現。
2 天津休閑農業發展成就與面臨的主要科技問題
2.1 休閑農業發展成就
一是休閑農業產業規模與效益逐年擴大。2011年,天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已覆蓋全部有農業的區縣,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帶動就業超過20萬人;2011年,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810萬人,直接收入5億元,綜合收入15.7億元,自2007年以來,全市共接待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游客1 901萬人次,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收入39.26億元,年平均增幅超過30%[3]。二是休閑農業發展方式逐步轉變。全市休閑農業發展呈現出多種產業形態,主要包括:以大集團、大公司投入為主的莊園休閑度假型產業模式;以當地政府和村民集體投入為主的山水村落型產業模式;以村集體或村民合作組織投入為主的設施農業觀光型產業模式;以一家一戶投入為主的單一經濟體農家院型產業模式;以民間資本投入為主的文化傳承與娛樂體驗型產業模式[4]。三是休閑農業區域布局趨于合理。全市10個有農業區縣根據各自不同的區域位置、資源類型以及現有休閑農業景區類型和分布情況,已基本形成四類休閑農業發展區的布局雛形,并在此基礎上,構建9大發展組團[5],規劃出9條精品游線,打造出天津休閑農業知名品牌,并極大地方便了游客出行。四是休閑農業科技依托日益緊密。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過程中,休閑農業的引領、示范和載體作用越來越明顯,很多休閑農業從業者從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主動尋求各類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成果,進行引進、試種試用和推廣,并將這些成果打造成為獨特的休閑觀光產品和服務,以新奇特的內容吸引游客,從而成為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重要載體。
2.2 休閑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科技問題
2.2.1 休閑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休閑產品以農產品和觀光服務產品為核心,其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決定著休閑農業產品體系的質量水平。目前,由于大部分生產經營者還在采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進行生產,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一定的風險,與發展高水平、綠色安全化的休閑農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應加強科技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的引領支撐作用,采用設施農業技術、有機生產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保鮮儲運技術等,從源頭保證農產品生產的安全性、可控性與可追溯性,并嚴格控制投入品使用和整個加工流通過程,從而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升。
2.2.2 科技服務體系有待健全 針對休閑農業科技領域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專業的科研服務機構從事休閑農業科技研發及推廣服務,急缺適于休閑農業精品生產、農產創意品加工以及觀光采摘等更多需求的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和新技術[6]。同時,休閑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各環節的科技創新、科技服務以及與之配套的科技培訓體系均未得到完善及有效整合,現代生物技術、信息網絡技術、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等多種高科技手段應用于休閑農業的空間十分廣闊[7]。
2.2.3 智能化、人性化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來,天津休閑農業發展較快,游客人數逐年增加,游客對于休閑農業項目的需求和期望與日俱增,尤其對于休閑農業經營過程中能否提供優質服務更為關注。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大多為農民自發建設,從業經營者多數是當地農民,服務意識相對淡薄,服務技能相對較差,運用科技手段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服務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急需相關服務技能培訓和服務監督管理,不斷規范餐飲、住宿、休閑等相關經營活動,并在相關領域引入電子信息化管理手段,全方位提升休閑服務水平。
2.2.4 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人才是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休閑農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實用人才等一系列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梯隊建設。目前,休閑農業領域的科技人才隊伍相對薄弱,經營項目主要依賴自然景觀資源和一些農業設施,從業人員主體多為農民,不僅缺少直接為休閑農業項目提供研發服務的科技人才,而且缺少熟悉農業項目經營管理并能策劃主題活動的復合型人才,以及保障休閑農業項目正常經營活動的各類農村實用人才。
2.2.5 低碳環保發展意識有待深化 休閑農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低碳環保發展方式不容忽視。目前,由于科技水平、發展理念等方面的原因,休閑農業發展在環境保護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廢棄物處理設施短缺、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尚未推廣應用等,使大量的污水和固體廢棄物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嚴重影響了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低碳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和先進技術仍需進一步融入休閑農業的發展中來,使得更多農業資源和新型能源能得到更加高效地開發利用,為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證和不竭動力[8]。
3 強化科技支撐對休閑農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意義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從生產領域的種苗培育、標準化生產,到加工流通領域的特色產品打造、包裝銷售、物流配送,再到休閑服務領域的體驗、參與、觀光、休閑,各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科技支持[9]。因此,生產加工技術的創新、新型物流技術的應用、現代營銷技術的推廣、信息技術的建設以及科技培訓的實施,均為休閑農業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說,科技進步對于休閑農業產業升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1 突破農業資源剛性約束,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以及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天津農業發展中的資源約束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耕地短缺、水資源污染等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問題。科技進步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可能性。通過開發節水、節地、節能、節材技術和綠色農業技術,形成與發展要求相適應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體系,推進農業向生態化、安全化方向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自然資源的剛性約束,同時促進新型能源的開發與使用,為農業發展開辟新的空間。休閑農業發展依托農業生產,因此,只有農業獲得發展空間,休閑農業才能夠立足成長,由此可見,科技進步也是休閑農業發展的強大支撐。
3.2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率,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科技進步帶來了農業生產方式的極大變革,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裝備的使用提高了農業資源的質量和單位資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農業資源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用。同時,科技進步還可促進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統一和協調,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優化農業資源配置,以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的地域優勢,從而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農業綜合生產效率的提升使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同時也促進了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科技進步運用到休閑農業領域,可以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推動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模式轉變,由此提升休閑農業在整個農業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
3.3 提供先進管理模式與手段,帶動休閑農業產業效益提升
科技進步為現代農業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快捷、科學的技術手段與管理工具,能夠對農業,特別是休閑農業產業發展中的各環節進行資源整合、信息管理、質量監測、流通監督和服務監管,從而使產業有序運行。與此同時,采用先進的科技技術手段,還能夠實現休閑農業與市場信息的有效對接,正確引導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減少或避免生產經營的盲目性;采取現代化科學管理手段也是提高農業生產單位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使管理由盲目性、隨意性向科學性、嚴謹性和系統性轉變,從而保障休閑農業經營活動高效健康進行,帶動整個產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3.4 改變農業發展思路與生產方式,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改善
科技進步為傳統農業帶來了理念和思路上的巨大變革,農業生產得以由一種資源依賴、資源消耗型產業轉變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產業。休閑農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只有優美、清潔、綠色的生態空間才能吸引游客休閑觀光度假。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改造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農業發展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研究開發了多重系列的生態保護技術、生態修復技術、資源綜合開發技術、可再生循環利用技術、低碳生產生活技術等[10],這些技術應用到休閑農業發展中,能夠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目標,最終促進以休閑農業帶動生態環境改善,以生態環境改善推動休閑農業升級的良好發展局面。
3.5 改變農業與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從業者就業增收
技術進步可以促使農業農村的生產與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勞動強度不斷降低,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從而調動農民推進技術進步的積極性,使農民努力學習與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一旦被農民掌握,必將引起農民思想行為的一系列變化,改變傳統的價值觀念、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休閑農業發展的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城鄉要素的交流融合,促進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依托科技進步,使休閑農業的這一目標能夠更加快捷地實現,特別是休閑農業從業者,能夠更快地掌握市場信息、更有效地為游客提供服務,從而提升自我經營水平,實現就業增收和改善生活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史佳林,張蕾,賈鳳伶.天津休閑農業區域類型劃分與發展前景展望[J].天津農業科學,2012,18(4):58-61.
[2] 賈鳳伶,李瑾,黃學群,等.天津都市休閑農業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5):93-97.
[3] 李文喜同志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天津農村,2013(1-2):8.
[4] 張蕾,史佳林,張明亮.天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1):63-67.
[5] 李建華.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和建議[J].天津農業科學,2012,18(3):83-86.
[6] 史佳林,張蕾,賈鳳伶.天津休閑農業發展思路及重點區域規劃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1):59-62.
[7] 劉會想,李瑾,孫國興.天津都市型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創新思路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2,31(6):14-17.
[8] 賈鳳伶,劉會想.天津低碳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3(1):17-21.
[9] 寧淼,鄒秀萍,葉文虎.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及其關鍵技術[J].中國科技論壇,2008(10):102-106.
[10] 劉勇,張郁.低碳經濟的科技支撐體系初探[J].科學管理研究,2011,29(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