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瑛莉+杜美丹+劉承良+鈄一土
摘 要:農業信息化建設對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闡述了金華市農業信息化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金華市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金華市;農業信息化;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2.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1.015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 Jinhua
WU Ying-li, DU Mei-dan, LIU Cheng-liang, DOU Yi-tu
(Jinhua Centr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Jinhua, Zhejiang 321017,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 Jinhua was described, and also the appeared problem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se, some valuable countermeasures were brought forward.
Key words: Jinhua;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3-11-11;修訂日期:2013-11-23
作者簡介:吳瑛莉(1984—),女,浙江金華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業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通訊作者簡介:鈄一土(1975—),男,浙江金華人,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業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當前,信息化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1-3]。農業信息化是在農業生產、流通、消費以及農村經濟、社會、技術等各個環節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工具,實現農業生產經營、農產品營銷、農產品消費的科學化、智能化過程[4-5]。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在農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6-8]。它是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信息農業轉變的重要途徑[1,9]。本研究分析了金華市農業信息化的現狀,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1 金華市農村信息化現狀
1.1 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金華市是浙江省的農業大市,也是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之一,是浙江第二大“信息港”。截至2010年7月,金華市大部分行政村實現光纜覆蓋,光纖傳輸網絡覆蓋到全市所有鄉鎮及主要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0%以上。目前,金華市有線寬帶接入終端農村用戶20.1萬,寬帶入戶率達25%[10]。同時,中國電信金華分公司3G無線寬帶網絡實現全市市區范圍和主要鄉鎮的全覆蓋,使涉農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得到進一步加強,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或其他終端獲得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市場供需以及農民生產生活所需的各類信息。
1.2 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初具規模
通過“金華農業信息網”、“浙江農民信箱”、“現代農業地理信息系統”等一系列工程,在農村信息網絡、推進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目前,金華市9個縣(市、區)已全部開通了農業信息綜合服務網站,每月上報的信息量達到200余條,2012年年訪問量12.7萬次,發布信息數量為3 831條。到2012年底,金華市農民信箱注冊用戶達到433 414戶,注冊用戶啟用數406 654戶,啟用率達93.8%。全市共建有聯絡室419個,聯絡點5 345個,調查收集錄入農業主體通訊錄22 079戶,其中涉農企業1 289家,專業合作社1 491家,集團采購單位2 519家,農民專業大戶5 949戶,農機作業大戶10 455戶,農家樂376家。全年發布公共信息19 900條,群發短信5 551萬條。萬村聯網工程新農村示范網站推薦建站28家,建立萬村聯網工程建設服務聯系點24家。現代農業地理信息系統上圖入庫工作順利開展。截至2012年底,2.5萬km2 2010—2012年省下達的糧食生產功能區的任務,17個現代農業綜合區創建點,2個已驗收和擬驗收的主導產業示范區,11個已驗收和擬驗收的特色農業精品園,1.33萬km2 2009—2011年省下達的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任務,已基本完成了在現代農業地理信息系統中的上圖入庫工作。
1.3 農村信息化服務初具成效
各級農業信息網及時為農民群眾提供農副產品促銷、農業技術和市場供需等全面的信息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認可。截至2013年10月,金華各縣(市、區)農業部門組織1 280余家企業,在農民信箱、華東網上農交會等網站對金華市內的農產品開展網上布展、購銷活動。2012年,金華市通過農民信箱發布農產品買賣信息達成的交易額達9 789萬元。特別是在近年抗御冰凍災害、干旱、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農民信箱的“短信群發”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奪取抗御冰凍災害、干旱贏得了寶貴時間,為農民挽回了上億元的經濟損失。農村信息服務的不斷拓展和深化,極大地促進了金華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 金華市農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裝備有待提升
根據調查,金華電腦及互聯網在城市中的普及率達到80%左右,而在農村,電腦及互聯網的普及率僅僅為20%左右。可見,城市電腦及互聯網的普及率是鄉村的4倍。信息生活已經改變了城里人的各種工作、生活習慣,可以預見信息也必將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銷售模式。而所有的改變離不開基礎設施裝備的投入。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張由電腦、寬帶、數據交換設備構成的網。其中電腦為終端設備,需要用戶自行購買,但是寬帶和數據交換設備就需要各大運營商的大量資金投入。目前,由于城市中上網需求量大,所以各大運營商都將目光投入到城市,網速一提再提,資費一降再降,設備投入舍得花錢。而對于農村,由于多數農村地理位置偏遠,光路鋪設費用昂貴,并且上網的需求較少,多數運營商不愿意干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農村信息化就進入了缺少基礎設施、上網環境差、農民朋友不想上或不愿意上、運營商不愿意大量投入的惡性循環。這也是造成信息化普及率如此之低的根本原因。
2.2 農業部門行政辦公信息化水平有待改善
目前,金華市農業部門行政辦公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傳遞還停留在紙質文檔、電子郵件等初級手段,沒有統一的電子化辦公系統,沒有統一的數據管理,各部門間管理的相同數據也存在一定差異,造成數據統計的不唯一性,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效率也有待提高。面對信息時代,政府部門依賴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信息化帶給政府的不僅僅是效率,更是準確的數據、統一的管理、工作的嚴謹和規范的流程。農業部門涉及的項目審批、行政審批、行業監管等高風險部門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進行權責的合理分配以及審批流程的規范,詳細記錄審批過程,有效防止腐敗發生,保護國家財產安全以及個人安全。
2.3 農村信息化基本技能亟需得到技術培訓,網上行為亟待得到糾正
目前,由于周邊環境及培訓條件不足,多數農戶缺乏使用電腦的基本手段,這是阻礙信息化在農村發展最大的瓶頸。擁有電腦和互聯網的農戶的上網行為多數集中在使用電腦進行游戲、電影等娛樂上,缺少真正為農戶產生效益的應用,農戶上網的最直觀概念就是娛樂,極少有農戶利用電腦進行農業知識學習、農產品銷售等為農戶產生效益的上網行為。不是農戶不想,而是多數農戶不知道互聯網還能做什么。這就需要對農戶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特別是如何查資料、如何電子購物、如何開網店等等。農戶利用好了互聯網,就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到更豐富的農業技能信息,利用網絡推銷農產品可以讓農戶獲得更多的銷售渠道。
2.4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探索及相關農產品安全質量標準的制定
目前,農產品在電子商務中占的比例很低,這與農產品儲存難、運輸難等特性是分不開的。網絡中從事農產品銷售的平臺點擊量往往較低。作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的金華市,農產品電子商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機遇是金華確實是電子商務的沃土,連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巨頭都相中了金華。挑戰是農產品電子商務本就是朝陽產業,任何事物的開頭總是難上加難。農產品做電子商務的難主要有3點:一是多數鮮活農產品具有難于儲存、難于運輸、銷售期短等特性;二是大部分合作社、農戶的網絡銷售意識淡薄;三是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產品認定缺少統一的標準。
2.5 農業部門信息化資源有待進一步整合
目前,金華市各部門之間存在的重復性建設和浪費極大。金華市農業系統下屬事業單位15家,各系統之間的網絡和信息平臺都相對獨立,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之前都存在重復建設情況,自金華市農業信息中心成立以來,先后將各單位的上網資源進行了整合,統一接入電信和網通的100兆光纖,解決了原來各單位自己復雜的上網環境及高昂的上網費用,并極大提高了上網速度和網絡的安全。整合資源將極大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碳排放,節約了能源。
3 金華市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對策
3.1 加大資金投入
鼓勵和引導各大運營商加大對農村網絡硬件設備的投入,推出“金華農村信息網絡普及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評價體系,從政策上、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并鼓勵運營商提供“農民上網”優惠活動,普及農村網絡。
3.2 重點建設服務平臺
通過改造、提升,把金華市農業信息網建成農業特色網站。精心策劃,合理規劃,構建一套完整的基于農業政務內網的金華市農業系統電子政務辦公平臺,該平臺將與省農業廳進行有效的數據對接,并覆蓋金華市下轄的各個縣市區,建立統一的金華市農業信息庫,對現有數據進行甄別、分類、歸總,形成統一的數據信息庫。平臺系統設計還應規范和統一公文傳遞、文件審批等工作流程,并將各部門的管理功能進行合理的信息化改造,真正實現網絡無紙化辦公。同時,系統的開發還應考慮基于移動平臺(android、IOS)的應用,讓移動辦公成為現實,極大方便使用。
3.3 加強組織培訓
建立長效的農村信息化培訓機制,依托農廣校、遠程教育,開設普及信息化知識的課程。依托大學生村官,鼓勵和發展“農民信息化專業合作社”,發展基層農業信息化培訓和應用組織。
3.4 扶持電子商務建設
鼓勵和扶持一批進行農產電子商務交易的企業摸索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之路。鼓勵和扶持當地物流企業對鮮活農產品的倉儲、運輸進行積極探索。組織大專院校的農業、食品、畜禽、水產等專家合作制定符合農產品電子商務需求的質量安全和產品規格認定標準。組織全市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從事電子商務試點。特別是要做大做強一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并依托金義都市區的物流中心,以一個平臺去帶動圍繞農業的倉儲、物流、金融、保險等一系列的產業,組成圍繞農業的新的產業鏈集群[11]。
3.5 強化組織管理
整合各部門資源,前期加大對信息化硬件資源的投資,充分利用老舊設備,從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的角度合理規劃網絡架構,創建安全、適用、合理、高彈性、可擴展的金華市農業信息云,并根據按需分配的原則為各部門和各個應用合理分配網絡資源,有效降低后期信息化硬件資源的投入。
參考文獻:
[1] 于聚然.淺析我國農業信息化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08(2):8-11.
[2] 黃婷婷,鄒能鋒,李德華.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的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6(1):6-10.
[3] 向南.韓國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及啟示[J].天津農業科學,2012,18(5):84-88.
[4] 張新民.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與前景展望[J].農業經濟,2011(8):35,27.
[5] 甘陽英,夏寧.中國各省市數字農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建議[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2):344-347.
[6] 陶忠良,董越勇,朱瑩.“浙江農民信箱”在推進農業信息化中的作用[J].浙江農業學報,2010,22(6): 868-872.
[7] 董越勇,管孝鋒,陶忠良,等.應用先進實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村基層信息化模式的構建[J].浙江農業學報,2011,23(5):1 044-1 052.
[8] 董越勇,管孝鋒,陶忠良,等.浙江萬村聯網工程的應用主體及系統功能[J].浙江農業科學,2012(1):120-122.
[9] 張炳明,賈梅.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11):1 138-1 141.
[10] 李長江,陶誠華.中國農村信息化境況與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建構——以浙江省金華市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1,25(11):35-42.
[11] 王淑清. 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J]. 天津農業科學,2012,18(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