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明 路玉恒 聶偉杰 劉波 李振瑞
摘 要:黃河工程探測傳統上采取人工拉皮尺結合直尺的測量方法,所需人工多,過程很復雜,工作慢,精度較低,盡快研制出使用方便工效高,減少測量人數、提高測量精度的根石探測裝置,成為根石探測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黃河;工程;根石;探測
1 項目產生背景
黃河根石是黃河堤壩的保護屏障,其分布狀態的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大堤基礎的安危。由于黃河特殊的基礎地質條件,泥沙淤積層深厚,每次洪水過后,保護大堤安全的根石不同程度地被水流沖走,致使大堤塌陷或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黃河河道的根石探測工作是一項確保大堤安全的基礎性工作。
每年在汛期及凌期過后,河水流量降低,曾經偎水的根石將會大部分外露,為了測量根石在汛期和凌期期間被沖走的情況。各基層管理段及養護隊就會利用這段時間,組織職工在所有過水壩岸的各個斷面上進行根石探測,統計數據,繪制出根石斷面圖。再同汛前及凌前的數據比較,計算出缺根石的數量,為以后的拋根護石作準備。
當前,各基層管理段及養護隊在進行根石探測作業時,大部分使用費時費力的雙木尺測量法。即測量時,1號職工在壩頂上用目測法掌握被測量斷面的方向;2號職工兩手各拿一根木尺進行水平距及垂直距的測量并喊報數據;3號職工蹲旁觀測2號職工的木尺是否水平;4號職工在測量點上涂抹紅漆標記;5號職工隨隊抄寫數據;6號職工用探桿探摸距岸邊2米處的水下部分。整個測量過程共用6人。完成各險工壩頭等諸多斷面的測量數據后,再交給內業人員整理,最后計算出缺根石量,整個測量過程用工多,耗時長,誤差大,精度低。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人發明了一種“根石探測機主機”(專利號為200320113313.5),該專利是在主機的底架上裝有車輪,底架兩側裝有螺桿手動夾緊裝置,底架上通過側銷柱裝有泊缸,底架中心處有套筒護套組,底架與中間架的底部一端通過柱銷連接,另一端通過螺栓連接,中間架的上端面上裝有隔振彈簧,彈簧上有箱體,箱體的下腔內裝有振動電機,箱體上腔內裝有主動輪和從動輪,主動輪軸與油馬達的輸出軸經花鍵套連齒合,從動輪裝在從動偏心輪上,偏心軸的一側固定渦輪,箱體頂端裝有探桿夾緊機構和裝在支架上的電控位置開關。
上述的“根石探測機主機”專利,雖然解決了人工作業的問題,也提高了工效,但顯然成本太高,使用中亦不方便,在黃河大堤上地形地貌復雜,該“根石探測機主機”并不方便實用,所以未得到推廣使用。
盡快研制出使用方便工效高,減少測量人數、提高測量精度的根石探測器,成為各基層養護單位的當務之急。
2 成果的研發過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我們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斜坡測量尺包括橫標尺、縱標尺和連接器。
所述的橫標尺,由一標有長度單位的圓管形成,沿該圓管延長線方向設置有橫線形槽。所述的縱標尺,由一標有長度單位的圓管形成,沿該圓管延長線方向設置有縱線形槽,該縱線形槽上設置有與之垂直的卡槽。上述的橫線形槽與縱線形槽寬度相等。所述的連接器成“工”字形,卡在上述的橫線形槽與縱線形槽之間,并能自由滑動。需要定位時,該連接器可卡在上述的縱線形槽上的卡槽內。為了能夠方便探測水中根石,在所述的橫標尺上還設置有線輪系統,該線輪系統由線輪、傳輸線和鉛墜組成。
為了能精確的測量,橫標尺力求水平,故在所述的橫標尺上還設置有水平器,作業時可根據水平器調整橫標尺。為了保證斷面方位的一致性,在所述的橫標尺上還設置有指南針。作業中,為了方便地標記測量位置,在所述的縱標尺上還設置有氣囊式噴漆器,該氣囊式噴漆器由氣囊、傳輸管和噴射器組成。噴射器內安裝有醒目顏色(一般為紅色)的油漆,通過按壓氣囊,將壓力經傳輸管加壓于噴射器,將油漆噴射出用于標記。
其基本原理是:在測量某個險工斷面的根石探測數據時,1人用設備在壩頭上對準斷面方向(看指南針即可),然后通過該設備上下前后的滑動,報出水平距和垂直距。測量距岸邊兩米處的水下部分時,利用安裝在水平管尾部的收放線輪,把鉛墜放入水中,根據重力作用使其充分觸地,再觀看拉線在水平管上的尺度,即可判讀出水深,也就是距岸邊兩米處的垂直距。然后,通過雙工通信方式傳給內業人員,內業人員直接在該斷面的原始數據圖上標出,直觀快速的計算出該斷面的缺石量。
3 主要創造點
3.1 雙管式內聯技術。該技術提高了設備在上下前后滑動時穩定性及抗脫槽能力。
3.2 海桿式線輪技術。利用成熟的海桿收放線技術,提高了鉛墜在水下觸地時的手感,提高了測量精度,同時減少了一名測量人員(前面提到的6號職工)。
3.3 氣囊式噴漆管。該噴漆管的使用,不僅提高了涂抹紅漆標記的精準度,同時還減少了一名測量人員(前面提到的4號職工)。
3.4 水平管。該配件的使用,使水平橫桿有了依據。不僅提高了垂直距離的精度,同時還減少了一名測量人員(前面提到的3號職工)。
3.5 指南針。該配件的使用,不僅提高了被測斷面的方向精度,同時還減少了一名測量人員(前面提到的1號職工)。
4 應用情況及效益分析
4.1 應用及推廣情況
該設備生產出來后,經實際作業對本設備進行了試驗,測量工作由一人完成。通過雙工通信方式直接將測出的水平距及垂直距傳報給內業人員,內業人員直接在該斷面原始數據圖上標出并及時計算出缺石量,測量過程簡單快捷,一名內業人員可同時應對四名探測人員報數據,原來需要6人1天完成的工作量,現在2人1天就可完成,提高工作效率3倍,在測量精度大大提高的同時,還節省了數目不小的雇工及雇車費用。
目前已在德州翔宇黃河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有限責任公司推廣應用5套。同濟南普濼黃河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有限責任公司簽定了20套購買合同書。同聊城安泰黃河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有限責任公司第一分公司簽定了5套購買合同書。
4.2 效益分析
4.2.1 經濟效益
德州翔宇黃河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有限公司于2005年凌汛后至2007年汛前共4次使用該設備對所管轄的14處險工,521段壩岸進行了根石探摸測量作業,原來需要30人15天完成的工作量,變成了20人7.5天完成。按《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試點)》規定的每工日30.96元計算,節省雇工費{(30×15)-(20×7.5)}×30.96×4=37152元。
4.2.2 社會效益
目前,黃河下游險工壩岸比較多,上級要求采集數據的時間大大縮短,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上報數據,滿足了建設“數字黃河”的要求。
本設備是專為根石探測工作而制造的,它集測、涂、探等工序于一體,結構新穎,創意奇特,提高工效3倍。
如果在下游各個基層管理段及養護隊進行推廣應用,除大大提高測量精度和工作效率外,還將節約大量雇工及雇車費用,必將創造極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