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剛
摘 要:水利是我國基礎項目建設中的關鍵建筑,將農田水利當做農村根本建筑的關鍵工作,把農田水利建筑放在第一的位置,文章主要講述了現在農田水利灌溉中具有的問題和完善方法。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問題;措施
1 農田水利灌溉的現狀
國內農田項目大多是上個世紀建筑的,為山區丘陵地區的社會經濟前進、農田澆灌以及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不過因為當時很多技術以及設備都不成熟,所以建筑的項目不先進、渠道體系不適宜、渠道沒有內襯等,并且使用了很長時間,渠道塌陷、堵塞、滲透等情況都很嚴重,導致渠道系統的使用率很低,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能夠澆灌的面積長時間以來都不符合策劃規范,澆灌率不高,特別是尾端灌溉區能夠得到的水量很少,每到春季澆灌高峰期,或者干旱季節,不能夠保證水資源能夠全部澆灌到田間,田間的地域面積不能每一塊都獲得水資源。嚴重妨礙以及限制項目收益的開展以及水源的循環使用。
2 農田水利灌溉面臨的問題
2.1 渠系配套不完善、防滲襯砌率低
農田水利項目大多建筑在丘陵地區和山區,所建筑的附近區域都比較貧困,區域經濟水平落后,能夠投入水利項目建筑中的資金很少,項目建筑的區域自己籌集的資本不能實現,導致建筑資本不能到位,再加上在丘陵地區和山區建筑水利項目存在很大的困難,項目主體竣工后,一般就沒有資本再建筑配套項目。現在還有很多只有主體沒有配套措施的項目存在,水資源不能夠發揮其作用。配套設施中渠道沒有內襯建筑,很多渠道都是土體建筑,使用了很多年存在塌陷、堵塞以及滲透的現象十分嚴重,渠道水資源使用率低,導致灌溉區尾端獲取不到水資源,項目不能夠實現其作用。
2.2 灌溉方式落后
澆灌方式仍然是人工進行操作,按照以往的方法配水的管制形式,對水源的分配以及節水手段的完成有著阻礙作用。田間澆灌技術不先進,浪費水資源。很多澆灌地區現在依舊使用大水浸灌的形式,一般都是上游大量的水源深入土中,下游卻得不到水源,對農業生產有著阻礙的作用。
2.3 管護經費嚴重不足
最近幾年,盡管國家以及政府從整體持續增加對水利建筑的投資,但是因為各個地區存在很多繁瑣的事情,例如各個類型的水利建筑項目大多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管制工作不到位,生態環境比較差,伴隨著管制需求以及實際要求的提升,管制力度要要進一步加強,管制成本勢必跟著上漲,就現在的情形來講,管制費用根本達不到現在管制作業的實際需求,大體有兩種情形:一,水利項目投資成本本身就不多,按照比例劃分管制成本能夠得到的就不多;二,水利項目工作線路較長,地方偏僻,建筑時間長,在建筑過程中還有很多工作要進行調整以及完成,使用的管制成本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安定的原因致使維修管制費用的加多。并且因為國內一直都實施著照顧農民的措施,在農田的澆灌上能夠收取的費用要比成本低,并且實際上,農田用水占了很重的分量,進而致使水費在整體上收取偏低。還有很多外在因素,致使實際的管制成本嚴重缺乏。
2.4 農民本身對水利建設積極性不高
因為農副商品賣價低,農民在耕地種田上的主動性不高,最近幾年大批的青年壯年更多的到外地尋找打工機會,地方政府想要重新修筑水利項目征集壯力都很難。伴隨著經濟的前進,糧食的價格和農民的利益直接掛鉤,現在收獲糧食所要投入的成本日益上漲,農民的利潤增長緩慢,在農田收益慢慢降低的情形下,許多農民都有種地不如打工賺錢的思想,想組織村民一起對項目開展修復都很難了。
3 解決問題的措施
3.1 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建設的資金投入
一是從每年的土地出讓金中撥出部分款項用于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充分開發農田水利資金的來源渠道。二是水利投入資金不僅要在總的數量上有明顯的增長,還要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政府財政支出的重點,要改變現有的各級政府對水利建設的投入比例,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比例,在提高水利建設總資金在國家投資中的比重的同時,嚴格對政府專項水利資金的使用,完善與水利設施建設相關的政策制度,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擴大收入。三是加大金融政策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供信貸優惠政策,積極開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性貸款業務,政府制定相關的優惠方針,進一步拓寬資金渠道,彌補實際需求中資金不足的狀況。
3.2 健全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投入機制
主要是中央政府部門加大對水利專項資金的補助力度,地方政府部門同樣要擴大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實際資金投入,從而引導農民自愿加入到水利建設的隊伍當中。這樣明確了農田水利建設的責任由政府承擔,農民的加入是基于自愿原則。政府要實行各種優惠政策,鼓勵農民樹立對種糧的信心,在政府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按照多勞多補的原則,加大對一事一議的獎勵力度,提高農民對修建農田水利設施的積極性。
3.3 重視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
農田水利設備的建筑,能夠處理現存水利設備的老化、損壞問題,替換老舊設備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要有計劃的進行農田水利建筑,重要的大規模的糧食生產基地要先建筑。增加對重點災害區的整治,創建合理有效的澆灌系統,爭取做到在干旱以及洪澇季節能夠得到豐收的標準。
3.4 有效灌溉面積的擴展
有效澆灌面積的增加是提升國內農業生產量的根本方法,不過不能盲從的為了追求生產量而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在執行過程中要結合地區水源狀況,不能先開采再整治修理。要按照國家收集的相關產量報告執行,在水土以及水源方面都比較充足優異的地方開拓新的澆灌區。
3.5 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
節水澆灌手段是在我國水源不足的實際情況下,提升對水資源的使用率。要把農田水利建筑以及節水澆灌項目的建筑綜合在一起,增加對節水設施的補貼,促進節水設備的普遍使用,把噴灌滴灌這些節水手段貫徹到每個區域,建筑節水澆灌示范基地,最大程度的增加農民以及國家的利潤收入。
3.6 因地制宜興建中小水利設施
這對于山丘區發展農田水利有重要意義。要支持山丘區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重點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
3.7 創新農田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機制
繼續深入開展國有水利建設單位的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落實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經費開支,中央政府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補助力度。進一步明確水利建設項目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將責任的承擔落到實處,改變傳統的單一水利設施管理模式,尋求建立多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本著節約用水、減少農民開支、有效灌溉的目的出發點,實行水價改革與政府適當補貼并行的舉措,從根本上為農民謀取利益。
4 結束語
對于現在水利設備的狀況,一定要在新形式下掌握好水利設備建筑的關鍵點,把水利設施建筑當做我國基礎設備建筑的關鍵部分對待,將農田水利建筑當做農村根本設備建筑的關鍵工作,嚴格按照水資源管制機制,全力開展民生水利,促進國內農田水利澆灌行業走循環前進的道路,努力的開拓出一條適合中國農田水利澆灌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張敏梅.農村水利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現代農業科技》,2010年17期.
[2]顧斌杰.建立與完善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若干問題.《中國水利》,2008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