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玲
摘 要:我國是世界上的林業大國,林業發展也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進步。為了保證林業健康穩定的發展,我們應該做好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這個問題也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很多的問題直接制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為了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效率,文章對實際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問題;對策
1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明顯提高。而且林業也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這也就為大量的有害生物提供了生存場所,而且近幾年的環境破壞使整個生態系統十分脆弱,這就加大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幾率,給林業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失。作為林業部門應該重視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的,當前面臨的形勢十分的嚴峻。具體的來說,隨著森林面積的不斷增加,有害生物存在的面積也隨之增大,而且有害生物并不是單一的一種,這就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到困難。此外,如果有害生物對藥效產生了抗體,一旦再次爆發,就會非常難清除。
2 當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嚴峻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林木產品出口大國,林業一方面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國民經濟收入。但是在森林面積不斷增長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大量的有害生物直接對林木的正常生長造成破壞,給林業造成巨大額經濟損失,這個問題必須引起人們的注意。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著十分嚴峻的形勢,具體的表現形式:一是隨著森林面積的不斷增加,有害生物能夠寄居的面積越來越大,這就給工作人員的防治工作增加了困難,提高了防治工作的經濟投入。二是有害生物的種類增多,也就需要使用不同的防治措施。三是有些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十分大,目前雖然沒造成大面積的危害,但是其潛在的危害還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四是有些有害生物屬于變異物種,防治工作難度很大。此外,防治一段時間之后,重新爆發,那么就會非常難清除了。
3 引發有害生物的基本因素
3.1 氣候異常加速生物災害發展。氣候的變化對有害生物的生存有很大的影響。據統計,二零零五年到二零零九年連續的暖冬、干旱等異常氣候,造成樹木的大量死亡,提高了害蟲的過冬能力,提高了害蟲的數量。二零一零年春季的濕度比較大,給病蟲提供了很好的繁殖條件,造成樹種病害的發生。
3.2 人工林抵御生物災害能力不強。林木的自然繁殖是十分緩慢的,所以我們通過人工林的方式增加森林面積。在現有林業總面積中,人工林就占百分之九十,超過一半以上林木的群落屬于單一樹秧,生態環境不穩定,低于有害生物的能力比較弱,非常容易爆發大面積的病蟲害。
3.3 疏于管理誘發生物災害。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能否正常開展還和林業部門的管理有直接關系。當前有很多林業部門疏忽了對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沒有在這方面增加投入,也沒有及時地對森林和土壤進行管理,造成林木自身免疫力下降,提高病蟲害爆發的幾率。
4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臨的主要問題
4.1 當前社會雖然已經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開始增加森林的種植面積,但是對林木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具體的責任也沒有落實到位。具體來說,一方面政府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認識度不夠,沒有將該工作提到日程上來。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即使有也落實不到位。
4.2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各種自然災害頻發,導致當前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更加嚴峻,而且當前有些林木受到外來物種的侵襲,造成林木的大面積死亡,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難度。
4.3 當前林業部門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防治機制,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不夠靈活,不能夠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必須認識到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社會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進來。但是當前情況正是因為防治機制不靈活,導致參與到防治工作中的只有森林防護體系的人員,這就很難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5 主要對策措施
5.1 抓好責任落實,進一步提升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視程度
一是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二是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高度認識。林業有害生物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抓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的高度認識。
5.2 抓好重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成效
首先,要加強林業有害生物測報信息網絡的管理和測報制度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和儀器、設備的投入,改善測報、監測點的基礎條件,建立以先進的監測測報技術為依托,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基礎,以區縣監測點為輔助的測報網絡體系,對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進行監測和短、中、長期預報。
其次,要通過對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一般調查和系統預測,不斷積累基礎資料,建立起數據庫,用高新技術和監測信息處理系統開展監測與預報工作。
再次,要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崗位培訓。通過對各級測報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崗位技術培訓,提高測報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制的體系的整體管理和科技水平,應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和儀器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快速、準確的病蟲情預報。
5.3 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進防治手段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針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不相適應的現狀,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進。一是堅持搞生態林業。在保護好現有林業的基礎上,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采用良種壯苗,營造混交林,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林業措施,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過程),加強早期預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增強林業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有害生物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二是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逐步禁止使用劇毒或高殘留農藥,大力提倡使用環境友好型農藥,以減輕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發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和規模都應有一個大的突破,應加大推廣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力度,研究和探討新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并在生產上推廣,積極推廣利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技術。
5.4 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防治需要
提高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必須提高資金的投入。具體的來說,一方面應該通過多個渠道收集社會資金,在具體的責任落實過程中應該遵循“誰經營,誰治理”的原則,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科學的分配資金。另一方面當地政府應該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納入到日常工作中來,增加對防治工作中各項內容的投入,提高基本設施建設。此外,國家還應該建立其生態效益的補償機制,也就是說誰能獲得生態效益,誰就需要拿出一定的補償資金作為防治工作的基礎資金。
參考文獻
[1]宋玉雙.論現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J].中國森林病蟲,2010-07-15. [2]宋玉雙,黃北英.中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新進展[J].中國森林病蟲,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