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迎春
摘 要:中國森林覆蓋率是比較大的,森林作為生產木材的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確保木材的輸出,必須對森林砍伐的工作給予重視。采伐樹木在中國發展經濟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不過代價卻相當之大,在對森林進行采伐的過程中帶來了較大的破壞,如今能夠進行砍伐的樹木逐漸在減少。要想保障采伐的數量以及質量,就必須重視對樹木的保護,還有就是在采伐過程中的清理也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森林的資源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林區;森林采伐;伐區清理
最近幾年中國逐漸致力于森林的保護工作,不過即使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中國的森林采伐率仍然在逐漸的減少,木材的輸出量也在一年年的下降。以前在對森林進行采伐時對整個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正因為如此使得如今更加需要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堅持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夠盡可能的保護生態平衡。對森林進行采伐的過程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采伐區清理,這與以后森林的生態壞境質量是息息相關的。不過,如今在采伐清理這方面還是有很多的難題,對其進行清理時,務必要確保生態平衡以及整體生態的功能作用。
1 伐區清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許多有價值的樹種被砍除
在的企業進行采伐的過程中,使得部分具有一定價值的樹木遭到了破壞,這與采伐企業進行采伐后的清理工作關系是很大的。企業為了采伐方便,通常采伐單位都會對森林中的灌木、藤條與較小的喬木坎除,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采伐過程中的方便,不過,在砍伐灌木喬木的過程中,大多數的工作人員都不能夠準確的分清樹種,這樣會造成多數價值高的樹種被劈壞。
1.2 陡坡、跳石塘清理不規范
在進行采伐區清理工作的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清理較小的樹木,一些陡坡地段也是采用這種清理方式,不過使用這種方式使得當地出現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小樹木對水土流失想象的防護作用。對其進行整理清除之后基本是不可能恢復原狀,這樣會導致水土流失現象不能夠恢復原狀。
1.3 靠近公路、溪流、農田的伐區清理方法不當
對于接近河流、公路以及農田地段的森林區進行采伐的時候必須留下一段寬度的距離,這段距離不能夠進行清林的工作,這樣對于當地水土的流失情況也是一個保障,減少了農民破壞林地的現象。不過在對其進行清理的過程中,針對河流、公路以及農田滴管,工作人員根本沒有其預留的地段給予重視,這樣的背景條件下,使得水土流失的現象更為嚴重了。
2 產生問題的原因
2.1 沒有樹立生態優先的伐區清理意識
對采伐地段進行清理工作的時候,工作人員也不會去重視與保護森林資源的多樣性,對于野生的動物與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也不關心,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人員沒有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在對其進行清理的過程中,也不會關注清理之后的水土的流失情況,沒有保護生態資源的概念。
2.2 對清理過程重視程度不夠
對森林進行采伐的過程中,管理與生產的工作人員并沒有給予清理工作高度的重視,都是認為對森林進行采伐這一項工作的清理是并不重要的,造成了清理的總體水平落后,這樣在采伐的過程中不能保障采伐工作順利。
2.3 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到位
大部分的企業在對采伐的區段進行清理的過程中,并不針對其制定相應管理措施,造成采伐地段的清理環節止步不前。對其進行清理的過程中,認為只是將采伐地段中不相符的樹木清除后就完成工作了。如此的清理對整個生態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不過因為大多的林業單位都沒有對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約束管理的工作,忽略了對于清理工作的管理程度,造成了對采伐區進行清理的工作非常隨意。
3 伐區清理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樹立生態優先的現代林業理念
中國的森林產業在逐漸改革的過程中,對于森林產業的采伐理念也在逐漸的更新換代。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態的問題,只有重視了這個問題才能夠確保生態的整體環境。對森林進行采伐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一個觀點,也就是維護整個生態的平衡,這對于整個森林來說是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必須做到的。這種觀念的轉變,也會使得清理的工作得到本質上的變化,對其進行清理的時候必須格外注重對具有價值的資源進行保護,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在清理中保留好喬木樹種資源和有利用價值的藤本、灌木資源,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生態意義,要認識到當前全球性氣候異常變暖、洪澇災害頻發、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森林質量不高、可采資源總量下降的現狀,更要認識到伐區清理能夠最大程度減少伐后森林的水土流失,保護國土安全的重要作用。
3.2 制定適合本地區特點的伐區清理規定
我國的重點國有林區大部分伐區已進行了二次或三次采伐。以前采伐的伐區清林過重,很多伐區內幼苗、幼樹、小喬木、灌木保存量少。由于當前農村經濟的迅猛發展,林內放養牲畜規模越來越大,對林區的幼苗、幼樹、灌木和小喬木破壞極大。大量放牧造成大部分林班內幼苗、幼樹極少,灌木和小喬木更為稀少,形成了大面積的單層林。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保護有價值的植物資源,需要監督與管理部門積極創新,探索出適合的伐區清理方法,適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伐區清理規定,充分發揮伐區清理對伐后森林生態環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3.3 做好伐區清理,需要明確的工作
伐后清理要把保留幼苗、幼樹放在首位,要明確規定需保留的樹種資源。保留的樹種不要只保留珍貴樹種,對于那些鄉土樹種,以及所有的喬木樹種,都應列為保留的范圍,使伐后林分形成復層異齡林;同時,要詳細規定具體哪些有價值的灌木、藤條需要嚴格保留,便于林下綜合開發利用野生植物資源。應該使伐區清理人員明確哪些樹種應保留,哪些灌木需要砍除,避免不分樹種隨意砍除,破壞幼苗、幼樹。對清塘林、半鬧瞎塘林和鬧瞎塘林要做具體規定。對靠近公路、溪流、農田的伐區清理時,要留出一定寬度的保留帶,不進行任何清理。靠近公路、溪流的伐區留出保留帶可以減少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靠近農田的伐區留出保留帶可以防止農民擴邊展沿蠶食林地,有效地減少國有林地的流失。對陡坡、跳石塘的清理,應遵循其原有生態狀態予以保留,促使其盡快恢復森林的多種效益。做好集材道的簡易擋水壩。應該根據坡度大小設立擋水壩,間距宜隨坡度、雨量的增加而減少,在變坡點或山腳處宜做排水引流溝,便于集材道的水向兩側排出,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森林采伐造成水土沖刷,給植被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4 結束語
要想更好的為林業的發展做貢獻,森林的采伐地段的清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制度的訂立,在對其進行清理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制度的內容工作。盡量的減少采伐對于生態的破壞,這樣做能夠確保生態的平衡,同時對于森林樹木生態整理的作用也是一個保障,確保了生物的多樣性,對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得到了改善,真正的做到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人與社會和諧的發展路程。
參考文獻
[1]樊冬溫,杜鵬東,劉明剛,等.關于天然林采伐工程與跡地生態系統恢復的探討[J].森林工程,2009(6):22-24+36.
[2]李學友,張新玲,王立海.森林采伐作業對森林微環境的主要影響[J].森林工程,2010(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