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緒福
摘 要:在林業能源的管制以及使用中,政府起著宏觀調控的功能,相關行政單位的監管督促職責能夠充分的發揮,社會以及全體的公眾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對我們的林業能源進行養護、培養、合理的運用才可以獲取有用的執行,才能真正的完成森林能源在經濟方面、生態環保、生態均衡方面的收獲。文章主要講述了林業能源的培養以及管制養護和科學使用。
關鍵詞:森林資源;培育;管護;合理利用
在陸地的整個生態體系中森林是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態體系中最繁瑣、性能最多也是最穩固的。人類以及動物的生活生存是離不開林業的,林業是最關鍵的中心。假如把地球中的生態體系用人體的各個器官來表示,林業可以用其中的肺來代表?,F在伴隨著林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林業能源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標準來度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以及環境狀況,所以發展科學合理的發展我國林業保護林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1 森林資源培育
1.1 加快森林資源的培育,全方位保護、恢復森林生態系統。要抓住林業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生態建設,要通過政策支持和發展替代產業,逐步調減木材產量,使人為因素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徹底得到遏制。
所謂林業,是為進行森林經營組織起來的,以進行木材、林產品生產和保護性資源經營并以后者為基礎的基礎產業和公益事業。森林經營包括森林的采伐與更新、森林保護(含病蟲害防治與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撫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動。
1.1.1 采用科技技術大力發展林業。其發展的戰略基本就是科技程度,由于可持續性的發展包括了經濟與資源的發展與保護。也是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還必須保障其環境的發展,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依據科技的發展來促進經濟的整體的發展,轉變傳統式的將環境作為發展代價的經濟型的發展方式。所以,對林業進行發展的同時就必須將科技作為集中體現,林業要想持續大力的發展就必須重視科技的發展。
1.1.2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物質保證。在第一產業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豐產林、竹林和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在第二產業方面,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促進以低層次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深加工轉變的步伐;在第三產業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業.花卉業的發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帶三”的策略,調整生產力布局,淘汰落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重組,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調整林產工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發展優勢產品,努力開拓木材林產品的新用途,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解決林產品結構不合理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調整企業布局和資產結構,實施大集團.大公司發展戰略,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市場,提高企業專業化程度和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1.1.3 注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林業的生態效益是指林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生態方面的正面影響。人們普遍認識到森林兼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等三種效益,其生態效益價值遠遠大于其經濟價值。林業的發展可以帶來三種效益,在這三種效益中,經濟效益往往最先受到關注,但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況下,生態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林業的生態效益可以創造經濟效益。
1.2 對現有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和開發。
1.2.1 要停止任何改變濕地性質,對濕地產生破壞作用的開發利用活動,對部分被墾的濕地,應退耕還草,恢復濕地原貌,在濕地普查的基礎上,根據濕地面積.類科型.分布編制濕地類型分布圖,查明濕地開發利用現狀,對濕地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制定和完善濕地保護規劃。
1.2.2 濕地不僅具有強大的社會經濟功能,而且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促淤造陸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1.2.3 保護濕地,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從維護濕地系統生態平衡,保護濕地功能和濕地生物多樣性,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出發,堅持“全面保護.生態優先.突出重點.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把濕地保護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建立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采取宣傳、行政、法律、經濟、科技、工程等各種手段和有力措施。
2 森林資源的管護
2.1 將科學的發展觀作為堅持的道路,將可持續的經營狀態作為森林的資源目標,一步一步的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做好森林的綜合資源的檔案數據的管理工作,其檔案內容在更新的時候必須將森林的實際情況進行集中體現,這樣就可以將檔案作為以后工程實施及決策的重大來源。
2.2 森林在進行整體經營的時候必須分類,將這個決定作為整個森林管理的重要途徑,就不同森林的要求對其進行劃分,不相同的林業必須采取不相同的方法進行管理,重點的林區必須嚴格的進行管理,普通的也不能放松,進行整個林區集中管理。重點抓住設計的管理與檢查的調查工作,對于虛假的信息與問題必須重點分析,盡最大可能激發員工的潛能與職業道德,還包括其技術能力與現實的操作能力,努力做好森林調查的提檔工作,與現實的情況相結合。
2.3 切實的做好森林資源相關單位的職能。將依法管理與行政作為整個森林資源的基本戰略,充分的挖掘出整個部門的作用,將職能切實到位。更好的進行管理工作,就征占的林地來說必須有整套的審核手續,發展非法占用林地與毀壞林地的行為必須嚴厲的制止。
2.4 成立嚴管林這種管理方式。將這種方式作為整個森林的資源的管理基礎,這樣就能夠從根本上保障資源的安全。將限制的管理方式與采伐落實到實際的情況之中。做好整個檢查與管理工作,一定要避免超量的采伐以及超強度大面積的采伐。
3 結束語
結合上面所說的,中國目前的森林資源狀態就要求我們要重視起資源的保護以及合理的進行資源的分配利用。這兩個方面是一項經營的產業,要求政府及相關的部門與單位有著創新的經營方式,在進行經營的時候必須吸取外來的先進管理經驗,重點放在專業、產業、企業與經營的方式之中。同時,也是公益的事業,需要所有人都積極的進行參與。森林的管理與開發之中,政府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相關的部門對其監督職能充分的利用,這與所有公民的參與是分不開的,只有這樣,森林的保護、發展、防止與利用努力的實施,就能夠將森林效益正確的展現,不管是從哪個方面來說益處都是非常大的。
參考文獻
[1]孫向陽,何文彪.淺析加速森林資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01).
[2]吳來勝,葉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J].林業科技情報,2008,(04).
[3]杜天真,郭圣茂.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是森林培育的永恒主題[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5,(04).
[4]張鵬,楊玲,叢健,沈海龍.論森林培育技術的精準化[J].世界林業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