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舉 張巨勇
摘 要:針對幼年兒童算術入門學習的需要,創新設計與制作了一款機械自動加法示教裝置。該裝置主要由數載體、間歇傳遞機構、進位與復位機構及順序控制機構等組成。在數載體自身重力勢能驅動下,該裝置能實現直觀的加法自動運算。該裝置可以作為小學或幼兒園算術入門學習的演示教具,也可作為家庭幼年兒童的趣味玩具,對小孩的啟蒙教育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機械自動;加法進位;啟智教具
引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的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50%的基礎智力是在幼兒時期獲得的,因此幼兒的智力鍛煉得到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目前,社會競爭越來越強,為了鍛煉幼年兒童基礎智力的發展,培養邏輯思維和創新想象力,各種具有趣味且直觀的演示教具得到了教育機構和眾多家長的親睞。
作為算術入門的演示教具或玩具,市場上已有較多。但他們并不能直觀地自動顯示加法運算的過程,也不能充分直觀地體現算術加法原理。在算術加法中,“逢十進一”的進位、“先低后高”的運算等概念是孩子們在學習中面臨的不小門坎。為幫助幼年兒童順利地邁過這個算術入門的門坎,設計出一款具有趣味性、能自動實現加法運算的演示玩、教具,無疑具有較大的現實價值。
1 概念方案設計
裝置針對幼年兒童直觀感性認識事物的智力特點和好奇心理,在直觀、娛樂趣味性上做足文章,使幼年兒童在娛樂玩耍中滿懷激情地、順其自然地掌握數的大小及算術加法原理,并在對裝置機構運動的零距離觀察中激發好奇心、啟發邏輯思維和創新想象力。同時為突出裝置的實用性,其結構應盡可能地簡單、安全,裝置只需實現百位內的加法運算且不采用復雜的驅動源和控制模式。
為了實現該裝置的上述定位,進而進行結構的概念方案設計,需對百位內加法的運算流程進行分析如下:
(1)被加數載體按個、十位先存放目的寄存處,加數載體則先按個位相加再十位相加的機制依次運算。運算執行后,被加數的目的寄存處顯示的即是運算結果;
(2)當個位上相加有進位時,則剛進位的加數載體進入被加數的十位目的寄存處,實現進位;同時,被加數個位的目的寄存處的載體應清零,即實現個位加法的進位;
(3)十位上的進位原理與(2)同理。
根據上述裝置的定位及百位內加法運算的流程分析,該裝置概念方案的結構組成及其相應的功能如圖1表示。
圖1 機械加法示教裝置的主要組成及其功能框圖
該方案裝置的結構布局見圖2所示。其基本原理是:每個加數和被加數容器只能存放9個數載體,且加數和被加數容器分別置于機架的上部和下部;加數數載體在間歇傳遞機構的作用下,沿著通道下落,自動進入被加數容器,實現相加;加數和被加數容器有刻度,可直觀體現數的多少;當某位被加數容器已達到9個數載體后,若再有1個數載體欲進入被加數容器時,由于被加數容器已存滿,這個數載體將不能進入,而是沿著斜向滑道進入更高位的被加數容器,實現進位;進位的同時,按算術加法原則,該被加數容器中已有的9個數載體清空,落入回收容器,且清空后,這個被加數容器復位,為存放下一個加入的數載體做好準備;實現被加數容器的進位清空和復位,由進位機構來實現;由控制機構執行先低位再高位相加的算術加法原則。
2結構設計
該裝置結構的總體設計見圖3所示,其主要由數載體彈珠、機架(設有存放容器與通道)、轉輪式間歇傳遞機構、雙搖桿四桿進位與復位機構、滑行拉桿順序控制開關機構等組成。
圖3 總體三維結構設計
2.1 數載體選型
數載體是數的具體符號,應選用幼年兒童喜歡玩耍的小玩具。同時考慮到裝置內機構運動的驅動不采用另加的電力等驅動源,只能借助于示教裝置本身的重力勢能的設計目標。從概念方案結構的組成中可發現,能利用的重力勢能只能是作為數載體的結構,即數載體既是數的符號,其自身的重力勢能也是整個裝置的驅動能源。基于驅動源目標要求,數載體選用幼年兒童喜歡玩耍的彈珠類結構,自身比重較大,有利于獲取足夠的重力勢能驅動整個裝置的運行;同時,結構形狀為圓形,減少摩擦,有利于數載體的移動。
2.2 間歇傳遞機構設計
如果加數載體的彈珠是連續沿著通道下落進行自動相加的話,則當有進位、清空時,由于被加數容器還沒有復位,則后續的數載體彈珠也會隨清空的彈珠,一同下落至回收容器,使加法運算出錯。因此,數載體彈珠必須以一定的間歇逐次下落。即要實現數載體相加的進位與復位等操作,需要具有精巧的時序配合,即數載體間歇傳遞時間應大于進位、復位及滑行時間之和,即要設計一個數載體的間歇傳遞機構。
對于該裝置,若采用電磁開關閉、合實現通道開、關的方法,進行間歇傳遞的話,可能會得到一個結構較為簡單的設計方案。但該裝置設計的一個目標是,除了可利用彈珠自身下落的重力勢能外,不能借助其它能量對該裝置進行驅動。也就是說,在這個間歇傳遞機構中,按方案目標要求,彈珠即是間歇操作的對象,又是間歇傳遞機構的驅動源。從一般的間歇傳遞機構類型中,難以進行選型設計。
根據該裝置間歇傳遞機構的特點,經過對比、發散等設計思維方法,創新地設計了一類轉輪式間歇傳遞機構,見圖4所示。該間歇傳遞機構主要由傳遞轉輪和傳遞滑道組成,傳遞轉輪上設有比數載體彈珠直徑略大的半球傳遞孔;轉輪通過配重,在靜止狀態時,傳遞孔正好位于彈珠下落通道的下方。
其工作原理是:通道內數載體彈珠下落進入傳遞孔后,由于轉輪軸與傳遞孔不在垂直面內,在彈珠的重力作用下,轉輪旋轉,帶動彈珠在傳遞滑道內滑動;當彈珠隨轉輪滑動到滑道下方時,彈珠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落入下方通道。當下落的彈珠沒有落入傳遞孔時,由于滑道空間的限制,彈珠不能沿著滑道下滑。由于轉輪上只設一個傳遞孔,轉輪旋轉一圈只能傳遞一個彈珠,從而實現了數載體彈珠的間歇傳遞。當然,也可根據加法器機械系統時序的配合情況,在傳遞轉輪上多設傳遞孔,使轉輪轉一圈,傳遞多個數載體彈珠;但必須保證傳遞轉輪在靜止狀態時,必有一個傳遞孔位于彈珠下落的正下方。
2.3 自動進位與復位機構
自動進位與復位機構見圖5所示。其主要由雙搖臂四桿機構、驅動桿及容器開關組成。
其工作原理是:當驅動桿被數載體彈珠觸動,帶動上搖臂轉動,由雙搖臂四桿機構傳動,帶動與下搖臂相連的容器開關,在容器內數載體彈珠的重力作用下,容器開關一直處于打開狀態,當容器內數載體彈珠清零后,該機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復位,容器開關閉合。
2.4 加法順序控制機構
加法順序控制機構為滑行拉桿機構,其主要是實現加法先個位、再十位相加的算術相加的控制過程,其結構見圖6所示。
該工作原理是:拉桿與機架滑道配合,形成一個直線滑行機構,拉桿上兩個開口各為個位和十位數載體上通道的下部開關。由于兩個開口間距和數載體彈珠通道口間距設計的不同,使彈珠上通道與操作桿開口發生正位或錯位,從而通過操作桿拉動長度的不同,實現個位和十位數載體彈珠上通道的閉合。即實現個位先加,再十位相加的加法順序的控制。
3 結束語
該裝置是一種全新的純機械式自動加法裝置,其工作原理及機構設計均屬原創,功能清晰、直觀,操作簡單,互動性強,娛樂趣味性好。
該示教裝置的樣機通過在幼兒園、小學及商場超市等場所的應用實驗表明(見圖7所示),其對幼年兒童具有很好的吸引性,對他們的算術加法的入門學習具有很好的幫助與啟迪作用。
圖7 裝置在某小學現場照片
參考文獻
[1]鄭文緯,吳克堅.機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貴.機械設計(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聞邦椿.機械設計手冊(第五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4]鄒慧君,顏鴻森.機械創新設計理論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康士廷,胡仁喜.SolidWorks2010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陳一舉(1992-),男,浙江杭州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在讀本科生,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