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紅兵
(長治衛生學校,山西 長治 046000)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職業教育全免費政策的全面實施,中職學校的招生規模日益擴大,同時由于學生及其家長對學校專業設置及就業前景認識不足,衛生類職業學校各專業學生人數極度不平衡,出現學生數和教學資源的矛盾,學生文化素質偏低與市場需求人才綜合素質逐漸增高的矛盾等。衛生職業學校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能否為社會培養出大批的有用人才,辦出自己的特色,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已經成為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為生存和發展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調查,了解衛生職業學校各專業學生的專業狀況、就業意識及對培訓與進修的看法,科學分析,為學校今后的教學、教改及培訓工作、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資料。
于2013年4—5月,對長治衛生學校2011級護理專業610名在校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電話訪談法。在正式調查之前對問卷進行分析和修正,在對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時,針對較集中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電話訪談,從而保證調查的真實性、有效性、科
學性。(1)以長治衛生學校2011級護理專業在校生為樣本,共10個班級,每班隨機發放問卷30份,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2)電話訪談以問卷較集中的問題為基礎,進一步調查形成的原因,主要內容為:對專業感興趣及不感興趣的原因,專業知識學習的壓力及方法,就業壓力產生的原因,升學喜歡的院校及專業等。

圖1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滿意度調查

圖2 護理專業學生專業選擇途徑調查

圖3 護理專業學生就業壓力調查

圖4 護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調查

圖5 護理專業學生培訓需求調查

圖6 護理專業學生培訓項目調查

圖7 護理專業學生升學意向調查

圖8 護理專業學生升學途徑調查
(1)由圖1可知,護理專業學生對所學專業感覺滿意的占29%,湊合的占68%,不滿意的占3%;入學時專業由自己決定的占33%,由家長、老師及親朋好友決定的占67%。說明護理專業學生對所學專業滿意度較高,學生在專業選擇時,不僅考慮家長的意見,更在意自己的興趣。通過電話調查,在對專業滿意的學生中,憧憬“白衣天使”職業的占53%,看好護理專業就業前景的占47%。對專業不滿意的學生中,認為醫學知識很難學,所以不感興趣的占72%;認為所學知識和將來求職無關的占28%。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利用學生對專業的認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引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加實踐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由圖3可知,對于未來就業,大多數學生感覺壓力很大,只有10%的學生感覺壓力不大。壓力主要來自自身學歷和條件等,76%的學生認為自己目前的知識和技能欠缺,不能勝任未來的職業。通過電話調查,36%的學生感覺畢業生太多,導致就業壓力;42%的學生感覺護士資格證是自己就業的最大障礙;35%的學生感覺自己最欠缺的是社會經驗和溝通協調能力。說明學生能充分認識自己,清醒面對就業市場的需求,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僅注重專業知識的儲備,也注重多種技能提升。
(3)由3.3、3.4數據可見,79%的學生選擇畢業后參加對口升學,96%的學生愿意參加職業技能和文化知識培訓,這主要取決于就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當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就業的瓶頸主要是大中型醫療機構對護理人才學歷的要求提高,級別越高的單位對學歷、文憑看得越重,國家二級以上的醫療單位對中專護理人員的需求呈下降趨勢。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中職護理專業學生需通過進修、培訓、自學等多種途徑提高自身能力。
學校應通過“5·12護士節”宣傳、護士授帽儀式、護理技能大賽、老校友座談、知識講座等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使學生正確、全面理解護理職業,從情感上真誠接納或喜愛護理專業,愿意做一名護理工作者,并為之努力學習。
教學服務于學生,教學內容應與學生對口升學、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及臨床接軌,深入推進護理專業教學改革。可以縮減部分醫學基礎課學時,增加對口升學考試文化課學時,在授課時增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同時加強護理技能訓練,全天候開放護理實訓中心;利用多媒體模擬臨床實景創設教學情景,增加語言表達能力、護患溝通訓練。
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必須轉變觀念,由以往的單一型培養目標變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淡化專業界限,擴大專業外延,培養具有一技之長、兼通各種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當前比較可行的途徑就是加強培訓,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第二技能、第三技能培訓,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如在護理專業開展專業相近的藥學知識培訓、驗光配鏡知識培訓,使學生獲得相應的任職資格,增加就業選擇性。此外,也可利用人社部、計衛部資格證考試,開展營養師、育嬰師、執業藥師等資格考試培訓,為學生提供一個個性發展的空間。
護理專業學生人數和學校教學資源的矛盾,中職生文化基礎差和就業市場高素質人才需求的矛盾,只有通過對口升學分流,一專多能培養,才能標本兼治,使學校招生、就業進入良性循環,促進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