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超,趙潤紅
(蘭州工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近年來,高校學生社團發展迅速,社團數量和參與人數大幅增加。學生社團在建設校園文化、豐富大學生活、培養學生個性、提高創造力、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學生社團組織強大號召力和教育效果的實現,需要加強和改進社團管理[2]。2005年,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共同發文《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強調,應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切實加強政治領導,規范完善管理辦法,不斷推動工作創新,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學分化的發展,網絡及手機信息技術的沖擊,受大學生新的群體特征和青年組織的迅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國家和社會要求高校社團再定位,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創新社團管理機制、提高社團管理水平[3]。
在新形勢下,各高校的社團管理狀況如何?如何提高社團管理水平?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甘肅省高職高專院校專業型學生社團內外部管理機制、日常管理狀況、管理效果進行了調查。
采用多階段概率抽樣方式選取調查對象,首先將甘肅省高職高專院校根據其設置的主要專業歸屬學科分為以工科為主、文科為主、行業類為主3類高校,每類高校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式選擇1所高校,最終抽中某工業類大專院校、某文科類大專院校、某石化類高職院校作為調查樣本。在抽中的高校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式抽取3個專業型社團作為研究對象,最終收集到3份校級社團負責人、9份社團指導教師、9份社團負責人共計21份深度訪談資料。將抽中社團中的所有社團成員作為調查樣本,集中填寫問卷,共發放637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9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8%。采用定性分析法分析深度訪談資料,利用SPSS11.0軟件對訪談問卷進行定量分析。在調查樣本中,男生占48.4%,女生占51.6%;理工科學生占56.3%,文科學生占43.7%;大一學生占72.4%,大二學生占21.5%,大三學生占6.1%。從抽樣結果來看,根據性別、文理工科學生數、專業類型等指標評估,符合3所學校學生的總體情況,抽樣具有較高的效度。
目前,高校社團管理一般以團委部門為主導,形成了社團聯合會直接管理和專業對口系部指導的校系兩級管理體制。校級層面成立社團聯合會,對社團實施管理和監督,負責社團成立時的審批、學期注冊、收集社團工作計劃和總結、召開社團負責人會議、社團活動的審批和備案、參加社團大會、社團財務監督、社團解散等管理職責;系級層面的指導主要是專業對口系部對社團活動的指導。
在日常的管理中,甘肅省高職高專院校大都形成了一些較為成熟的管理措施:一是通過制訂規章制度規范社團的管理,使管理有章可循;二是舉辦社團文化活動;三是召開社團工作研討會,提升社團管理水平;四是以評優評獎促進社團競爭發展;五是以項目立項資助形式推進優秀社團建設。
各社團在運行過程中建立了相對穩定的內部管理機構。定期召開的社團成員大會,主要行使選舉和更換社團負責人、審議和批準負責人的工作報告、修改社團章程、監督社團財務狀況等權力。社團負責人全面負責社團工作,社團內部設立辦公室、宣傳部、外聯部等若干工作部門,協助社團負責人完成社團日常管理工作。
多數高校將社團是否擁有指導教師作為社團獲準成立的硬性條件,有的高校明確規定社團必須配備固定的指導單位和兩名指導教師。指導單位應是該校所屬部門或組織,兩名指導教師中一名應是該校黨政管理干部,另一名為該校專任業務教師,以此對社團的日常管理和運行、活動開展實施指導和監督。統計顯示,71.7%的被訪者所參加的社團有指導教師,56.7%的被訪者參加的專業社團有1~2名指導教師。
各高校大都在新生入學一個月之后開展各社團統一納新活動,在統一的場所和時間內,各社團以展板宣傳、活動演示等手段吸引新生。有的社團在納新時交納會費,有的社團則不需要。調查顯示,21.2%的被訪者在加入社團時交納了會費,一般每年交納10元會費。
社團活動的開展一般先由社團負責人策劃,然后由指導教師或相關部門管理者審批實施。統計分析表明,60.8%的被訪者提到社團活動是由社團負責人策劃的,27.2%的被訪者提到社團活動是由社團成員參與制訂的,1.5%的被訪者提到活動是由指導教師策劃的,10.5%的被訪者不清楚社團活動由誰策劃。62.4%的被訪者認為多數活動要么需要指導教師或系部審批,要么需要學校審批;34.3%的被訪者認為有的活動還需要多個部門和指導教師共同審批,如有的活動需要指導教師和系部審批,有的需要系部和學校審批,有的需要指導教師、系部、學校三級審批;僅有3.3%的被訪者認為社團活動不需要審批。

表1 社團成員對專業型學生社團管理狀況的評價[n(%),人]
表1顯示,74.9%的被訪者認為自己所在的專業型學生社團目標定位明確,72.6%的被訪者認為所參加的專業型學生社團管理機構完善、組織能力強,72.3%的被訪者認為自己所在的社團負責人管理能力強,61.1%的被訪者認為自己參與的社團管理民主,能體現社團成員的需求。從這些評價中可以看出,社團成員對社團管理狀況評價較高。
目前,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內外部管理體制,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管理體制僵化、學生管理主體地位缺失等方面的問題。
社團管理體制的行政化傾向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表現在校級管理體制中。在校級管理體制中,社團聯合會起主導作用。在實踐中,社團聯合會全面介入了社團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具體事務上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超越了教育部等部門規定的政治領導要求。繁雜的工作事務使社團負責人疲于應付,難以自主性地開展社團成員樂于接受的社團活動。另一方面表現在社團內部管理體制中。社團內部管理機制及機構猶如一個小型的行政機關,社團成員大會擁有最高權力;社團負責人猶如行政長官,全面負責社團日常管理;社團內部設置功能齊全的部門,類似政府機構的科室。內外部管理體制的行政化傾向使得社團無法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無法滿足社團成員對社團管理民主化的要求。統計顯示,36.9%的社團成員對“社團管理民主,能體現社團成員的需求”認同度較低。
高職高專院校校級社團管理負責人大都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角度出發,認為專業型學生社團與一般性學生社團一致,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能認識到專業型學生社團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教學功能。因此,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所有的管理手段和激勵機制都是緊緊圍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制訂的。在實踐中,利用社團活動審批權,通過舉辦社團文化節、評優評獎、項目立項的方式引導社團開展符合校園文化建設的社團活動。然而,這種管理方式依然是將專業型學生社團當作一般性社團來對待,嚴重限制了專業型學生社團理論學習、實踐能力培養等功能的發揮,使專業型學生社團的特色無法體現。
調查發現,社團活動主要由社團負責人策劃,然后交由相關部門負責人或指導教師審批,這樣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相關部門對社團活動的監督和引導。然而,這種模式一方面造成了學校相關部門對社團活動的限制,要求社團活動服務于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從而導致社團活動缺乏社團特性;另一方面社團活動主要由特定的人來策劃,難免出現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僵化的問題,造成了社團活動趨于保守、社團活動類型固化,影響了社團成員的參與積極性,社團活動效果不佳。
高校學生社團是依據學生興趣愛好自愿組成,經有關部門批準,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遵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理念。學生應是社團管理及活動的主要策劃者、組織者、管理者和執行者。因此,校級社團管理者應改變對社團管理過死、抓得過緊的現狀,變指揮為指導,還社團以自主權[4]。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在具體管理過程中,學校相關部門主要作為規章制度制訂者、社團建設和發展指導者、社團行為監督者的角色出現,是宏觀性領導者。社團活動的指導權和審批權應下放給社團指導教師,充分發揮指導教師引導者的角色。社團日常管理及社團活動的策劃、實施交由社團成員,發揮社團成員的主體作用,從而充分發揮社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功能。
當前,高校社團數量不斷增加,發展趨向及功能日趨多元化,類型日益豐富[5]。不同的社團類型其功能發揮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客觀上要求校級社團管理部門在具體管理過程中采取分類指導的原則。專業型學生社團是以滿足成員對知識的需求為基礎,以提高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來的社團組織,除具有一般社團的特征外,還具有專業性、學術性、實踐性特征。在管理過程中,需將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專業掛靠系部、指導教師和學生管理的功能。在具體管理過程中,教學單位應合理選派指導教師,一方面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社團組織、社團成員協助完成其科研和教學活動,另一方面給予完成指導任務的教師一定的工作量,構建長效指導激勵機制。同時,對參與學生在推優評獎和綜合測評等方面充分考慮,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管理與服務活動。
社團管理團隊應創新社團活動管理機制,為社團成員搭建社團活動策劃創新平臺。社團活動策劃可以采取提案制及委員會制,擴大社團活動策劃的參與范圍,任何達到規定數目的社團成員聯合提名的策劃方案即可作為備選活動方案。在選擇社團活動方案時,可以采用委員會制投票選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創新性。同時,社團管理團隊應緊緊圍繞社團目標,樹立品牌化社團活動理念,形成周期化社團活動運行機制。
專業型學生社團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各社團參與主體轉變管理理念,積極探索專業型學生社團功能實現的管理體制,最終為專業型學生社團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
[1]張家勇.美國大學生的學生社團活動[J].比較教育研究,2004,24(4):80-84.
[2]莫燕江,李曉紅.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229.
[3]張澍,曾燦.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機制的創新實踐[J].當代青年研究,2011(6):16-20.
[4]潘嵩,鄭大俊,時小燕.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及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16(3):39-41.
[5]石國亮.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新趨勢[J].青年探索,2009(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