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平
(浙江省象山中學,浙江 寧波 315700)

圖1
反電動勢是高中物理中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電路中,反電動勢起到削弱電源產生的電流的作用,學生普遍感覺這一概念及其在電路中的作用比較難理解.《物理教師》2014年第2期刊登的“自制教具探究電動機中的反電動勢”一文給出了一種很好的方法.利用等效的思維方法設計了如圖1所示電路.通過實驗,學生能體會到反電動勢的存在、反電動勢大小的影響因素和反電動勢在電路中的作用,從而能較為透徹地理解這一概念.
(1)按圖1連接電路,斷開開關S,將S1與A相連.
① 閉合開關S,可觀察到小電動機旋轉且轉速由慢到快,小燈泡亮度由強變弱,最后微亮.
② 當電動機轉速穩定后,用手摩擦電動機轉輪,使電機轉速由快變慢,可觀察到小燈泡亮度由弱變強.當電機停轉時,燈泡亮度最強.
(2)斷開開關S,將S1與B相連.
① 閉合開關S,將開關S2與C端相連,使電源E2接入電路中,可觀察到小燈泡L微亮.調節可調電阻R1,使小燈泡L微亮程度與電動機達到最高轉速時的微亮程度接近,此時接入電路中的E2、R1等效于高速轉動時的電動機M的作用.
② 開關S仍閉合,將開關S2與D端相連,使電阻R2接入電路中,調節R2使小燈泡與電機M停轉時亮度相同,此時接入電路中的R2等效于電動機M停止轉動時電機線圈的電阻.
(1)原文中第(1)步中① 步操作可以看出電動機的反電動勢與電機轉動快慢有關,轉動越快,反電動勢越大.但在第(2)步① 步中E2為兩節廢玩具遙控小車中的充電電池,學生知道這樣的電池電動勢基本不變,作者調節可變電阻R1,達到小燈泡的亮度與S1接A時亮度相同.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這兩步的操作小燈泡亮度接近,說明流過小燈泡的電流相等,但電流相等不一定說明電源E2的電動勢等于電動機的反電動勢,同時,R1也不一定等于電動機的靜態電阻.所以,這樣比較容易使學生產生電動機的反電動勢不變的誤解.
(2)原文實驗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思想,其效果用小燈泡的亮度來表示.雖然這樣操作形象生動,但小燈泡的亮暗程度是否相同難以準確判斷,過于粗糙.

圖2
第一,根據上文所述商討點(1),可將E2(充電電池)改為電源為3~12 V的直流電源(可以很方便的地改變電源極性的小變壓器,電子商店中都有賣),同時,要注意選擇一個規格合適的小電動機.實驗時,先測得小電動機的靜態電阻,并調節R1使其等于小電動機的靜態電阻,再調節變壓器,使得S1接A與接B時的電流相等.第二,僅以觀察小燈泡的亮暗程度來確定兩次效果相同不夠精確,為避免此缺點,可給小燈泡串聯一電流表(雙向電流表).這樣,電阻R2一路存在的意義不大,將其去掉.第三,為能更深刻地反映電動機的反電動勢的存在,可另外并聯一路,如圖2所示.實驗時斷開S,閉合S2,用手搖動電動機,電流表有示數,小燈泡發光,從而說明電路中電動勢的存在即反電動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