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敏

摘 要:先進典型人物報道一直以來都是社會主義新聞不變的主題,在我國,先進典型人物報道在20世紀40年代延安整風時期就已經出現,至今已經發展了七十多年,歷經挫折、困頓與迷失,但迄今依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本文通過對2009年《新疆日報》先進典型人物報道進行分析、探討,以期提出合理化建議,為更好的報道新疆地區先進典型人物服務。
關鍵詞:典型報道;先進人物;新疆日報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1-0041-02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時代需要楷模。隨著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最美乞丐”、“最美司機”等新聞報道不斷受到熱議,發現美、傳播美,發現平凡人的平凡事,展示平凡人不平凡的精神成為社會熱點。社會上之所以對此格外關注,是因為社會上出現了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現象。彭宇案、小悅悅事件以及“毒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屢屢挑戰社會道德倫理底線。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價值觀相互交織、碰撞和影響,主流媒體報道先進典型人物很有必要。筆者希望通過對本地主流媒體《新疆日報》的調查研究,一方面展示我們本地媒體對傳播正能量、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成功范例;另一方面希望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本地媒體在報道本地先進典型人物時所面臨的問題和發展困境,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為本地媒體更好地為本地人民服務建言獻策。
一、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對先進典型人物報道的研究或以個案分析法為主,或研究其核心價值、時代內涵及優勢,探索新時期先進典型人物的報道特征、表現手法、寫作方法,創新思路,并對存在問題及現實困境提出建議、破解困局;或探索地方典型人物如何走向全國。但量少、缺乏創新;研究多為內容的總結歸納;研究新疆本地先進典型人物報道的幾乎是沒有。
在回顧典型人物報道的歷史遷延與發展邏輯時,林清河等人對此作了分期:(1)20世紀40年代的整風運動時期,黨辦媒體最早開始了對農業模范、工業模范、戰斗英雄等普通勞動者和各界英模的報道,“也由此拉開了我國先進典型人物報道的序幕。”(2)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前,此時典型人物報道基本涵蓋了當時的各行各業,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均屬此期。(3)文革十年,此期“宣傳樹立了無數‘畸形人物、事跡、經驗”,“將典型人物報道夸張、扭曲、失實達到了極致”,但也不乏“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的報道。(4)“文革”結束后至20世紀80年代,媒體開始“注重新聞傳播規律,按實事求是態度辦事,既不美化典型、更不矮化典型”,是“典型報道的成熟期”,人物類型、報道方式和途徑趨于多元化、多樣化。(5)20世紀末至今,報道更加多元化,從學者、官員、明星到工人、農民、殘疾人以及各行各業人物、平凡人物的報道屢見不鮮[1]。牛瑋指出,人為拔高,千人一面,為褒而貶,不及其余的報道很容易帶來負面效應[2]。劉淑華建議應加強法治監管;強化責任與職業道德,把握好“量”與“度”的關系[3]。
二、調查研究過程
(一)研究方法、樣本選擇與描述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統計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對2009年《新疆日報》先進典型人物報道進行統計分析。所研究對象是2009年《新疆日報》所有關于各行各業先進人物、典型人物、模范人物的新聞報道。選擇2009年,是因為2009年新疆發生了“7·5”事件,給新疆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傷痛,《新疆日報》作為自治區的主流報紙,應該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用先進典型人物報道來消解百姓的恐懼,恢復以往的安定團結局面。
(二)數據分析
1.據統計,2009年《新疆日報》先進典型人物報道的數量分別是:一月18篇,二月38篇,三月15篇,四月32篇,五月53篇,六月62篇,七月79篇,八月84篇,九月47篇,十月28篇,十一月60篇,十二月30篇。由此可知,《新疆日報》全年共發表各類先進典型人物報道547篇,其中消息共389篇,占報道總量的71.1%;通訊141篇,占總數的25.8%;評論包括短評和評論員文章,共21篇,占總數的3.8%。先進典型人物報道主要集中下半年,尤其是七八月份,且多集中于消息,通訊占有一定比例,評論卻多。此外,消息、通訊的數量與當月先進典型人物報道的總數成正比,當新聞報道總數增多時,消息和通訊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反之,則減少。但評論文章的數量與報道總數并無的特定關系。
2.為進一步宣傳本地先進典型人物,《新疆日報》不僅保持常規專欄《平常人·平常事》和《希望田野新農民》,報道生活中的平常人的平常事,贊頌平常人身上的閃光點,宣傳農牧民發家致富的經驗;而且新增了諸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故事》、《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促進創業倒動就業》、《建設新疆的領跑者》、《風口浪尖主心骨》等專欄,分時間段集中報道一類先進典型人物,如此可在全年形成學習先進、模仿典型的良好社會氛圍。據統計,專欄所報道的先進典型人物的新聞總量為213篇,占全年547篇新聞報道的約39%,報道比重比較多的專欄為《休戚與共民族情》、《建設新疆的領跑者》和《新疆60年:民族團結報道》。《我的創業故事》講述的是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故事,為已經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榜樣的力量,自主創業,服務社會。此外,專欄既關注道德模范人物,又關注民族團結先進人物。專欄設置的時段不盡相同,有長有短,存在交叉情況。
3.《新疆日報》每日報紙版數不同,少則4版,多則12版。筆者以每版的版面名稱作為統計依據,對符合內容的數據進行統計。據統計,先進典型人物報道分布于要聞版、頭版、民生·民聲版、天山南北版、西部軍人版、社會廣角和新農村版,其具體的報道數量為182篇、75篇、73篇、41篇、39篇、37篇和26篇,合計473篇,占全年報道總量的86.7%。由此可知,《新疆日報》所關注的先進典型人物對象很廣泛,主要包括農牧民、軍人、醫生、大學生、教師、文藝工作者、干部、工人等社會各界人士。
4.據統計,本報記者撰稿多達369篇,通訊員稿件77篇,由本報記者和通訊員共同完成30篇稿件,新華社供稿24篇,專刊記者、自治區相關部門所供稿件、其他媒體之間合作完成的稿件以及社會來稿等47篇。由此可知,《新疆日報》全年關于先進典型人物報道的稿件大多由本報記者完成,說明日報很重視此類報道的寫作。大量通訊員來稿,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稿件來源,豐富了報道題材,并為日報省去很多時間和精力,讓本報記者將視角轉移到更廣闊的視域,為讀者帶來更多信息。此外,日報對先進典型人物的民族、性別分配相對較均勻。
三、討論與建議
“7·5”事件的發生,不僅對當事人造成了傷害,而且也傷害了新疆各族兒女之間的民族情意。《新疆日報》此時關注建設新疆的領跑者,維護民族團結的道德模范以及其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很及時,也很必要。新疆穩定,社會才能和諧、健康、快速的發展。
當前,受眾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從眾心理逐漸消退。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從業者要不斷創新,不斷挖掘和展示先進典型人物的鮮明個性,從細節入手,使用多元化的敘事視角,突出時代的人物特征,打破“千人一面”的僵局,達到良好地傳播效果。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媒體樹立典型是為了引導受眾起示范、榜樣作用的,過度渲染宣傳色彩,忽視先進典型人物的真實生活是不正確的,要使典型人物生活化。
“先進典型之所以立不久,是因為之前的典型報道或是“一錘子買賣”,發一篇報道了事,沒有后續追蹤,沒有持續關注,或是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而挖掘先進典型身上閃耀的新的時代光芒, 致使群眾對先進典型的印象還停留在若干年前,如同“陳谷子爛芝麻”,食之無味。[4]”所以,新聞從業者對于自己所樹立的先進典型人物,一定要實事求是的或繼續追蹤、或繼續關注、或重新發現閃光點繼續宣傳、或干脆重新挖掘新的先進典型人物,萬不可一報了事。
《新疆日報》對先進典型人物的報道,多集中與消息體裁,而消息中還有不少以人物簡介形式出現的,簡要概括先進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這種報道形式雖然讓觀眾一目了然,但缺乏對先進典型人物的深層次的了解。因此,必須加大深度報道力度。
此外,我們還要端正指導思想,杜絕虛假、失真、失實的報道,采用多樣化的價值標準來評判新聞人物,不能只強調一面,而否定另外一面,既要肯定先進典型人物身上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見義勇為等優秀的價值觀,又不能回避或掩蓋問題,批評報道要客觀公正,注意區分具體對象與具體性質,切忌無端牽連,擴大打擊面。
四、結 語
綜上所述,2009年《新疆日報》先進典型人物報道在總量上較多,消息、通訊體裁的報道與當月的報道總量基本成正比;開設專欄多,分段報道,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關注對象涉及各行各業,稿件多集中于要聞版,且多由本報記者完成,通訊員來稿、新華社來稿及其它媒體和個人來稿相互配合。因此,先進典型人物報道依然會是《新疆日報》今后報道的重點,期待未來看到數量更多、宣傳效果更好的關于先進典型人物的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 林清河,林燕.典型人物報道的歷史遷延與發展邏輯[J].當代傳播,2011(4).
[2] 牛瑋.謹防典型報道的負效應[J].新聞采編,1999(4).
[3] 劉淑華.媒體大規模模式化報道引發的負面影響及其防范——以“太行之子王彥生”媒體報道為例[J].中國報業(下半月),2011(6).
[4] 賈志瓊.信得過 學得來 立得久——簡析《平頂山日報》的“好人報道”[J].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