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媛媛
摘 要:新媒體視頻節目是伴隨新媒體發展應運而生的。網絡脫口秀節目《麻辣書生》自2009年11月開播以來,迅速受到關注和好評,目前這個節目被搜狐網、優酷網、央視網等各大網絡媒體轉載。本文以傳播學為視角,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風格、傳播理念等要素著手,對節目進行研究、解讀。
關鍵詞:傳播視域;網絡脫口秀;《麻辣書生》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1-0081-02
2009年11月3日,由中國傳媒大學語言傳播學博士研究生林白主持的網絡脫口秀節目《麻辣書生》在新浪播客開播,之后在短短兩年的時間,“林白-林中白狼”新浪播客頁面訪問量就達到了兩千二百余萬,視頻點擊累計達到數千萬。這個節目同時也被人民網、搜狐網、優酷網、央視網等各大網絡媒體轉載,迅速得到關注。在2010年網絡春晚人氣排行榜中,林白憑借《麻辣書生》獲得網絡票選11.9萬,排名第三。2011年11月,這檔網絡脫口秀節目又在河北新聞廣播(FM104.3)落地播出,并且被安排在每天晚高峰的“新聞觀天下”版塊中。至今這檔節目已經做了近三百期,節目影響廣泛。這檔節目的宗旨是:通俗而不低俗,風流而不下流;理性與幽默并重,正義與調侃共存。在新媒體日漸發展的今天,研究《麻辣書生》對于提高網絡脫口秀節目的質量以及探索新媒體發展的方向有重要的意義。
一、節目基本介紹
主持人林白是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語言傳播學博士研究生,網名林中白狼、昵稱小白。曾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套節目中國之聲《夜空守望者》主播、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非常網絡》主持人等。2010年主持北京文藝廣播(FM87.6)周末欄目《白話文藝》,2011年主持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大型情感類直播互動節目《夜線》等。《麻辣書生》節目中,主持人林白身兼數職:記者、編輯、主持人、燈光、音效、剪輯上傳等,節目中所需要的圖片、視頻、新聞等基本來源于網絡,節目沒有臺本,全是脫口秀,錄制完成后通過網絡上傳到播客。節目的錄制地點是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公寓,設備簡單:兩個攝像頭完成兩個機位,電腦邊放置一個小型切換儀,完成鏡頭切換,桌上還斜著安插了兩個臺燈作為燈光照明……于是學生宿舍成了小型演播室,畫面里總是出現一只毛絨白狼與林白相伴,意為“林中白狼”。
二、《麻辣書生》的傳播要素
1.傳播主體:敢于突破的專業主持人。主持人是貫穿節目的最直接可靠的主線,是節目風格的象征,節目思想和觀念的體現者[1]。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同道曾就大學生的電視觀做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如果所喜歡的主持人離開了所在欄目,63.3%的受訪者會興趣減半,但仍會偶爾關注,有33.4%的受訪者可以不受到影響地繼續收看,而不再看這個欄目或者跟著主持人看新的欄目的人占3.3%[2]。作為一檔有較穩定收視群體的網絡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林白可以說是一位敢于突破的專業主持人。
這檔節目不管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突破了電視的條條框框,這和主持人敢于突破的個性與對于節目創作的激情是分不開的。這位70后的語言傳播學博士生,在讀博前其實有過近10年的工作經驗。2003年創辦TOM網站網絡視頻脫口秀節目《大話新聞》,2007年擔任江西衛視午間脫口秀節目《雜志天下》制品人及主持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主持央視網的網絡互動直播節目《林白說奧運》,2009年主持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非常網絡》……豐富的實踐背景與深厚的理論功底賦予了主持人林白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給節目的創新提供了源泉。之后,林白還主持過北京文藝廣播周末欄目《白話文藝》、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的大型情感類直播互動節目《夜線》等節目。
2.傳播內容:節目跳出了格式化。《麻辣書生》到目前為止共播出近300期,其內容包羅萬象,讓觀眾大呼過癮。主持人林白在自己的博客中對節目的界定是:“內容以世間萬象為題材,展開輕松的調侃和點評。與本狼當年所主持的《大話新聞》有傳承關系。”
《麻辣書生》的選題內容可以說廣而新。所聊的新聞主題往往會聚焦當下網絡熱點和“吸引眼球”的新聞,大到政治風云,小到世間百態,甚至是網絡八卦新聞。并且往往用“A+B”這樣聯合短語的形式來組合成新聞標題。如,“馬斌教課與本山春晚”、“萬人同浴與最大廁所”、“銷毀性愛球與催情大熊貓”、“堅強的廣州與勇猛的城管”……網絡熱點以及具有眼球效應的新聞激發了許多觀眾的收視欲望,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
可以說,由于是網絡脫口秀節目,《麻辣書生》在新聞主題的選擇上以及表述方式上都有了更多的空間,這使得主持人能夠跳出很多條框與規矩,這種非格式化的狀態也成為了這檔節目的一個突出特色。
3.傳播風格:平民化、麻辣味、關聯性。
(1)平民化是《麻辣書生》的一大特色。作為一檔植根于網絡的脫口秀節目,節目不論是主持人的形象氣質、“演播室”的狀態,抑或是新聞內容選題、講述方式等,處處都流露出平民化的風格。主持人林白并非盛裝出場,而是著裝休閑,時而低頭故作深沉、時而表情極度夸張,那感覺就像是一個朋友在家里和你海闊天空地聊天。“演播室”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學生宿舍,書桌、電腦、書籍、生活用品等等就是畫面背景。這些讓人看起來是那么熟悉,就像自己的生活空間。在新聞內容選題及講述方式上,林白作為草根階層的代表,能夠站在受眾的立場上,以平民化的姿態“想百姓所想、言百姓所想”。
(2)麻辣味可以說是節目的又一特色。該節目突破了傳統新聞節目的條框,顛覆了觀眾對于傳統新聞節目的模式化的認識:語言蒼白無力、立場搖搖擺擺、態度不夠分明。我們在《麻辣書生》中感受到的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麻辣味,它既體現在選題內容上,也體現在主持人的點評上。《麻辣書生》的新聞標題往往具有鼓動性的字眼,但是這檔節目獲得較高的關注和認同并非因為標題,更在于主持人在節目中對于新聞事件有自己獨特的評論角度、評論方式,常常用反語、諷刺的方法評論事件,切中要害、針砭時弊。這樣的新聞及點評內容讓觀眾感到新鮮、過癮,在“麻辣味”的刺激下不由得思考。比如,2010年3月30日《芳菲涉案與瑞奇馬丁》一期節目,“就在前幾天河南新鄭出了這么一件事情:有一位農婦,64歲了,她非常不滿意鎮政府要拆她家的宅基地來修路,于是就擋著不讓丈量土地。那么當時在現場有一位鎮委的副書記安書記,他當時看到這個情景很不高興,于是就指著那個農婦說啊,‘早就聽說你是一只母老虎,那這位農婦一聽就回了一句,說‘你娘才是母老虎,當時安書記一聽臉色就變了,于是他一聲令下‘給我抓起來,就上來幾個人把那位農婦架走拘留了。安書記,沒有必要這樣吧,我來勸一勸啊,我覺得那位農婦、那位大姐,她其實不是母老虎,她要真是老虎怎么那么容易就被你們給抓起來呢,那么另外一方面我覺得書記的母親應該也不是母老虎,畢竟大家都是人類嘛。但是話說回來,我覺得這位鎮委的安書記啊,您倒真的是一只老虎啊!”節目中林白把這位鎮委副書記比作“老虎”,用反語、諷刺的方法把濫用職權、作威作福的鎮領導的可惡態度描繪得淋漓盡致。另外主持人林白在評論新聞時表情生動夸張、語言幽默睿智、用詞極為犀利,并且善于用戲謔、調侃的語氣對新聞進行評論。語流中對于關鍵詞的重音處理特別突出,在夸張的抑揚頓挫、節奏張弛中體現內在語,讓觀眾易于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關聯性是節目的第三個特色。《麻辣書生》每期節目涉及到的新聞看似毫無關聯,但是主持人都能運用連貫睿智的語言銜接技巧,找到其中的關聯點,幾句調侃的話語就能巧妙地將其串聯成為一個整體,給人一氣呵成之感。比如2010年6月3日《最丑小狗與封殺馬諾》:“那個世界上最丑的小狗艾利啊,它也沒準在狗的世界里不算丑,說不定人家是風情萬種的美女呢,尤其是這舌頭一撇的風情很難拿的啊,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前兩天在英國有一條狗,是一條拳師犬……人們再也不害怕它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雖然它長得很兇惡,但是實際上心地很善良,這叫做“鐵漢柔情”,在咱們人類也會有鐵漢柔情的事情。就在前兩天在英國有個壯漢叫馬萊,他的寵物犬吃骨頭給噎著了,他趕緊搶救,用什么辦法搶救,做人工呼吸,嘴對嘴的進行人工呼吸……我們說到這些話題的時候不由得覺得,就是這些狗狗它們生活的環境其實蠻幸福的,就是哪怕它是最丑的小狗,它也一樣得到人們真誠的喜愛和關注,但是說真的,不是每個地方都是這樣。好比就在這兩天在北京的一個小區里面,有一條狗媽媽它的四個孩子一夜之間就被人給毒死了……所以呢在即將到來的這個周末,也就是本周六,恰好是世界環境日,周六的晚上世紀壇將會有一場大型的保護動物的慈善晚會……”這期節目從世界最丑的小狗艾利到拳師犬與小羊的母子情深,再到英國壯漢馬萊對寵物犬人工呼吸,轉換到北京某小區被毒死的小狗,再引出即將舉行的保護動物慈善晚會等,順暢自如、巧妙睿智。
4.傳播理念:堅守正確的播音創作道路、有分寸感。《世界電影之旅之資訊快車》的主持人邊策認為,《麻辣書生》節目的走紅與網絡這樣的平臺關系很大,“你在畫框外面,很多話都可以說,會讓觀眾覺得新奇、覺得刺激。但進了畫框里面很多話就不能說了。[3]”盡管網絡這個平臺給了《麻辣書生》較大的空間,可是主持人林白并沒有濫用這種自由,在節目中依然堅守著正確的播音創作道路,較好地把握了分寸感,做到“通俗而不低俗,風流而不下流;理性與幽默并重,正義與調侃共存。”這種傳播理念始終貫穿在主持人對于新聞的評論中,盡管節目標題總是有吸引眼球的勁爆字眼,但是評論內容及語態遠離了低俗、淺薄,主持人從不會無中生有,而是客觀的、有分寸的,用媒體人的角度對新聞進行詮釋。這種核心內質使我們能夠感受到主持人的強烈的媒體責任感和人文關懷。《麻辣書生》第101期《阿嬌高調復出與鳳嬌落魄走臺》節目中,面對一些網友對閆鳳嬌的質疑,林白則加入了為閆鳳嬌辯護的環節,從媒體的角度做出了正確的引導。“哎,我讀著就非常奇怪,因為我覺得啊閆鳳嬌走秀,很漂亮造型,笑容也很可愛,挺陽光的,干嗎非說人家什么三線啊、落魄啊、不知道臉紅、不知道害臊,有必要嗎?有必要非得這么說人家嗎?我覺得閆鳳嬌現在自食其力,通過勞動養活自己,沒什么不好的,大家何必如此勢力呢?”
《麻辣書生》的成功有著各方面的原因:新媒體的發展與推動、主持人的個性魅力、節目獨特的風格等等,我們在肯定這檔節目的價值與意義的同時,也應看到節目在許多方面還需改進與突破,如節目編排制作方面需要規范、節目制作設備需要改進等,因此以《麻辣書生》為代表的網絡脫口秀節目如何提升節目品質、如何創新避免受眾審美疲勞、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 吳郁等.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2] 張同道.期待與批判:大學生的電視觀[J].現代傳播,2001(4).
[3] 《麻辣書生》麻辣播報火透網絡[OL].新浪網, http://ent.sina.co m.cn/v/m/2010-05-26/115829697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