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404)
針對國際航運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情況,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于2010年6月通過,對船員培訓標準做出新的修訂,向履約國提出了新要求。對此,我國交通運輸部于2011年12月通過了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發證規則》(簡稱“11規則”);同時,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聯合下發了教高〔2012〕3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中明確指出要“加強航海類專業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本文作者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討論輪機英語教學改革問題[1]。
高職院校在學習年限、生源基礎和師資水平等方面與本科院校相比都存在一定差異,但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船公司等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面前卻和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一樣,在英語水平和英語應用方面面臨相同的標準檢驗。因此,高職院校的輪機英語教學面臨以下挑戰。
1)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普遍較低,特別是英語基礎較薄弱,且個體差異較大,英語應用能力更是參差不齊。新生入學后,和一部分學生心中悠閑自在的大學生活形成巨大心理反差的是輪機專業對學習,特別是英語學習的高標準,使這部分學生直接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倍增的英語詞匯量要求和專業知識的精通要求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信心。
2)高職院校的輪機英語教學一般都采用和本科院校一樣的培訓教材。雖然近兩年來有關輪機英語部分做出了新的修改,細分成操作級和管理級用書[2]。但是,教材在難度梯度、教學適用性以及和考試大綱的吻合度等方面還是有些問題。
3)和本科院校4年的學習年限相比,高職院校一般學制3年,輪機英語學時相對較少。以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輪機英語閱讀平均200課時左右。新生第一個學期就開設輪機英語閱讀課,雖然能保證專業英語的學習時間,但因為教學進度和專業課不同步,學習效果和效率并不理想。
1)自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財政部正式啟動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以來,高職教育的發展逐步得到了政策及資金方面的支持。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也成功入選為2012年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這無疑堅定了學院走港航特色之路的信心。
2)師資培訓明顯增加。針對專職教師的職教理論培訓,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兄弟院校的經驗學習,外出走訪和培訓,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參與,在開拓專業視野、提升理論水平、緊跟學科發展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經過多年的發展,學科體系的建設,特別是課程群的建設有利于整合英語教學資源,也有利于發揮任課教師的自主能動性,能夠根據高職學生特點,進行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創造出有院校特色的輪機英語教學模式。
專業英語是一種新的教學途徑,它是一種語言課程教學大綱的設計原則。以具體學生的學習目的和交際需要來指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確定。它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3]。
輪機英語作為一門專業英語,其性質歸根到底是語言課程;其目標是培養學生在遠洋船舶上作為三管輪運用英語進行工作交際的能力。因此,輪機英語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要充分發揮英語作為一種國際工作語言的作用,為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能力的應用提供職業背景,以實現其履行職責、溝通合作的職業目的。
考慮到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特點,以語言應用為導向的高職輪機英語教學(以船用分油機為例),筆者進行了以下探索。
1)雙語教學資料的搜集和整理。這包括中英版本的課文和專業詞匯。針對分油機,筆者綜合分析了2001版、2008版和2012版的《輪機英語》教材,保留了2008版的內容,因為這個版本包括了分油機的功能、結構、工作程序、比重環的選擇及分油機維護的注意事項,可以為學生學習分油機提供較系統全面的專業背景;同時把漢語版本編排在段落之后,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輸入效率。
雙語資料扮演著技術資料或英語詞典之類的角色,在學生不明白或不確定的情況下,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查閱。這樣,原來教師講解課文的工作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訓練環節的監督和指導上。
2)輔助教學資料的創造和設計。任何教學方法的課堂應用都需要相應的輔助教學資料。單靠一本教材,再好的教學方法最終只能落得個有名無實的效果。以語言應用為導向,必須由任課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單一、固定的練習形式,創造和設計由易到難、形式多樣的輔助教學資料。針對專業詞匯的學習,設計了詞匯翻譯和朗讀、識圖寫單詞等練習;針對基礎英語的應用,筆者設計了分油機工作原理的完型填空、實訓室參觀的通知書寫、參觀解說等練習;針對工作語言的應用,設計了分油機正常維護、故障排查、港口國監督檢查等多個場景的會話練習。
此外,針對輪機英語的學習和專業課脫節、和實物操作相脫節的問題,與船舶主機、船舶輔機的專業教師合作開發了分油機拆裝、操作及安全守則等方面的任務練習。一方面,英語教師直觀地豐富了專業知識,提升了自己;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工作場景下真正運用到英語。
3)學生主體課堂的實施和訓練。有以上教學資料作為抓手,才能使教師不再是唱“獨角戲”,才能使課堂變成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展示成果、教師指導、監督評價的場所。此外,教學也因此由課上延伸到課下,由課堂延伸到任何可能的場所。
實現學生主體的教學,還可以采用錄音、錄像等手段,把學生的語言訓練成果用聲音和影像的方式保存下來。智能化手機的普及使這一想法得以實施。通常,一個英語作業的聲像作品,不僅需要學生準備對白腳本、確定語音、語調,還需要學生之間通力合作,綜合考慮語言的應用場景、服裝、道具等因素。這樣的學習創作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加深學生的參與度。這樣的作品積累,一方面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給下一輪的教學提供范例。
4)實踐教學成果的評價和反思。每項練習任務完成后或每個單元教學完成后,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效果進行評價和記錄,實現對學生學習的過程監督。任課教師也要反思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效果,不斷完善課程建設。
輪機英語的教學具有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重性質。因為海船船員適任考試的硬標準,使得輪機英語的教學更容易偏向應試教育。但是,如果教學一線的任課教師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和專業教師一起開發以語言應用為導向的、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課程,高職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考證通過率才有保障,畢業生才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和認可。
[1] 王 婷,張曉川.關于提高航海類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探討[J].船海工程,2011,40(4):87-89.
[2] 郭軍武.輪機英語:操作級[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2.
[3] 劉肖沛.對專業英語教學的理性思考[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3(1):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