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學 海運學院,天津 300384)
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航運業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寒冬,雖然經過2011~2012年恢復期,世界航運業逐步緩慢復蘇,但是航運業還是沒有恢復到2008年之前的繁榮。世界航運業供需始終不能達到平衡狀態,各大航運企業把削減運力,控制運營成本,減少新船員等作為扭虧為盈的手段。航海專業本科畢業生面臨著就業率下降和就業結構轉變的雙重壓力。為了提高航海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航海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首位,對本科航海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教學改革[1]。
我國各類院校航海類專業畢業生相對于其他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流向大致分為3種。第一,航運公司,包括國有航運企業、船員外派機構等;第二,與航運有關的其他單位,如港務系統、救撈系統、船檢等; 第三,其他,包括考取公務員、考研、參軍、進入外資和民營企業。
根據對21所航海院校2006~2010屆航海類專業的就業率統計,5屆畢業生分別保持在96%、94%、95%、91%、96%。畢業生去向所占比例依次為國有航運企業44.6%,船員外派機構19.98%、民營企業8.81%、救撈系統2.18%、考研2.17%、考取公務員2.08%、港務系統2.05%、外資企業2.02%、部隊1.03%、院校0.58%[2]。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在2010年前,絕大多數航海類專業畢業生愿意在航運企業以及相關的崗位上工作,擇業意向較為集中。
從2011屆到2013屆航海類專業學生群體的擇業取向發生較大的轉變。以某大學航海技術和輪機工程專業學生就業流向為例,2011屆畢業生中近70%學生選擇航運公司,尤其是遠洋船工作,只有8%學生不愿上船,選擇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工作或者考取公務員。而到2012屆畢業生有60%的簽約航運公司,其中多數是近洋工作。2013屆畢業生簽約航運公司比例下降到50%,而且還有部分學生以各種方式違約或者要求改派。
1.2.1 航運公司和船員外派機構減少招募畢業生數量
面對航運市場的不景氣,各航運公司必然會削減運力,控制運營成本,減少招募船員的數量。以某船員外派機構為例,2008年之前在某大學航海技術和輪機工程專業學生預計招收各20~25名學生,到2012~2013年的預計招收人數縮減到各5名學生。各單位招募人數的減少,增加了學生的就業壓力。
1.2. 2 海上工作與陸地工作收入相比差距縮小
據統計,當海上工作收入小于陸地工作5~6倍時,船員工作就不在具有吸引力。因為航運市場蕭條,船員的工資增長的速度遠遠低于陸地工作,迫使船員“棄海上岸”[3]。航海類專業畢業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船上工作的待遇后,不再對船員工作寄予期望。
1.2.3 陸地工作機會增加
隨著近幾年海事局和其他政府機構對海上專業人才的需求擴大,航海類專業畢業生考取公務員的比例逐年增加。此外,因工作性質的需要,船代、貨代需要航海類專業的畢業生,畢業生可以通過陸地工作獲取較好的生活保障。
1.2.4 航海類專業學生擇業時價值取向變化
近兩年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在擇業時更加理性和務實,對理想的追求正逐步淡化,更加注重自我發展。他們對職業價值的考慮與日俱增,個人發展前景成為多數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4]。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長遠的規劃。由于海上工作的特殊性,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愿上船工作,真正到航海類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呈逐年下降趨勢。
1.2.5 學生中存在缺乏職業榮譽感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問題
多數學生在高考報志愿時對航海專業缺乏基本認識。而報船海專業,在大學的專業基礎學習中,受到很多負面影響,認為船上工作風險大,生活艱苦。所以這部分學生在就業時放棄上船,而選擇其他陸地工作,或者通過其他途徑就業。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教育的欠缺,90后大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和扎根航海的敬業奉獻精神,這是造成航海類專業畢業生不愿從事海上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對航海專業類學生就業壓力大和擇業意向多元化的特點,從事航海教育的老師應該調整教育理念和心態。一方面,應該做好學生思想和素質教育,樹立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使他們愿意投身到航海事業中;同時通過航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增強學生的就業時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必須客觀看待這種擇業多樣化,在就業導向基礎上對航海專業英語教學進行進一步改進。
在本科3年半的學習中,使得英語口語課程貫穿這個學習過程。在航海專業培養方案中,在第1和第2個學期,安排基礎英語口語;在第3個學期,安排船上生活用語的學習;在第4到第5學期,進入航海類專業英語的聽力和口語訓練。在第7學期學生雙選會前,開設面試口語課程,訓練他們在面試中英語的表達能力,增加他們的面試成功率。
航海英語教學不能把評估和大證考試作為教學的“指揮棒”,片面強調考證通過率。因為航海英語相對其他課程考試難度更大,題庫成為教學的法寶。這種教學方法勢必造成畢業生雖然獲得適任證書,但是沒有基本的英語交際能力,在之后的船東面試、船上工作和生活上困難重重。
航海類專業英語在滿足海上專業的要求基礎上,適當增加商務函電、貨代英語等知識的介紹。例如,在講授“draft”這個詞時,可以告訴學生在航海英語中它是“吃水”、“一吊貨”,在商務英語中它是指“匯票”,一種國際結算中最為廣泛的信用工具。這些知識的介紹一方面可以擴大增強學生學習航海專業英語的興趣,為今后船上工作增加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擴大學生實用英語的知識面,為拓寬就業面打好基礎。
作為航海英語教師,要關注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變化,認清形勢,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適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 李青平.知識課程結構設置與從業需求吻合度分析[J].船海工程,2012,41(6):100-107.
[2] 張延華,劉正江,于 敏,等.對“十一五”我國航海教育發展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2(1):1-8.
[3] 劉溢迎,趙 帥.航海人才流失現狀與對策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12(3):31-33.
[4] 張 淼.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淺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