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忠 周紅濤 趙菊梅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江蘇鹽城 224005)
基于“崗位引領,學做合一”的“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高職紡織專業課程改革實踐
張圣忠 周紅濤 趙菊梅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江蘇鹽城 224005)
基于“崗位引領,學做合一”進行高職課程“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改革探索,分別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方法進行改革,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角色扮演課堂組織形式,同時開發應用配套的視頻微課程及學案導學任務書實施教學。教學效果表明:此課改模式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適應工作崗位需求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改革;崗位引領;學做合一;角色扮演法;翻轉課堂
高職教育的核心是以“就業為導向、市場需求為目標”,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經過多年的探索,構建了以紡織行業典型職業崗位群為引領,確定專業核心能力及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設置課程的“崗位引領、學做合一”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技能需求的無縫對接,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課程是我們學校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紡織工藝與貿易方向)的核心課程,在完成紗線設計與生產過程中,涉及紡紗廠多個技術崗位的工作任務,如配棉技術員(相關崗位)、產品研發員(核心崗位)、紡紗工藝員(核心崗位)、調度員(相關崗位)、試驗和質量員(相關崗位)、設備管理員(相關崗位)、運轉班組長(相關崗位)等。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本課程探索實施根據企業真實工作場景和工作過程設計學習項目,根據真實工作崗位任務要求設計學習任務,使學生的學習環境盡可能地接近紡紗企業真實工作環境,所學知識和技能直接與紡紗企業的崗位接軌。
本文從課程內容選擇、組織實施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闡述課程教學改革的收獲和體會,旨在與同行們共同探討,以期進一步提升“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課程教學質量,培養企業崗位所需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課程內容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三個項目。項目一“訂單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選取企業典型新型紗線案例“色紡緊密紡系列紗線”作為素材,模擬紡紗企業工藝技術部門滿足現實市場需求,接受客戶色紡緊密紡系列紗線訂單開發設計與實施。項目二“流行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模擬紡紗企業產品研發部門適應當期市場需求,進行流行紗線產品開發與生產。項目三“創新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模擬紡紗企業產品研發部門開發潛在市場需求,創新研發新型紗線產品。在實施的過程中將工作過程任務化,采用職業崗位角色扮演法,將紗線開發和設計的教學內容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高度融合,知識的認識以工作任務為主線,知識的學習通過實訓項目中做練來實現,使崗位模擬與學習情景相結合,小組分工角色演練與個體獨立操作相結合,充分體現做中學、做中練、練中導、做中教、教學做一體化,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在難易程度上,遵從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項目一“復制來樣或訂單”,項目二“模仿市場改進型創新產品”,項目三“自主創新”,項目難度從“復制”到“創新”逐層深入。

圖1 課程內容設計思路
在項目素材選取上,充分融入本課程組主要成員多年在企業從事一線生產技術與產品研發的積累和培養公司研發設計人員的切身體驗,課程的素材都是來源于區域一線紡織企業實際研發和生產新型紗線的典型案例,并結合每年到企業實地調研所獲取的新型紗線信息和相關生產資料。
在課時安排上,學習本課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紡紗技術》、《紡織材料檢測》和《紡紗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等基礎專業課程,掌握了紡紗各道流程的操作技能,熟悉紡紗原料、紡紗機械和紡紗原理,具備紗線的工藝設計與計算、質量控制能力,因此,本課程在課時的分配上,更加偏重于“開發”,弱化“工藝計算”,課程中較為注重紗線新產品開發過程的訓練和工藝設計與重點工藝參數選擇計算難點的解決,突出市場調研分析、系統地對紡紗工藝設計和優化、紡紗原料與方法及產品功能與用途等多元組合創新。
2.1按照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將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教學法融入典型工作任務當中,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能夠明確工作任務。充分運用現代職教理念與技術,體現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的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實現和企業零距離對接。
2.2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重點培養產品開發員和工藝員兩個崗位基本業務能力,同時培養原料選配員、調度員和質量員三個崗位工作能力。據此在授課班級組建若干生產小組,每個小組6~8人每名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定工作與學習角色。教師根據各崗位角色的任務輕重,建議產品研發員設1~2人,工藝員設1~2人,原料選配員設1人,調度員設1人,質量員設1~2人。
2.3課程運用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圖2是課程項目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模式要領示意圖。將知識傳授與內化兩個環節對倒,把需要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系統分解制作多種形式課件,由學生在課外充分自學吸收,老師則將精力重點投入到課前知識分解、課件制作、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互動、答疑引導、指導做練兩個方面,知識內化重點發生在課堂上,學生在課外通過學案導學任務書及信息化網絡課件實施知識準備學習,節省出課堂時間來完成任務書或做項目任務上機實訓操練,課堂真正達到師生互動、同伴協作和小組交流,老師在過程中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一對一個性化提供幫助,團隊協作操練中成員之間也能相互啟發、交流互助。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避免減少問題挫折,學習成效提高。

圖2 項目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模式要領
課堂上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參與全程,摒棄老師主導地位,主要負責任務引導、導學導做、過程指導、重點輔導和監督評價,轉變角色成為生產總監要準備全面的自學材料,熟知各小組成員的崗位職責,善于激勵、勤于監督,設計并實施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2.4課程要求學生扮演真實的工作崗位角色,在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完成崗位職責,進行團隊協作,共同完成產品的生產和相關工作。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主要作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嘗試。
2.4.1突出學案任務書導學導做,工作指導書的制定,指導書明確各個工作過程及每個過程中各角色必須完成的工作內容、要求和工作方法。學生為了完成項目任務,必須主動學習,發現、解決并記錄實際生產難題,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4.2每日一會制度的推進,在項目開展過程中要求指導教師每日根據生產進度組織主導角色開會,明確目標任務要求,交流生產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法;隨后主導角色組織小組成員開會,安排工作內容,明確完成任務的要求。
2.4.3佩戴角色崗位工作銘牌,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模仿企業給員工定制銘牌,要求學生在工作過程中佩戴。這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崗位信心;同時也非常有利于教師的監督和管理,在出現生產問題時能夠快速找到責任人。
2.4.4以角色為基礎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將各個崗位具體工作職責和要求列為評分項,一方面要求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另一方面校內教師對生產過程中的表現作合理的認定,同時企業兼職教師根據小組成果對各角色進行評定。
3.1 做中學:組員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本課程教學以企業的實際生產產品(項目)為學習載體,學校提供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指導,以小組或團隊為單位,共同協作,完成目標產品的生產及相關工作。為了完成課程3個項目的要求,學生分小組模擬實際生產情況,按照紗線生產工藝流程逐道完成任務。在完成紗線設計與生產過程中,涉及紡紗廠多個技術崗位的工作任務,如工藝員、質檢員、原料選配員、調度員、運轉班組長等。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部分、工藝設計部分在一體化教室完成,工藝上機試紡、上機檢查、質量檢測與改進在實訓生產車間完成,學生在做中學,先會后懂,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更早的進入職業角色。在實訓操練的過程中,小組成員結合崗位較色積極參與,團隊緊密合作,共同完成項目。
3.2 做中教:理實一體化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隨時現場指導。
3.2.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通過情境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把教授地點安排在實訓車間,強化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意識到學生員工一體。結合每個角色(工作崗位),講解崗位所需的知識,提高了諸如學生的職業能力。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運用啟發式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然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在紗線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作為設備保全工角色的你該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呢?
3.2.2 發現問題,示范講解
通過設備保全工角色在齒輪更換中出現的不合理的地方,第一步,教師示范講解各步驟的要領動作,依據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特點,教師把各動作進行系統分析,使學生對齒輪更換的動作有個大致的了解(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第二步,分步講解,一邊示范,一邊講解,此處又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開始階段,卸下原有齒輪。第二階段,換上設計齒輪(突破難點,重點講解注意事項及齒輪安裝對成紗質量的影響)。根據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遵循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的教學原則,教師在分解動作的基礎上,再連貫示范一次,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與技能的正確概念。
3.2.3 學生實踐,教師指導
在學生更換工藝齒輪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注意巡回指導,發現錯誤動作及時糾正,個別錯誤個別指導,普遍錯誤集體會診。
3.2.4 反復操作,形成技能
職業能力訓練離不開有效的訓練模式,該課程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創建了 “生產問題引入、現場操作示范、知識課前傳授、課內實踐訓練”等具體而規范的訓練模式,學生在崗位職業能力訓練的同時,不斷積累實際工作經驗,促進了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做到“學做合一”。
高職學生生源層次差異較大,在教學中要強調充分重視學生的需求差異,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個性發展,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創造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本課程實施了基于“崗位引領、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改革,依據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分析設計了學習項目,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能力培養為目標選取了課程內容教學內容(知識、能力和素質)。采取了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和角色扮演法、學案任務指導書導做導學等教學方法,在教學的組織上選取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避免傳統學科體系教育與真實工作過程相脫離的現象,較適合應用型高職人才培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深受學生歡迎,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我們學校成功舉辦了“崗位引領求實效 學做合一結碩果”——《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課程一體化教學學生作品展。
[1] 姜大源.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結構的理論基礎[J].職教通訊.2006(01).
[2] 趙菊梅, 高小亮. 高職“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 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J]. 紡織服裝教育.2013,28(1):49-51.
[3] 趙菊梅. 角色扮演法在高職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 紡織服裝教育.2013,28(5):388-390.
[4] 張金磊,王 穎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5] 瞿才新,周紅濤. 紡織類專業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5).
[6] 王前文, 瞿才新.“崗位引領、學做合一”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33):34-35.
[7] 李雙石,蘭 蓉等. 基于崗位對接和任務驅動的高職課程“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改革實踐(優先出版)[J]. 微生物學通報.2014(4):17.
[8] 肖 淵. “做中教”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3):24-28.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Textile Specialty Course of "Design and Develop of New Yarn Product" Which based on the idea "Job Leading, Learning by Doing"
The paper illustrated the reformation of advanced professional course "Design and develop of new yarn product"which based on the idea "Job Leading, Learning by doing". The chief reformation included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made use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role playing classroom organization, meanwhile,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 matched micro video course and learning plan teaching task book. The teaching effect indicated: the reformation can mo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ed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nd adaptability to work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course reformation;job leading;learning by doing; role playing; flipped classroom
TS104.7
A
投稿日期:2014-09-20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4院級課題《基于“崗位引領、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OCW 研究與建設 — 以〈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課程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