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鶴
【摘要】 目的:研究HPV檢測在宮頸上皮內瘤變(CIN)診斷及術后隨訪中的價值。方法:選取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120例、宮頸炎患者140例納入研究,檢測HPV陽性情況及術后隨訪情況。結果:宮頸炎組患者中HPV陽性38例(27.14%),CINⅠ組HPV陽性率為76.32%(29/38),CINⅡ組為82.50%(33/40),CINⅢ為92.86%(39/42),隨著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HPV陽性率逐漸增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6.710,P<0.05)。120例CIN患者中,術后6個月HPV陽性率為22.50%(27/120),術后1年HPV陽性率為7.50%(9/120),均明顯低于手術前84.17%(101/120)(字2=91.674、142.053,P<0.05)。術后1年復查,9例HPV陽性者中,5例(55.57%)出現CIN病變,111例HPV陰性者中,5例(4.50%)出現CIN病變(字2=28.403,P<0.05)。結論:HPV檢測有助于鑒別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與宮頸炎、判斷CIN預后,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人乳頭瘤病毒; 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炎; 隨訪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in Cervical CIN Diagnosis and Follow-up/LI H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1):027-02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HPV testing in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Method:12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140 patients with cerviciti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nd HPV-positiv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situation were detected.Result:There were 38 cases (27.14%) with HPV-positive in cervicitis group,76.32%(29/38) with HPV-positive in CINⅠgroup,82.50%(33/40) in CINⅡgroup and 92.86%(39/42) in CIN Ⅲ group.With the severity of cervical lesions,HPV-positive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86.710,P<0.05).In 120 patients with CIN,HPV-positive rate was 22.50% (27/120) 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and 7.50% (9/120) after 1 year.The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84.17% (101/120) before treatment (字2=91.674,142.053,P<0.05).1 year 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5 cases (55.57%) appeared CIN lesions in 9 cases with HPV-positive,5 cases (4.50%) appeared CIN lesions in 111 cases with HPV-negative (字2=28.403,P<0.05).Conclusion:HPV testing can help identif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cervicitis,and CIN prognosis.It has a positive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ervicitis; Follow-up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antou City,Shantou 51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13
宮頸病變是育齡期婦女的常見疾病,包括宮頸炎、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及宮頸癌。目前的研究認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與宮頸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1]。HPV感染可對宮頸造成慢性刺激,并在宮頸炎癥的基礎上發展為不典型增生,進而依次經過CIN病變、原位癌、早期浸潤癌發展為晚期浸潤癌[2]。因此,早期發現疾病有助于及時給予治療措施,改善預后。為此,本文筆者對HPV檢測在宮頸CIN診斷及術后隨訪中的價值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本院就診的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宮頸炎患者納入本研究。宮頸上皮內瘤病變患者120例,其中CINⅠ38例,CINⅡ40例,CINⅢ42例,年齡32~46歲、平均(36.2±6.2)歲;宮頸炎患者140例,年齡31~45歲,平均(35.9±6.6)歲;120例CINⅠ、Ⅱ患者行LEEP手術,CINⅢ患者行宮頸錐切術,且于術后6個月、1年進行隨訪。CIN術后療效標準[3]:治愈(1年內無CIN存在)、殘留(1年內有CIN存在)、復發(1年后復查有CIN)。
1.2 觀察指標
1.2.1 HPV陽性率檢測 患者暴露宮頸,輕輕擦除宮頸表面黏液,后用HPV試管刷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各4圈,刷取的脫落細胞盛入保存液中,通過PCR擴增、基因探針雜交方法進行人乳頭瘤病毒的檢測(HPV-DNA)。主要檢測21中HPV病毒:包括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及低危型HPV 6、l1、42、43、44、CP8304[4]。
然后提取保存有宮頸細胞的細胞保存液0.5 mL,以14000 rpm離心1 min,棄上清液后,利用凱普生物化學科技公司的基因組抽提取試劑盒提取DNA,PCR擴增、雜交、洗膜和顯色。結果判斷:陽性點為清晰可見的藍紫色圓點,多個圓點陽性即為多重感染。
1.2.2 術后隨訪指標 隨訪CIN患者術后6月、1年HPV感染發生率、CIN復發率。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宮頸病變患者的HPV檢測結果 宮頸炎組患者中HPV陽性38例,HPV陽性率為27.14%(38/140),CINⅠ組HPV陽性率為76.32%(29/38),CINⅡ組為82.50%(33/40),CINⅢ為92.86%(39/42),隨著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HPV陽性感染率逐漸增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6.710,P<0.05)。
2.2 CIN患者術后6個月、1年HPV陽性率與術前比 120例CIN患者中,術后6個月HPV陽性率為22.50%(27/120),術后1年HPV陽性率為7.50%(9/120),均明顯低于手術前84.17%(101/12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91.674、142.053,P<0.05),見表1。
表1 CIN患者治療后HPV陽性率與術前比較
CIN級別 例數
(例) 術前
例(%) 術后6個月
例(%) 術后1年
例(%)
CINⅠ 38 29(76.32) 6(15.79) 2(5.26)
CINⅡ 40 33(82.50) 9(22.50) 3(7.50)
CINⅢ 42 39(92.86) 12(28.57) 4(9.52)
CIN總數 120 101(84.17) 27(22.50) 9(7.50)
2.3 CIN患者術后1年復發情況 120例患者中,術后1年復查,9例HPV陽性者中,5例(55.57%)經宮頸活檢確認為CIN病變,111例HPV陰性者中,5例(4.50%)經宮頸活檢確認為CIN,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治療。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8.403,P<0.05)。
3 討論
宮頸病變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包括宮頸炎、宮頸上皮內瘤變以及宮頸癌。宮頸炎在育齡期婦女中極為普遍,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超過35%的育齡期婦女存在慢性宮頸炎。相關研究顯示,宮頸炎癥持續存在可增加上皮發生瘤變的風險[5]。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期病變的統稱,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反映了宮頸癌發生中連續發展的過程,即由輕、中、重度宮頸不典型增生逐步發展為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一系列病理變化過程 [6-7]。
目前認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疾病發生最常見的原因,超過99%的宮頸癌患者都可檢出HPV感染[8]。HPV是一類能夠特異性針對人類皮膚和黏膜進行感染的雙鏈閉合環狀DNA病毒,感染部位可發生在外陰、生殖道、肛門及口咽部黏膜和皮膚[9]。HPV感染后可對宮頸組織造成慢性刺激,當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時就會增加宮頸上皮發生瘤變的風險[10]。針對宮頸上皮發生瘤變采取激光、冷凍、電凝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療效。因此,采取有效的檢查方法及早發現宮頸病變具有積極的價值。
為此,本文筆者對HPV檢測在CIN診斷及術后隨訪中的價值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探尋能夠鑒別宮頸病變并判斷預后的臨床檢查指標提供參考。首先比較宮頸炎、CIN患者的HPV陽性情況,結果表明:CIN患者HPV陽性率明顯高于宮頸炎患者,且隨著宮頸CIN病變程度的加重,HPV陽性率明顯增加,表明HPV檢測有助于鑒別宮頸疾病及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同時筆者還隨訪了CIN患者手術治療后6個月、1年的HPV陽性率,結果表明,治療后6個月、1年HPV陽性率明顯低于治療前。術后1年陽性感染患者CIN復發率(55.57%)明顯高于陰性患者(4.50%),提示HPV感染與CIN患者手術治療的遠期預后密切相關,術后HPV陽性檢查,對CIN患者術后復發的監測有重要價值。
由此可以得出上述研究的結論:HPV檢測有助于鑒別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與宮頸炎、判斷CIN預后,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紅娟,王雅莉,張穎.中原地區婦女宮頸癌患者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各亞型分布特點[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83-85.
[2]黃川英.液基細胞學與人乳頭瘤狀病毒聯合檢測分析對宮頸癌篩查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5):6-8.
[3] Kalidindi M,Odejinmi F.Laparoscopic excision of uterine adenomatoid tumour: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1(2):311-315.
[4] Sangoi A R,McKenney J K,Schwartz E J,et al.Adenomatoid tumors of the female and male genital tracts: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44 cases[J].Mod Pathol,2009,22(9):1228-1235.
[5]歐陽小平.宮頸液基細胞學聯合HPV-DNA檢測在宮頸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6):844-845.
[6]饒衛農.宮頸疾病婦女HPV感染現狀及基因型的分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9):50-54.
[7]黃平,田晶晶,彭海燕.宮頸癌癌前HPV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140-141.
[8]劉安麗,賀生.高危型HPV原位雜交檢測和P53、Ki-67在宮頸鱗癌及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9):4611-4614.
[9]張哲雄,徐承來,曹永濤.高危型人乳頭狀病毒和IL-17在宮頸病變患者宮頸脫落細胞中表達的相關性和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2):252-254.
[10]楊杰,王風霞.高危型HPV病毒含量與不同程度子宮頸病變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4):41.
(收稿日期:2013-08-14) (本文編輯:歐麗)
1.2 觀察指標
1.2.1 HPV陽性率檢測 患者暴露宮頸,輕輕擦除宮頸表面黏液,后用HPV試管刷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各4圈,刷取的脫落細胞盛入保存液中,通過PCR擴增、基因探針雜交方法進行人乳頭瘤病毒的檢測(HPV-DNA)。主要檢測21中HPV病毒:包括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及低危型HPV 6、l1、42、43、44、CP8304[4]。
然后提取保存有宮頸細胞的細胞保存液0.5 mL,以14000 rpm離心1 min,棄上清液后,利用凱普生物化學科技公司的基因組抽提取試劑盒提取DNA,PCR擴增、雜交、洗膜和顯色。結果判斷:陽性點為清晰可見的藍紫色圓點,多個圓點陽性即為多重感染。
1.2.2 術后隨訪指標 隨訪CIN患者術后6月、1年HPV感染發生率、CIN復發率。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宮頸病變患者的HPV檢測結果 宮頸炎組患者中HPV陽性38例,HPV陽性率為27.14%(38/140),CINⅠ組HPV陽性率為76.32%(29/38),CINⅡ組為82.50%(33/40),CINⅢ為92.86%(39/42),隨著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HPV陽性感染率逐漸增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6.710,P<0.05)。
2.2 CIN患者術后6個月、1年HPV陽性率與術前比 120例CIN患者中,術后6個月HPV陽性率為22.50%(27/120),術后1年HPV陽性率為7.50%(9/120),均明顯低于手術前84.17%(101/12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91.674、142.053,P<0.05),見表1。
表1 CIN患者治療后HPV陽性率與術前比較
CIN級別 例數
(例) 術前
例(%) 術后6個月
例(%) 術后1年
例(%)
CINⅠ 38 29(76.32) 6(15.79) 2(5.26)
CINⅡ 40 33(82.50) 9(22.50) 3(7.50)
CINⅢ 42 39(92.86) 12(28.57) 4(9.52)
CIN總數 120 101(84.17) 27(22.50) 9(7.50)
2.3 CIN患者術后1年復發情況 120例患者中,術后1年復查,9例HPV陽性者中,5例(55.57%)經宮頸活檢確認為CIN病變,111例HPV陰性者中,5例(4.50%)經宮頸活檢確認為CIN,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治療。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8.403,P<0.05)。
3 討論
宮頸病變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包括宮頸炎、宮頸上皮內瘤變以及宮頸癌。宮頸炎在育齡期婦女中極為普遍,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超過35%的育齡期婦女存在慢性宮頸炎。相關研究顯示,宮頸炎癥持續存在可增加上皮發生瘤變的風險[5]。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期病變的統稱,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反映了宮頸癌發生中連續發展的過程,即由輕、中、重度宮頸不典型增生逐步發展為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一系列病理變化過程 [6-7]。
目前認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疾病發生最常見的原因,超過99%的宮頸癌患者都可檢出HPV感染[8]。HPV是一類能夠特異性針對人類皮膚和黏膜進行感染的雙鏈閉合環狀DNA病毒,感染部位可發生在外陰、生殖道、肛門及口咽部黏膜和皮膚[9]。HPV感染后可對宮頸組織造成慢性刺激,當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時就會增加宮頸上皮發生瘤變的風險[10]。針對宮頸上皮發生瘤變采取激光、冷凍、電凝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療效。因此,采取有效的檢查方法及早發現宮頸病變具有積極的價值。
為此,本文筆者對HPV檢測在CIN診斷及術后隨訪中的價值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探尋能夠鑒別宮頸病變并判斷預后的臨床檢查指標提供參考。首先比較宮頸炎、CIN患者的HPV陽性情況,結果表明:CIN患者HPV陽性率明顯高于宮頸炎患者,且隨著宮頸CIN病變程度的加重,HPV陽性率明顯增加,表明HPV檢測有助于鑒別宮頸疾病及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同時筆者還隨訪了CIN患者手術治療后6個月、1年的HPV陽性率,結果表明,治療后6個月、1年HPV陽性率明顯低于治療前。術后1年陽性感染患者CIN復發率(55.57%)明顯高于陰性患者(4.50%),提示HPV感染與CIN患者手術治療的遠期預后密切相關,術后HPV陽性檢查,對CIN患者術后復發的監測有重要價值。
由此可以得出上述研究的結論:HPV檢測有助于鑒別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與宮頸炎、判斷CIN預后,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紅娟,王雅莉,張穎.中原地區婦女宮頸癌患者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各亞型分布特點[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83-85.
[2]黃川英.液基細胞學與人乳頭瘤狀病毒聯合檢測分析對宮頸癌篩查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5):6-8.
[3] Kalidindi M,Odejinmi F.Laparoscopic excision of uterine adenomatoid tumour: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1(2):311-315.
[4] Sangoi A R,McKenney J K,Schwartz E J,et al.Adenomatoid tumors of the female and male genital tracts: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44 cases[J].Mod Pathol,2009,22(9):1228-1235.
[5]歐陽小平.宮頸液基細胞學聯合HPV-DNA檢測在宮頸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6):844-845.
[6]饒衛農.宮頸疾病婦女HPV感染現狀及基因型的分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9):50-54.
[7]黃平,田晶晶,彭海燕.宮頸癌癌前HPV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140-141.
[8]劉安麗,賀生.高危型HPV原位雜交檢測和P53、Ki-67在宮頸鱗癌及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9):4611-4614.
[9]張哲雄,徐承來,曹永濤.高危型人乳頭狀病毒和IL-17在宮頸病變患者宮頸脫落細胞中表達的相關性和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2):252-254.
[10]楊杰,王風霞.高危型HPV病毒含量與不同程度子宮頸病變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4):41.
(收稿日期:2013-08-14) (本文編輯:歐麗)
1.2 觀察指標
1.2.1 HPV陽性率檢測 患者暴露宮頸,輕輕擦除宮頸表面黏液,后用HPV試管刷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各4圈,刷取的脫落細胞盛入保存液中,通過PCR擴增、基因探針雜交方法進行人乳頭瘤病毒的檢測(HPV-DNA)。主要檢測21中HPV病毒:包括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及低危型HPV 6、l1、42、43、44、CP8304[4]。
然后提取保存有宮頸細胞的細胞保存液0.5 mL,以14000 rpm離心1 min,棄上清液后,利用凱普生物化學科技公司的基因組抽提取試劑盒提取DNA,PCR擴增、雜交、洗膜和顯色。結果判斷:陽性點為清晰可見的藍紫色圓點,多個圓點陽性即為多重感染。
1.2.2 術后隨訪指標 隨訪CIN患者術后6月、1年HPV感染發生率、CIN復發率。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宮頸病變患者的HPV檢測結果 宮頸炎組患者中HPV陽性38例,HPV陽性率為27.14%(38/140),CINⅠ組HPV陽性率為76.32%(29/38),CINⅡ組為82.50%(33/40),CINⅢ為92.86%(39/42),隨著宮頸病變程度的加重,HPV陽性感染率逐漸增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6.710,P<0.05)。
2.2 CIN患者術后6個月、1年HPV陽性率與術前比 120例CIN患者中,術后6個月HPV陽性率為22.50%(27/120),術后1年HPV陽性率為7.50%(9/120),均明顯低于手術前84.17%(101/12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91.674、142.053,P<0.05),見表1。
表1 CIN患者治療后HPV陽性率與術前比較
CIN級別 例數
(例) 術前
例(%) 術后6個月
例(%) 術后1年
例(%)
CINⅠ 38 29(76.32) 6(15.79) 2(5.26)
CINⅡ 40 33(82.50) 9(22.50) 3(7.50)
CINⅢ 42 39(92.86) 12(28.57) 4(9.52)
CIN總數 120 101(84.17) 27(22.50) 9(7.50)
2.3 CIN患者術后1年復發情況 120例患者中,術后1年復查,9例HPV陽性者中,5例(55.57%)經宮頸活檢確認為CIN病變,111例HPV陰性者中,5例(4.50%)經宮頸活檢確認為CIN,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治療。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8.403,P<0.05)。
3 討論
宮頸病變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包括宮頸炎、宮頸上皮內瘤變以及宮頸癌。宮頸炎在育齡期婦女中極為普遍,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超過35%的育齡期婦女存在慢性宮頸炎。相關研究顯示,宮頸炎癥持續存在可增加上皮發生瘤變的風險[5]。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期病變的統稱,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反映了宮頸癌發生中連續發展的過程,即由輕、中、重度宮頸不典型增生逐步發展為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一系列病理變化過程 [6-7]。
目前認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疾病發生最常見的原因,超過99%的宮頸癌患者都可檢出HPV感染[8]。HPV是一類能夠特異性針對人類皮膚和黏膜進行感染的雙鏈閉合環狀DNA病毒,感染部位可發生在外陰、生殖道、肛門及口咽部黏膜和皮膚[9]。HPV感染后可對宮頸組織造成慢性刺激,當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時就會增加宮頸上皮發生瘤變的風險[10]。針對宮頸上皮發生瘤變采取激光、冷凍、電凝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療效。因此,采取有效的檢查方法及早發現宮頸病變具有積極的價值。
為此,本文筆者對HPV檢測在CIN診斷及術后隨訪中的價值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探尋能夠鑒別宮頸病變并判斷預后的臨床檢查指標提供參考。首先比較宮頸炎、CIN患者的HPV陽性情況,結果表明:CIN患者HPV陽性率明顯高于宮頸炎患者,且隨著宮頸CIN病變程度的加重,HPV陽性率明顯增加,表明HPV檢測有助于鑒別宮頸疾病及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同時筆者還隨訪了CIN患者手術治療后6個月、1年的HPV陽性率,結果表明,治療后6個月、1年HPV陽性率明顯低于治療前。術后1年陽性感染患者CIN復發率(55.57%)明顯高于陰性患者(4.50%),提示HPV感染與CIN患者手術治療的遠期預后密切相關,術后HPV陽性檢查,對CIN患者術后復發的監測有重要價值。
由此可以得出上述研究的結論:HPV檢測有助于鑒別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與宮頸炎、判斷CIN預后,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紅娟,王雅莉,張穎.中原地區婦女宮頸癌患者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各亞型分布特點[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83-85.
[2]黃川英.液基細胞學與人乳頭瘤狀病毒聯合檢測分析對宮頸癌篩查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5):6-8.
[3] Kalidindi M,Odejinmi F.Laparoscopic excision of uterine adenomatoid tumour: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1(2):311-315.
[4] Sangoi A R,McKenney J K,Schwartz E J,et al.Adenomatoid tumors of the female and male genital tracts: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44 cases[J].Mod Pathol,2009,22(9):1228-1235.
[5]歐陽小平.宮頸液基細胞學聯合HPV-DNA檢測在宮頸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6):844-845.
[6]饒衛農.宮頸疾病婦女HPV感染現狀及基因型的分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9):50-54.
[7]黃平,田晶晶,彭海燕.宮頸癌癌前HPV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140-141.
[8]劉安麗,賀生.高危型HPV原位雜交檢測和P53、Ki-67在宮頸鱗癌及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9):4611-4614.
[9]張哲雄,徐承來,曹永濤.高危型人乳頭狀病毒和IL-17在宮頸病變患者宮頸脫落細胞中表達的相關性和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2):252-254.
[10]楊杰,王風霞.高危型HPV病毒含量與不同程度子宮頸病變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4):41.
(收稿日期:2013-08-14) (本文編輯: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