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間力量 匯集民間智慧 形成民間共識
——專訪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尤建華
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簡稱中促會)致力于廣泛聯系國際國內有關民間組織和人士,推動中國民間組織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問: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簡稱中促會)作為專門從事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民間組織聯合體,積極帶領中國民間組織參與聯合國系統等重要國際活動,發出中國民間響亮的聲音。請問中促會在2013年民間交往工作中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和新的突破?
答:第一,2013年以來,中促會組織30多家國內民間組織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和世界社會論壇等多邊國際活動,代表中國民間力量發聲,展示形象。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對中國審議期間,中促會首次舉辦了“中國民間力量推動人權發展”邊會,用翔實的案例,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了中國民間組織在推動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獲得了與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第二,成功搭建周邊國家民間交流與合作平臺,努力引導周邊國家民意。2013年5月,中促會與緬甸發展資源研究會合作,在昆明市成功舉辦了主題為“匯聚民間智慧,共促雙贏發展”的中緬民間交流圓桌會,搭建中緬多軌交流平臺,標志著中緬雙邊交流形式得到了新的豐富和發展。2013年6月,中促會成功舉辦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次會議匯集了民間力量、凝聚了民間智慧、形成了民間共識,達到了增進了解、相互借鑒、促進和平、發展友誼的目的。
第三,圍繞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通過民間渠道與發展中國家分享發展經驗,推進民間友好。2013年9月,中促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主題為“推動民生合作、分享發展經驗、促進民間友好”的中非共促民生發展研討會。中促會執行副會長李進軍就中非民間務實合作促進國家發展發表主題演講,與會中非代表深入交流和研討,分享經驗,暢談合作,取得積極效果。過去一年,中促會接待來自周邊和非洲發展中國家近百名非政府組織負責人來華交流考察學習,積極分享發展經驗、傳播發展理念、推進民間友好。
第四,積極通過民間渠道向世界傳播“中國夢”和“真實的中國”,增進理解與互信。中促會努力從民間角度宣介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和“中國夢”,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流、團結合作的積極信息。第11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會長孫家正會見基辛格和聯合國主管新聞工作的副秘書長蒂芬索,中促會秘書長利用出席人權理事會的時機接受《瑞士資訊》、《鳳凰衛視》等媒體的采訪,向國際社會正面傳達中國民間社會的聲音,客觀理性引導國際社會認識真實的中國。
問:中促會作為國內最大的涉外民間組織聯合體,過去一年在內部建設方面有哪些重要進展?
答:過去一年,中促會的內部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內對外影響力得到提升,特別是理論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要進展。2013年1月,中促會召開了會員代表大會暨二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聯部部長王家瑞出席會議并就中促會如何按照中央要求努力做好民間外交工作提出了希望。會議充實了會領導機構,團體會員擴大到63家,個人理事增加到164位,進一步增強了我會的代表性和輻射面。順利通過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全面咨商地位首次四年期報告審議和民政部年審。中促會加大理論研究工作力度,舉辦“中國特色民間外交理論與實踐征文”活動,將研究成果結集出版,為我會進一步拓展民間外交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問:新的一年,中促會工作將從哪些方面進行著力?
答:展望2014年,中促會將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業務主管單位的要求,不斷開拓創新,我們將組織國內民間組織深入參與聯合國系統等大型國際活動,加強對周邊和非洲國家民間工作力度,深入開展國際民間交友工程,進一步加大中促會內外整合資源的工作力度。
(責任編輯:魏銀萍)
厚植人民友誼,廣交國際朋友,夯實國家關系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專訪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倪健
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簡稱交流協會)的宗旨是本著“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的目的,搭建對話平臺,建立溝通渠道,努力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好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問:民間外交是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促進國家間關系發展的基礎。2013年,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是如何發揮這種基礎性作用的?
答:交流協會努力發揮民間外交形式靈活、交流深入的優勢,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夯實國家關系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一是配合國家總體外交,努力通過民間渠道改善和促進國家關系發展。交流協會年內先后舉辦了“促進中日民間交流座談會”和“促進中菲民間交流與合作座談會”,積極促成我與日、菲兩國民間組織、研究機構和媒體間的對話與溝通,起到了增信釋疑、推動合作的作用。
二是鞏固和發展與傳統合作伙伴的關系,積極開辟新的交往渠道。一年來,交流協會與德國艾伯特基金會、匈牙利“世界之橋”基金會、“波蘭家園”公民協會、斯里蘭卡—中國友好協會、日中技術青年交流協會、韓國國家經營戰略研究院、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扶輪社等組織的友好關系持續深入發展,在扶貧、教育、中小企業交流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并與柬埔寨青年聯合會、丹麥丹中商會等組織建立了工作聯系,進一步完善了交流協會的工作布局,夯實了對外交往基礎,提升了國際影響力。
三是積極通過民間渠道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交流協會以《國際交流》雜志和協會網站為平臺,刊發了一系列具有較高水準的文章,促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內外政策、發展現狀、民間組織、傳統文化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了解。
問:交流協會2013年7月舉辦的“理解與合作”對話活動在國內外獲得良好反響,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答:“理解與合作”對話活動(簡稱對話活動)是交流協會近年來重點打造的面向全球的多邊民間外交活動品牌,于2012年5月首次舉辦。2013年7月,交流協會在北京、景德鎮和南昌舉辦了2013年“理解與合作”對話活動,吸引了來自19個國家的60余位外國政要和非政府組織代表與會。對話活動以“對話促理解,合作求共贏”為主題,堅持深入交流、平等對話,增進了外國與會者對中國發展道路和發展理念的理解與認知。對話活動突出務實合作功能,努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開放開發戰略,為中外開展經貿、文化、地方政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對話活動堅持官民并舉,將高層次的政治活動、豐富多彩的公共外交、靈活多樣的民間交往有機結合,真正體現了“一次活動,多重效果”。
問:交流協會對2014年的民間外交工作有何展望?
答:2014年必將是中國外交的開拓之年,也將是民間外交的深入發展之年。交流協會將繼續秉持“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的宗旨,努力增進中外人民間的友誼與合作。我們將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完成協會理事會的換屆工作,推舉產生新一屆會領導,充實優化理事隊伍,有效調動社會資源參與民間外交,為交流協會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二是繼續辦好2014年度“理解與合作”對話活動,進一步提升對話活動的品牌效應和實際效果。三是厚植人民友誼,廣交國際朋友,用我們的辛勤和汗水,澆灌出人民友誼的長盛之花。
(責任編輯:劉娟娟)
高舉和平旗幟,促進合作共贏
——專訪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秘書長朱銳
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簡稱和裁會)旨在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誼與合作,反對軍備競賽和戰爭,爭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及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問: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簡稱和裁會)2013年對外工作有許多新亮點,請談談和裁會在開展立體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新的舉措?
答:和裁會注重對外高層交往,著眼于將議會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有機結合,取得了積極成果。和裁會會領導出訪期間,以既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又擔任我會領導的雙重身份,會見往訪國家高層領導,廣泛深入外國民眾生活,做到了官方與民間緊密結合。2013年6月,韓啟德會長訪問土耳其期間,會見了土大國民議會副議長薩拉姆,出席了“中土非政府組織座談會”;訪問以色列期間出席了總統會議,并分別會見了佩雷斯總統和埃德爾斯坦議長,出席了“中以友好組織、智庫座談會”。2013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會副會長嚴雋琪訪問尼泊爾期間,分別會見了尼總統亞達夫,外交兼內政部長吉米瑞等,出席了“中尼民間組織座談會”,舉辦了向尼中學捐贈學習用品儀式;在斯里蘭卡,嚴雋琪參加了斯總統賈帕克薩的早餐會,出席了“中斯民間組織座談會”。這些訪問活動是立體化外交的有益探索,鞏固了中國與土、以、尼、斯國家關系和民間友好關系。
問:和裁會2013年舉辦的重大活動有什么新特點?
答:和裁會積極舉辦重要活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發展注入正能量。2013年,我會與聯合國駐華系統及云南省政府在昆明市聯合舉辦主題為“教育促和平,合作求共贏”的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暨中國—南亞和平發展論壇。此次論壇在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李克強總理訪問印巴提出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巴經濟走廊之后召開,是一次配合中國周邊外交戰略部署的重要外交活動。論壇得到中國與南亞各國的高度重視,中方黨和國家領導人李源潮、韓啟德,及中央有關部委領導和智庫專家學者200多位代表出席。外方代表有阿富汗人民院議長易卜拉希米、孟加拉國國民議會議長喬杜里及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度等國的政要和專家學者近100人參加會議。中國領導人生動詮釋了惠及世界的中國夢和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論壇期間還配套舉辦了和平藝術展,參觀考察云南民族村、文藝互動聯歡等活動,進一步增進了中國與南亞各國人民的友誼。
問:過去一年里,和裁會積極參與多邊活動,主要發揮了什么作用?
答:和裁會積極參加多邊國際活動,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增進了中外了解。2013年3月,我會工作組赴莫斯科參加第三屆“金磚國家民間和平發展論壇”,深入系統宣介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和中國夢,主動引導會議討論的方向,推動論壇向機制化方向發展。8月,我會代表團參加日本“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系統講述中國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11月,我會工作組赴土耳其參加普格瓦什科學與世界事務會議第60屆年會,積極闡述中國裁軍政策主張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引得多方共鳴。11月,我會代表赴比利時參加中國、歐盟和非洲三方安全問題研討會,認真講述中國支持非洲和平、發展、合作的主張及中國的軍品貿易政策。我會還積極派代表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22屆會議、2013年世界社會論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等多邊活動,闡述了中國的相關立場和主張。
問:和裁會2014年工作有何規劃和展望?
答:2014年,和裁會將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中央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精神,工作重點將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主題展開,積極構筑穩定友好繁榮的周邊戰略依托,加強互利合作,打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2014年的重要出訪將安排在中亞、西亞國家,與相關國家政府、智庫和非政府組織就絲綢之路經濟帶議題進行深入交流。2014年的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將聚焦絲綢之路經濟帶議題,邀請中亞和西亞等相關國家的政要、智庫專家和非政府組織領導人參加。屆時,中外方將開展深入研討,為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互聯互通提供政策建議。
(責任編輯:魏丹丹)
努力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外向型基金會
——專訪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徐鎮綏
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的辦會宗旨是支持中國民間組織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國際公益活動,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
問: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并大力開展國際公益項目,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已經舉辦了很多具有較大影響的人文交流和公益活動,成為我國民間外交戰線上的一支生力軍。請介紹一下2013年基金會的重點工作。
答:作為一個成立時間不長的外向型基金會,我們秉承辦會宗旨,一直把對周邊國家工作作為重點。2013年我們在周邊國家繼續深入推進睦鄰公益項目。在柬埔寨、老撾、緬甸、蒙古、塔吉克斯坦、泰國、巴基斯坦等國開展以醫療、教育為主的公益和民生項目,向當地民眾傳遞善意。一些項目得到了我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和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訪問柬埔寨期間出席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援建的中柬友好中心醫院落成移交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趙樂際在訪問塔吉克斯坦和蒙古國期間分別出席“中塔電教示范合作工程”和“中蒙友好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項目揭牌儀式等。所開展項目也獲得所在國社會各界的積極評價,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在當地開展的活動日益深入人心。這些公益項目體現了“親、誠、惠、容”的理念。
問:當前,國內開展對外交往的民間組織很多,相對于其他民間外交機構,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的特色是什么?
答: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不僅僅是一個出資平臺,而是一個采取參與式資助方式的基金會。2013年,我們舉辦了“中歐青年政治領袖對話會”、“亞洲生態文明對話會”等多個形式新穎、互動熱烈的對話會,借助已有平臺,打造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的特色品牌項目,深化與各地區各國之間的交流溝通。我們還與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國際交流協會、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和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共同舉辦了一系列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雙邊和多邊國際活動,發揮各自特色和優勢,形成對外交往的合力。
問: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2013年工作有哪些亮點和創新之處?
答:2013年我們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和創新。其中有兩個亮點值得一提:一是2013年7月,應匈牙利國會副主席烏伊海伊邀請,我們組織四川蘆山地震災區學生學習交流團一行59人赴匈進行學習交流,幫助災區孩子撫平傷痛、重燃希望。這是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成立以來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國際交流項目,是一次把大型公益活動與人文交流相結合,把參與國內災后重建與促進中外民間友好相結合的成功嘗試。此次活動受到中匈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我們通過抓住機遇,打好組合拳,加深了雙邊“人文交流”板塊的工作。二是2013年9月,應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聯絡署邀請,我們派工作組赴美參加聯合國“公民社會、政府與聯合國代表間對話會”并列席聯合國大會千年發展目標特別會議。這是我會首次以中國民間組織代表的身份參加聯合國有關會議。在對話會上,我會代表就會議主題發言并提出建議,引起了各國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在國際社會中擴大了話語權和影響力。
問:請您對2014年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的工作做一下展望。
答:2014年對于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而言,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始終要強化“創業”意識,強調開拓精神。我們將圍繞辦會宗旨,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擴大交往范圍,拓展交往領域。繼續打造“人文交流”、“公益活動”和“論壇研討”三大特色板塊,探索并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項目。具體說有兩項重點工作,一是結合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進一步拓展對東南亞和西亞、中亞國家工作,加強民心溝通,促進民間友好。二是努力將工作面向歐美發達國家延伸,積極打造人文交流新平臺,進一步擴大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在國際非政府組織活動中的影響力,促進發達國家民眾對中國的了解與認同。總之,要通過深化中國與相關國家的民意溝通、民間友好、民生合作,鞏固國家關系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