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強SHEN Qiang;陳波CHEN Bo
(①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工作處,西安710071;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西安710071)
目前,以博客、SNS、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為代表的自媒體媒介已經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就業等方方面面,“每日必網”、“無網不在”已成為當前很多大學生的生活寫照,學生管理工作受到更加嚴峻的挑戰,如何積極應對當今大學生群體的變化,主動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時尚方式,開展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學生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學生群體是網民中規模最大的職業群體,占比為26.8%。手機上網已成為手機網民接入互聯網的主要終端,并逐漸成為手機網民的一種生活習慣。基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自媒體工具已經遠遠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成為大學生一種生活方式,因此,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自媒體平臺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方式探索和創新迫在眉睫,也不容回避。
“自媒體”一詞,來源于2003年7月美國新聞學會的媒體中心所出版的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聯合提出的研究報告,里面對“We Media(自媒體)”進行了明確定義,即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聞的途徑。
自媒體包括但不限于個人微博、個人日志、個人主頁等,其中最有代表性是BBS(電子布告欄系統),Blog(博客),Podcasting(播客),GroupMessage(手機群發),Micro-blog(微博),SNS(社會性網絡服務),微信公眾平臺等。
①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群體自主性不斷增強。隨著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的集成、微博、SNS、微信平臺等自媒體平臺快速發展,網絡資源極其豐富且良莠不齊,大學生群體自主性不斷增強,思想表達更具個性化,喜歡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善于借助網絡表達自我[2]。
②自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大學生群體選擇日益多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快速發展及價格不斷走低,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通過移動互聯網來獲取信息和通信交流,移動設備成為大學生上網的第一大終端。同時,3G的普及、無線網絡發展(包括公用和私有WiFi的發展)和手機應用的創新也為大學生在使用網絡上提供了多元化選擇。各類與生活聯系緊密的手機海量應用則豐富了大學生的使用選擇面,尤其基于真實生活需要的手機團購、淘寶、支付等應用滿足了大學生網民多元化生活需要,同時增強了其對移動互聯網的興趣,提升了大學生網民的使用黏性[3]。
③自媒體網絡環境愈發復雜、網絡工具更新較快。伴隨自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QQ、博客、SNS、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工具不斷更新,新的媒體平臺不斷涌現并迅速在大學生中得到廣泛的普及,并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新媒體在給大學生帶來便捷的同時,大學生所處的媒體環境也在其作用下變得越來越復雜。
筆者從用戶維度、信息維度和關系維度等三個維度對大學生群體中使用率較高的自媒體工具博客、微博、SNS和微信公眾平臺等四個自媒體工具進行分析比較:
①用戶維度。博客用戶重在閱讀,是新聞的評說者;SNS用戶重真實,信任度高,有很強的社交需求;微博是用戶的虛擬平臺,用戶信任度低,主要滿足用戶信息需求;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是好友關系,用戶之間維系關系能力強。
②信息維度。對于博客來說,它的信息傳播時效性差,但其閱讀、欣賞、討論、研究性能強,圖文并茂文字居多;SNS信息開放度低,個人的、隱私的信息較多,信息在朋友圈內傳播;微博開放度高,通常關注公共信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即時發布信息;微信公眾平臺開放度低,更多基于一對一的隱私對話,關注個人話題,信息精確推送,到達率極高,溝通手段先進。
③關系維度。博客無關系,核心關系是觀點;SNS是對等多向度的強關系,核心關系是FRIENDS;微博是非對等多向度的弱關系,核心關系是FOLLOW;微信公眾平臺是對等多向度的強關系,它是私密空間的閉環交流。
運用自媒體工具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創新,主要內容為構建以個人—團隊—專項工作—學校部門四級自媒體平臺為主體的立體化宣傳矩陣,強化各自媒體工具間互相協作,形成“組合拳”,打造縱橫交錯的立體化校園自媒體網絡平臺矩陣,實現精細化學生管理服務,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實現學生管理工作從垂直式管理向平行性交流轉變,從線性傳播向非線性傳播轉變,從被動教育向主動參與轉變。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①提升輔導員博客質量,建立日常信息發布與師生溝通交流平臺。學校應加強輔導員博客建設,重點推進團隊型輔導員博客建設,通過鼓勵輔導員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學生關注熱點難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撰寫博文,在線發布信息、答疑解惑等方式,提升輔導員博客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為不同能力和個性的輔導員提供自由交流、相互學習和研究探討的平臺,促進輔導員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完善與提升。
②整合SNS社區資源,建設親切生動的立體多向互動平臺。學校應積極依托SNS社區真實性的特點,實現學生思想動態搜集,重要信息發布等功能,發揮學校領導、學生管理工作專家、學院領導等作用,幫助他們設置SNS個人主頁,實現平等的與學生互動,增強師生親切感;同時輔導員通過發布一些生活化的狀態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融入到學生圈子當中。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實時掌握了解學生動態,及時的根據學生的動態,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及早的發現了解校園突發事件,并快速進行處理。
③建設微信公眾平臺集群,打造精確高效的學生分類服務平臺。學校應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加強整合學生工作微信平臺群,劃分受眾群,豐富推送內容,實現信息精確推送機制,實現學生工作信息精確推送、學生有效接收,打造學生工作微信平臺集群。
④構建校園微博矩陣,打造及時權威的工作信息發布平臺。學校可以依托微博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探索學生工作官方微博的建設,實現學生工作信息第一時間及時發布等功能。同時,要打通與學校官方微博、各職能部門、各學院、學生組織微博的橫向聯系,與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溝通,最大限度聚合微博領域的目標受眾,通過各微博矩陣的共振效應,達到一個聲音對外的效果。在這樣的微博矩陣里,信息傳播及時、渠道正式、內容真實、溝通順暢,學生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準確可靠的信息。
學生管理工作要正視、重視、研究自媒體并探索相關對策,只有緊跟時代步伐,緊扣青年脈搏,積極主動創造性地用好自媒體,努力增強學生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才能使學生管理工作更有時代特點,更好地占據學生管理的制高點,奪取管理的主動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 報 告 [EB/OL].http://www.cnnic.com.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40664.htm.
[2]焦紅強.“微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J].河南教育,2012(6):23.
[3]秦洪濤.利用微博平臺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A].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