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蘇純
【氣候特點】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大約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這時寒潮南下頻繁,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節氣寒潮和強冷空氣通常帶來的大風、降溫天氣,是我國冬季主要的災害性天氣。寒潮帶來的雨雪和冰凍天氣對交通運輸危害不小,還可能誘發各種疾病。
【習俗由來】
按我國的風俗,每到大寒節氣,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
尾牙源自于福建莆田拜土地神的習俗。農歷二月二是土地神的誕辰日,許多商家都會都會為土地公祭奠,這種祭奠活動稱“做牙”,從二月份開始,一直到年底十二月,每逢農歷初二、十六都是做牙的日子,因為二月二是一年當中第一次做牙,稱“頭牙”。而到大寒的十二月二十六就是“尾牙”。做牙的日子一般都要比平時吃得好,到了尾牙那就是老板犒勞員工的時候了,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臘月初八的臘八節也在大寒節氣,據傳說漢代始規定于臘月初八為祭祀臘神的日子。臘神是指一些管理與農業有關的神,比如管水利、管土地、管蟲害等諸神。每到臘八這一天,為了祭祀臘神,民間往往要準備一頓別具風味的粥。這種粥是用五谷雜糧摻入花生、栗子、紅棗、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燉爛,再添加紅糖,做成八色香粥,稱之為“臘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幾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盤上、牛馬羊豬圈的門上,以表示同慶豐收、迎吉祥之意。
臘月二十三是大寒節氣的又一個節日,為祭灶節。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每年歲末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之類的字句。
【精神起居養生】
大寒節氣時雖然處處銀裝素裹,大雪壓枝,但怎樣也掩飾不住春的氣息,對春的期盼使人們懷藏著希冀。此時蟄伏一冬的陽氣蠢蠢欲動,冬的收藏做得好壞決定著春的生發的調達與否,比如說冬天受寒傷陽,春天必會得春瘟。就是“冬傷于寒,春必病溫”的體現。順應節氣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調暢情志、適宜鍛煉、充足睡眠、合理膳食是每一個節氣的養生宗旨,只有保持長期良好的習慣,才能使健康道路進入良性循環。
【飲食養生】
臘八節的起源,說法很多:有關于釋迦摩尼的傳說,有關于朱元璋的傳說,還有關于岳飛的傳說……總之這個節日,喝粥是一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喝粥一定要慎重。由于粥易于吸收,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喝粥最好以粗糧和豆類為主。煮粥的時候也有講究,應當注意在充分煮熟的基礎上,盡量保持豆子的完整性。研究證明,豆粒和米粒的完整性越好,則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越慢。粗糧豆類混合粥的好處在于,這類粥食體積大,飽腹感好,既不像米飯那樣進食速度快、填充效果差,也不像白粥那樣胃腸排空快,容易饑餓,非常有利于糖尿病人控制饑餓感。
【季節好發病及認識誤區】
大寒節氣的低溫很容易誘發骨、關節痛,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下面就以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例介紹一下該病的發生和養護。
腰椎間盤突出是西醫的診斷病名。中醫學典籍中無腰椎間盤突出癥之名,根據該病的臨床表現,可歸于“腰痛”、“腰腿痛”、“痹癥”等范疇。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在30~50歲年齡組最高。近年有不斷年輕化的趨勢。男性多于女性,約為2:1,男性身高超過1.8米,女性超過1.7米且肥胖時,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高。職業調查顯示,長期坐辦公室的伏案工作者、司機、長期從事彎腰勞動者、長期負重者和長期站立者發病率高。
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導致該病呢?遺傳、外傷、職業、疾病等都是該病形成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吸煙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椎間盤是一種缺少血液供應的組織,通往椎間盤的血管極小,煙內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減少腰椎間盤的血液供應,使椎間盤退變。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腰部脹痛、坐骨神經放射痛,下肢麻木脹痛、感覺減退或疼痛過敏、肌肉萎縮、患腿變細、行走困難等,嚴重時大小便功能障礙、下肢癱瘓、長期臥床不起,使病人生活質量下降、工作和勞動能力喪失。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狀輕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療。第一,注意臥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壓迫,第二,應用其他方法積極鍛煉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韌帶,后韌帶及側韌帶的力量,避免椎間盤受壓迫突破人體正常韌帶,肌肉的保護。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并治療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據調查,腰部肌肉韌帶發達,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間盤突出繼續發作發展的幾率下降了80%,所以,腰部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強大,對于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那我們如何去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呢?
首先,要糾正不良體位、姿勢 。
睡眠姿勢:人的一生中約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以長期睡眠姿勢不良也可導致腰腿痛的發生。一般而言,睡姿應使頭頸保持自然仰伸位最為理想,最好平臥于木板床 ( 或以木板床為底,上方墊以席夢思床墊亦可 ) ,使膝、髖略屈曲。如此體位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與休息。對不習慣仰臥者,采取側臥位亦可,但頭頸部及雙下肢仍以此種姿勢為佳。此外,枕頭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根據各人情況,一般7~9厘米較為適當;而且枕頭寬度也要適當,頸部不能懸空。起床時,最好先采取側臥位,然后在雙上肢的支撐下,使軀干離開床面,這樣比從仰臥位起床要省力得多。
站立體位: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應適當使雙臂上伸和做蹲體動作,這樣可使腰部骨關節及肌肉得到調節,消除疲勞,延長腰肌耐力。應盡量避免在一個固定的體位下持續工作。經常需要長期站立的工作者 ( 如售貨員、護士、交警等 ) 應學會“站立平腰保護法”,即輕輕收縮臀肌,雙膝微彎,此時骨盆即轉向前方,腹肌內收,腰椎生理前凸變平,這樣可以調節脊柱負重線,達到消除疼痛和疲勞的目的。
坐位:長時間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經常活動腿外,自坐位起立時,應先將上身前傾,兩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兩足,然后起立。
其次要加強鍛煉。游泳、騎自行車、慢跑等運動均能改善初期癥狀。積極鍛煉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韌帶,后韌帶及側韌帶的力量,避免椎間盤受壓迫突破人體正常韌帶、肌肉的保護。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并治療早期腰椎間盤突出。
另外,應限制飲食,保持體重,避免過胖,戒煙,并做好腰部保暖。
【本節氣養生提要】
1.充足的冬藏是春天生發的資本。
2.糖尿病患者喝粥要慎重。
3.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
【預防本節氣疾病飲食攻略】
川斷杜仲豬骨湯:川斷25克、杜仲30克、豬排骨500克、生姜2片。川斷、杜仲用清水洗凈,浸泡30分鐘,然后各物一起放瓦煲內,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水量),先武火煲沸,改為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為1人用。
點評:川斷杜仲煲豬骨能輔助治療剛發生的骨折、腰部損傷、腰腿痛等,為常用的骨科患者湯品。川斷性溫,味苦、微辛,功能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本草別錄》說它“止痛,生肌肉,腕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杜仲性溫,味甘、微辛,能補肝腎、強筋骨和安胎,《本草經》說它能“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豬骨性平味甘,有益腎、填髓、補骨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