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益
王小姐是某大型企業銷售部經理,她的右上頜有一顆大牙時常疼痛,給日常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不便。牙科醫生曾建議她盡早把這顆牙齒拔除,但由于業務繁忙,一時脫不開身,每次發作時只是自己到藥店買點藥應急服用。直到最近的一天,這顆牙齒再次發炎,且疼痛比以往都嚴重,實在難以忍受時,王小姐才向單位請了假,急急忙忙趕到醫院,要求牙科醫生馬上給予拔除。但牙科醫生經問診后,只是給她開了些消炎和止痛的藥,并再三勸告暫緩拔牙,原因是那天她剛好遇上來月經的日子。
那么,為什么月經期不能拔牙呢?
大家知道,月經是女性每月特有的生理變化,這種變化除維持女性特征和生育功能外,還會影響到人體血液的出血和凝血機制。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月經期間,女性血液中促進止血作用的血小板會出現較大波動,在月經的第一天可降低,直到第三四天方能逐漸回升到原來的水平。血小板是凝血的重要物質,它的缺乏會妨礙體內的凝血功能,引起傷口流血難以止住。同時,月經期間子宮內膜可釋放出較多的組織激活物質,能將血液中的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為有抗凝血作用的纖維蛋白溶酶,使經血處于液體狀態,從而加大人體的出血傾向。所以,若是在月經期手術或拔牙,很可能造成出血量較多,導致傷口愈合緩慢,且易受到細菌感染而引發炎癥,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還會讓身體健康受到一定不良影響。因此,如無特殊情況,女性做拔牙等手術都應該避開月經期進行,以利傷口愈合,使身體早日康復。
除了月經期不宜拔牙外,女性在妊娠期間,除非十分必要,最好也不要拔牙。這是因為,女性在懷孕之后,身體各器官組織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口腔也不例外。由于孕期體內雌、孕激素分泌增多,使牙齦毛細血管擴張、彎曲,彈性減弱,以致血液淤滯,出現個別牙或全口牙牙齦充血、水腫,牙齦乳頭明顯增生,只要用手輕輕一碰,牙齦就會破裂出血(這就是妊娠期女性容易發生牙齦出血的緣故)。若是這時拔牙,不僅容易造成傷口出血,還會帶來更嚴重的后果。妊娠期對各種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即使輕微的不良刺激,也可能導致流產或早產的發生。特別是懷孕頭三個月內,孕婦常有惡心、嘔吐等妊娠不適反應,易在拔牙時引發流產;而懷孕八個月后的女性,在拔牙的刺激下則易出現早產。對有習慣性流產和習慣性早產者來說,整個妊娠期都不宜拔牙。
此外,女性在服用避孕藥期間也最好不要拔牙。因避孕藥主要成分是雌二醇(一種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樣可使體內的纖維蛋白分解活性增強,拔牙后創口出血多,難以愈合,病菌還會趁機而入造成感染,給健康帶來危害。
那么,女性拔牙應選擇在什么時候最適宜呢?臨床觀察顯示,在月經周期的第14天左右(也就是月經過后的5~10天,即兩次月經之間的一段時間)是女性拔牙的最佳時間。此時拔牙不僅比較安全、出血少,而且不易被感染,并發癥減少,傷口愈合也快。懷孕女性拔牙較為安全的時間是在孕后的第4~6個月,這3個月內拔牙,發生流產或早產等意外的概率相對較小。為了避免孕期拔牙,女性在懷孕前最好先做口腔檢查,發現病牙及時給予治療;懷孕后,更要注意加強口腔衛生和護理,預防口腔牙齒疾病的發生。如服避孕藥女性要拔牙,以暫時改用其他避孕方法為宜。
最后要強調的是,雖然牙疼很痛苦,但女性朋友千萬不可為了能盡快地將病痛的牙齒拔除,而對醫生隱瞞月經來潮或不聽醫生勸告,執意要在月經期間拔牙,這樣做往往會導致拔牙后出血較多甚至繼發感染,人為地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煩惱和痛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