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溫州市委書記 陳一新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如何破除產業發展主要靠低廉勞動力、低端產品、低價競爭的“三低”傳統路徑依賴,找到一條既立足現實優勢、又符合經濟規律、更順應世界潮流的轉型發展新路?這是事關溫州長遠發展、再創輝煌的戰略問題,也是事關溫州在全省乃至全國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重大問題。我們在深化對溫州市情認識的基礎上,作出了“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的戰略決策,把發展時尚產業作為溫州輕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最佳路徑,把建設時尚之都作為溫州城市轉型發展的特色定位,努力為溫州再創輝煌打造新引擎、營造新優勢。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時尚產業作為支撐未來發展的大產業來培育,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分析國內外時尚產業發展的要素和時尚之都崛起的規律,通過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證,我們認為溫州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最有基礎、最有條件、最有優勢、最有潛力。
發達的輕工產業——具有時尚產業制造、匠造、智造的基礎。時尚產業的興起,根植于以紡織服裝為核心的輕工產業,經歷了制造向制造、匠造和智造并舉發展的過程。從改革開放初期發展傳統輕工產業起步,到上世紀90年代“質量立市、名牌興業”,再到本世紀初“建設國際性輕工城”,溫州輕工產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散到聚、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園區為支撐、以龍頭骨干企業為引領、以全產業鏈式協作和虛擬經營模式為優勢的發展格局,建成電器、服裝、鞋革等36個全國性生產基地,榮獲“中國十大品牌之都”和“中國紡織服裝品牌中心城市”稱號。目前輕工產業在溫州產業結構中占據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的雙重地位,部分輕工行業的生產規模、裝備水平、配套體系、市場份額、品牌形象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輕工產業的集群優勢、品牌優勢、營銷優勢,為溫州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奠定了最重要的制造、匠造和智造基礎。
寶貴的溫商資源——具有運作國內外時尚品牌的網絡、經驗和能力。溫商是溫州發展的第一資源。目前有60多萬溫商在世界131個國家和地區,有175萬溫商在全國各地經商創業,在全國252個地級以上城市成立了溫州商會,構建了覆蓋全國連接世界的溫商網絡,擁有雄厚的資本源、技術源、信息源、人才源。特別是溫商具有運作國際時尚品牌的經驗和能力,目前國際性輕工品牌中國總代理近80%由溫商掌握運作。近年來,在實施“浙商回歸”工程的感召下,在外溫商回鄉發展的愿望日趨強烈。依托溫商網絡,著力推動“溫商回歸”,促進“溫州人經濟”與溫州經濟融合發展,是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的獨特優勢和潛力所在。
獨特的甌越文化——具有引領時尚、推崇時尚、體驗時尚的文化傳統。甌越文化是歷史上中原文化、重商文化、山地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交匯交融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色,其蘊含的“闖”的秉性、“創”的精神、“實”的理性、“容”的胸襟是孕育時尚文化的傳統基因。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中,傳統文化基因與新時代的生產生活相結合,鑄就了溫州人敢闖敢冒、領潮流之先的率先意識,吐故納新、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開放心態,視創業為享受、視事業成功為幸福的價值取向,務實創新、講求效率的時效觀念,這是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特別是當代溫州人新潮、前衛,對時尚文化、時尚產品、時尚消費有著與眾不同的推崇和偏好,這為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定下了時尚基調、營造了時尚氛圍。
輝煌的“溫州模式”——具有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的引路旗幟、制度保障和活力源泉?!皽刂菽J健笔菧刂莞母镩_放實踐的偉大結晶,也是引領溫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前進指南。理論和實踐充分證明,“溫州模式”的核心內涵(本質是民本經濟、精髓是市場經濟、基石是實體經濟、政府治理是有限有為有效)完全符合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非常契合溫州發展實際,不僅沒有過時,而且仍具有強大活力。“溫州模式”是改革創新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的時尚。堅持發展“溫州模式”,包括推動粗放型制造向先進制造、精巧匠造和高端智造升級,推動低附加值的小商品向高附加值的時尚產品升級,推動初級有形市場向網上網下相結合的高級市場升級,推動縣域經濟向大都市區經濟轉型,都與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的基本內涵和戰略路徑高度契合,具有方向性的引領作用和體制性的保障作用。
優越的環境條件——具有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的區位優勢、自然生態和基礎支撐。溫州位于長三角、海西區、臺灣等三大經濟區的交匯處,是浙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輻射周邊人口2000多萬,擁有龐大的潛在時尚消費群體。溫州是溫潤之州,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可以滿足季節性時尚產品消費和展示的需要。溫州城市依山伴水面海,山江河湖海島平原兼備,具有與時尚生活相得益彰的自然環境。溫州可圍墾的海涂資源有90多萬畝,是全省乃至全國沿海地區灘涂資源最多、圍墾條件最好、造地成本最低的地方;溫州被列為國土資源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有30多萬畝低效用地可供開發利用,這為發展時尚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溫州擁有海港、國際機場、鐵路、高速公路等海陸空對外立體交通網絡,是現代??沾蟾?,又是全國智慧城市創建試點,能夠確保時尚物流、信息流、商貿流便捷通暢。

圖/金川
當前溫州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既體現了歷史傳承,又體現了時代要求,是溫州煥發產業活力、彰顯城市特色、打造競爭優勢、滿足民生需求的新方向,更是轉型發展、趕超發展、創新發展的戰略抉擇。
發展時尚產業是溫州輕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最佳途徑。溫州形成以輕工產業為主導的經濟體,是由溫州的經濟生態所決定的。輕工產業雖是傳統產業,但不等于落后產業,而是“永不落幕”的產業,仍有很大的贏利空間和發展前景。像率先向時尚高端升級的服裝、制鞋行業,一套定制西服可賺上千元甚至幾千元,一雙定制皮鞋可賺上百元甚至幾百元,利潤甚至比高新技術產品還要高。溫州沒有理由放棄自己最內行的產業,而去從事最生疏的產業。溫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點要放在輕工產業上,最佳途徑就是推動低附加值的輕工產業制造向高附加值的時尚產業智造轉變。從價值鏈角度看,參與市場競爭的產業并不在于是傳統產業還是高新技術產業,關鍵取決于產業附加值高低所帶來的競爭力,輕工產業時尚化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從產業本質看,時尚產業本質上就是高附加值的消費品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是輕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業態。從產業特性看,時尚產業具有跨界、融合、引領、增值“四大特性”,這是推動輕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從發展趨勢看,在信息化的推動下,時尚產業生產正由批量生產向定制生產轉變、由集中生產向網絡化異地協同生產轉變、由傳統制造企業向跨界融合企業轉變,這與打造輕工產業“升級版”高度契合。
建設時尚之都是溫州城市轉型發展的特色定位。城市群和大都市區建設是新型城市化的主體形態。溫州具有構建大都市區的現實基礎和區位條件,推動縣域發展向大都市區發展轉型是大勢所趨。面對發展階段和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推進城市轉型發展必須找準特色定位,力求在區域和城市競爭中錯位發展、提高競爭力。時尚產業是時尚之都市的典型表現形式,時尚之都是時尚產業的空間載體。建設時尚之都,既是推動城市發展轉型的新抓手,也是強化區域影響力的新舉措;既是優化城市功能結構的新平臺,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新標志。建設時尚之都,充分體現產城融合、三次產業融合的鮮明特征,可以帶動研發、設計、展示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時尚消費市場培育、高端服務平臺構建及新型業態發展,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從而提升溫州大都市區的能級和輻射力。
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是溫州再創輝煌的戰略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溫州模式”,在中國區域發展史上譜寫了輝煌篇章。在新的發展時期,適應新常態,推動溫州“趕超發展、再創輝煌”,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分析發展的歷史脈絡,判明未來的變化趨勢,準確把握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的最佳戰略結合點。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溫州不能再依靠低端產業和低成本、低價格產品去贏得競爭,必須著力推動傳統輕工產業向時尚產業升級,以時尚產業發展來壯大實力、贏得競爭力。同時,還要著力改善發展環境、提升城市能級和品位、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加快推動輕工之城向時尚之都轉型,切實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就是要把時尚作為溫州大都市區的最大品牌來塑造,培育發展新的產業體系,建立新的大都市區體系,力求在新一輪區域和城市競爭中占據先機、贏得優勢。
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美好追求。隨著經濟發展、時代進步和生活改善,人民群眾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逐步從基本物質型消費向精神體驗型消費轉變,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小眾化、時尚化特征日趨明顯,對時尚的都市生活充滿向往。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住,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追求新的生活內容、生活品質和生活方式的需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時尚文化、時尚潮流、時尚生活的體驗,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發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和價值認同感。因此,我們要順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趨勢,滿足人民群眾提升生活品質的新期待,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加快推進時尚產業發展和時尚之都建設。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溫州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的要求,全面實施“十大舉措”,充分發揮輕工產業、溫商網絡、民間資本、空間要素“四大優勢”,堅持智造和消費“雙輪驅動”,積極構筑時尚精品制造名城、國際時尚消費名城、時尚產業策劃基地、時尚要素配置基地,建成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時尚發展平臺,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尚企業,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尚產品,引進和打造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品牌,促進時尚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明顯提升,逐步建成智造發達、品牌薈萃、消費集聚、市場活躍、影響力大的時尚之都。在具體實踐中,要突出以下“五大戰略重點”:
優化時尚之都戰略布局。規劃建設甌江口時尚新區,按照打造“東方時尚島”的目標要求,優化調整發展定位、規劃和布局,加快實施“時尚新天地”、“世界溫州人家園”等一批具有“定海神針”作用的大項目,努力打造集各種高端功能為一體的都市時尚集聚區,成為引領溫州時尚之都建設的新龍頭和發展極。優化大都市核心區時尚功能布局,以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等為主體,在城市核心區規劃建設東部、中部、西部三大時尚制造圈,在沿海區域配套布局若干特色時尚產業園。打造城市時尚標志性窗口,加快亮點區塊建設,形成核心時尚街區,積極培育發展時尚商圈。加強縣域特色時尚產業布局,按照“一主兩副三極多點”城市空間格局,加快縣域新型城市化進程,建設縣域時尚產業發展平臺,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變。
做強做優時尚產業集群。推進傳統輕工產業時尚化,以服裝、制鞋兩大產業為突破口,通過時尚設計、品牌運作、展示展覽、信息傳媒、標準檢測等手段,促進流行時尚元素與傳統輕工產業的融合,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力和區域特色的時尚產業集群。大力推廣“快速時尚”發展模式,鼓勵企業探索推廣柔性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更快占領快速時尚消費市場。培育發展新興時尚產業,依托溫州獨特的山水資源,積極開發生態度假、運動休閑、露營探險、郵輪游艇等高端旅游,大力開發時尚旅游產品;探索養老與養生相結合新模式,大力發展高端健康養老產業;引導工商資本下鄉,積極發展都市農業;培育發展電子數碼產業,建設區域性電子數碼產品營銷中心;構建美容產業體系,發展壯大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飾品交易市場。加快時尚文化產業發展,做強做大時尚傳媒產業,培育發展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壯大時尚龍頭企業,培育一批領軍型時尚企業,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
發展時尚創意設計。建設一流的時尚創意設計平臺,以溫州大學城、大學科技園等為重點,創建時尚研究院,推進學城聯動、學產聯動。依托城市有機更新和傳統工業區“退二進三”,以園區和項目為載體推動時尚創意設計集聚發展。加快溫州市大學創意創業園、國智文化產業創意園、國家級廣告產業試點園區等建設,形成未來溫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集聚區。建設溫州創意設計企業及項目孵化基地,引進和培育各類研發設計中心,扶持和發展一批創意設計工作室。營造輕工產業創意設計新優勢,突出以時尚為核心的工業設計,促進傳統產品與現代時尚元素結合,推動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工業設計服務領域延伸和服務模式升級。結合“體驗經濟時代”特點,開展個性化時尚消費創意設計服務,推進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交易、運用和保護工作。加強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建立創意設計高校教育培訓基地,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設立時尚管理學院,為時尚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為載體,加強創意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和成果應用。
推進時尚品牌集聚。培育標志性自主時尚品牌,建設自主時尚品牌梯隊,形成有特色有競爭力的著名品牌體系。依托現有“國字號”產業基地,積極打響區域時尚產業品牌。引導企業加大自主時尚品牌創新,扶持一批消費類品牌,發展一批裝備制造品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品牌,推進一批現代服務業品牌,全方位構筑城市時尚品牌群。引進國內外高端時尚品牌,完善品牌企業、品牌商品引進激勵政策,引進國內外高端時尚產品、時尚品牌、時尚企業,全面匯聚國內外一線品牌。建設國別時尚專區或國際品牌一條街,爭取國際高端品牌企業在溫設立分銷中心,促進溫州人在本地消費,推動外地人來溫消費。發揮全球溫商網絡優勢,推動本土時尚產品和品牌走向世界。
提升擴大時尚消費。打造多維度時尚消費空間,推進傳統商業街區更新提升,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融合,形成復合時尚功能。強化各類產業園區的銷售功能,打造一批特色工廠直銷街區。拓展時尚消費領域和方式,引導培育時尚消費熱點,推動時尚消費結構升級。積極申報設立綜合保稅區,加快區域性進口貿易基地建設,做強做大溫州進口商品交易市場,推進國際葡萄酒集散中心建設,擴大對國外高端時尚產品的進口和消費。創新時尚業態和商業模式,以城市商業綜合體、特色商業街為主要載體,推廣輕工“工廠直銷店”模式,積極推動消費業態多元化時尚化。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專業電子商務網站,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建設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辦好中國(溫州)國際時尚消費博覽會、春夏和秋冬新品時尚發布會、輕工產品特色展會,積極爭取世界級、國家級專業展覽落戶溫州,提高溫州時尚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以科學規劃來引領。充分發揮規劃在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中的龍頭作用,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修改,統籌考慮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因素,科學做好時尚之都建設的系統規劃,促進時尚平臺、時尚產業、時尚項目合理布局,構筑錯位互補、有機協調的多層次時尚功能體系,一張藍圖畫到底,持之以恒加以落實。
以管用政策來支持。高度重視發揮政策工具的作用,積極爭取并用足用活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政策,并堅持依法規范與突破常規相統一,從財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保障、配套建設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指向明確、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系統配套的政策體系,切實為時尚產業發展、時尚之都建設提供管用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導。
以擴大開放來帶動。加強與國際和臺灣時尚產業對接發展,積極向國家爭取建立“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推動溫臺合作發展時尚產業,打造兩岸合作交流高地。積極爭取設立“中國(溫州)韓國時尚產業園區”,大力引進韓國時尚產業,努力把溫州打造成為時尚產品進口、轉口、出口基地。
以實施項目來推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重要作用,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大“溫商回歸”和招商引資力度,形成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發展機制,從聚人氣、建配套、強功能入手,謀劃、引進和實施一批基礎性、關鍵性、引領性的大項目,做到時尚項目化、項目具體化,確保任務落到實處。
以優良環境來支撐。堅持把優化環境作為集聚時尚產業發展要素,激發時尚之都發展活力的關鍵舉措來抓,以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城聯創”、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著力改善發展硬環境;以全面實施“40項改革項目”為抓手,著力改善發展軟環境,營造優良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努力把溫州城市打造成為讓世人向往的時尚天地和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