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市長 張兵

統計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既是經濟發展的“溫度計”、社會事業的“晴雨表”,也是宏觀決策的“信號燈”、黨政領導的“參謀部”。當前,宏觀形勢復雜多變,經濟主體日趨多元,經濟運行變數增多,要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科學謀劃發展思路,都需要有準確的統計數據和詳實的統計分析作為參考依據,這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級政府必須要更加關注和重視統計工作,進一步創新統計方法,加強統計基礎建設,提高統計質量和服務水平,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統計保障。
作為科學決策和管理重要基礎的統計工作,既是宏觀調控和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黨和政府認識國情、市情和制定規劃的重要依據。
統計是分析經濟運行的前提。統計數據最能直觀地反映和評價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到哪個階段,在區域競爭中處于何種位置,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經濟發展質量如何,這些都需要通過統計數據來體現。經濟運行是用數據來表征的,我們抓經濟工作,就是要及時了解和密切關注統計數據走勢,敏銳感知數據變化,通過分析數據來認識經濟運行情況。
統計是預測未來的基礎。經濟運行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我們可以通過前一階段經濟運行的數據數理分析,判斷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趨勢,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作出切合實際的科學決策。比如,臺州市上半年以來各項指標都在逐步回升,據此就可以判斷下半年的經濟運行將趨穩向好。我們做五年規劃、預測將來人口城市化進程等等,就是在對各項統計數據分析評價基礎上,科學判斷發展趨勢,提出發展目標和對策措施,目的就是為了規避風險、更好發展。統計工作不僅僅是加減乘除,而是預測未來的基礎。
統計是揭示經濟內在聯系的科學方法。經濟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各項統計指標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做好統計工作,就要善于分析不同數據之間的相互聯系,用統計數據來揭示經濟現象之間的內在規律。只有認真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才能對經濟運行作出準確研判。比如工業用電量和工業增加值增速、旅游人數和住宿業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和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速、投資效益和非生產性服務業指標等等,不同指標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要研究清楚,才能準確把握經濟運行的整體狀況。
統計是改進工作的向導。統計反映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情況,既包含了發展取得的成效,也反映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統計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優勢和劣勢、短板和弱項,還可以分析不同因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對經濟總量之間的權重,從而找到工作的重點和關鍵。
當前,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統計數據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多,也充分認識到了統計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認識誤區,需要加以澄清。
誤區一:認為抓統計是舍本逐末。有人認為,統計是對當前經濟運行的數據計算,工作內容無非是數字的加、減、乘、除,非常簡單,沒有必要花太多精力在統計上。特別是各級政府重點應該抓實體經濟發展,而不是抓統計數據,抓統計工作是舍本逐末。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一個地方發展關鍵靠實體經濟,這句話沒錯,但有所欠缺。經濟工作與統計工作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并不對立。統計數據反映經濟運行,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更清楚摸清經濟運行情況,從而指導經濟工作實踐;通過對數據的研判,更好地把握經濟規律,在更高層次上推進經濟更好發展。抓統計是搞好經濟工作的起點,是抓經濟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未雨綢繆,不是舍本求末。
誤區二:認為統計只是統計部門的事情。統計指標很多,統計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很多部門都有責任。國民經濟核算涉及幾十項指標,包括工業、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建筑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其他服務業等,很多數據是部門采集、提供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監測評價所需的基礎資料,許多是部門提供的;統計調查單位的新增、變更等原始名錄來自部門政務信息;企業的財務制度、用水用電等統計基礎狀況也與部門行業管理有很大關系。各部門只有密切配合、齊心協力,才能做好統計工作。
誤區三:認為當前統計數據水分較多。受地方發展考核、統計方法制度和社會誠信環境影響,當前的部分統計數據并不能完全準確反映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有些人據此認為統計數據水分較多。這種看法是對統計方法不了解所致,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統計制度實施后,統計中間環節全部取消,人為干擾大為減少,總體上講,統計數據是反映經濟發展趨勢的。當然,統計數據不實的問題短期內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的,這既有虛報成分,也有漏報成分,在某些中小企業甚至漏報的比重更大一些。特別是在臺州這樣一個民營經濟占絕大多數的城市,一些企業由于擔心報多會加重稅賦,少報的多,而虛報的少。這些問題要通過加強統計執法和統計基礎規范化建設,逐步加以解決。
誤區四:認為基層統計工作沒有價值。統計數據的價值和作用,只有通過最終統計結果才能體現。而面廣量大的基層統計工作只是整個統計大樹中的細小根須。一些基層部門錯誤認為統計只是為上級宏觀決策服務的,看不清統計對政府工作的直接幫助,從而認為基層統計沒有價值。實際上,基層統計工作才是整個統計的基礎,是保證數據質量的關鍵所在。一方面統計的所有數據根本上都是來源于企業和調查單位,而且統計工作的業務性很強,如果基層統計工作不扎實、不深入企業開展業務指導,那么統計數據質量就很難保證,統計結果也就缺乏權威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通過統計人員的深入調研、指導,可以及時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形勢和問題,直接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統計工作的最終目標。要強化“服務是統計工作第一要務”的理念,堅持以統計數據質量為中心,不斷增強統計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加強經濟運行監測,進一步提高統計服務黨政機關、服務社會公眾、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將統計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及時了解和分析統計數據,解決統計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配強班子,統計局班子和鄉鎮(街道)統計中心負責人一定要配強,要有專業水準,要有責任心。要加強統計力量,特別是要加強鄉鎮統計工作力量,鄉鎮統計中心不僅要負責統計工作、履行好統計管理職責,而且要和工辦同志一起,深入企業和統計調查單位,為企業提供更多服務。要健全網絡,特別要重視企業統計員隊伍建設,尤其是實行聯網直報后,企業統計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統計數據質量。要強化保障,加大對統計員、統計干部培訓的經費保障。
二要認真學習統計知識。強化統計業務知識學習和培訓,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學習統計知識,重要的是學以致用,根據統計數據揭示的問題改進工作,精準發力,查漏補缺,補齊短板,推動發展。
三要切實改進統計質量。要加強企業統計工作規范化建設,督促企業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保障統計數據真實可靠、應統盡統。要采取措施打消企業顧慮,促使企業如實申報統計數據。及時掌握動態,加強監督檢查和調研指導,爭取工作主動,防止統計數據大起大落,避免出現季末沖高現象。對明顯不合邏輯的數據要多問為什么?對出現的問題,該糾正的要糾正。
四要條塊結合抓好統計工作。市級職能部門要認真分析研究涉及本單位的主要統計指標,關注動態走勢,研究出臺政策措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規范統計行為,確保應統盡統。各縣(市、區)要堅持守土有責,夯實基層統計基礎,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和考核辦法,確保各項統計職能落實到位,不斷提升統計服務水平。建立政府統計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對統計業務進行交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不斷提高統計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