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中國大媽”到底是誰?
有人說,中國大媽“懂經濟”,抄底黃金、轉戰比特幣、瞄準國外房產市場;有人說,中國大媽會娛樂,沒事跳個廣場舞、呼朋引友去旅游;有人說,中國大媽精力充沛,家庭財權一把抓、日常家務沒少干、一家大小安排妥;還有人說,中國大媽“夠精明”,柴米油鹽算得精、國家大勢看得清……
對于各種傳言,一夜“爆紅”的“大媽”們又是作何感想?為此,《新民周刊》近日采訪了多位不同類型的“大媽”,來聽聽中國大媽自己說。
大媽說,她們曾經為事業奮斗不止,雖然如今容顏漸老,但畢竟只是人到中年,不甘心生活在平庸狀態;大媽又說,她們有知識,也有追求,盡管有時免不了有些“摳門兒”,對“免費”缺少抵抗力,但倒也很仗義,富有公德心和正義感;大媽也說,她們為人熱情,凡事喜歡找個“搭子”,常常因為一個共同的愛好就能聚在一起,從陌生到熟悉;大媽還說,她們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滿足,只要有個地方能讓她們好好地說說話、聊聊天就會很開心……
大媽就不能高消費?
“中國大媽‘搶黃金?姑且不論真假,這種說法本身就暗含一個感覺:好像‘中國大媽就不應該買黃金,‘中國大媽就不應該高消費。”采訪伊始,剛過50的徐燕就為購金大媽打抱不平。“大媽們辛苦大半輩子,趁帶孫子之前享受一下,不是應該的嗎?社會應該鼓勵‘大媽們花,而且是多花,這是女人的天性,大媽也是女人啊!”
“我們這個歲數的人,多少有點危機意識,怕有事。當年不讓私人買黃金,現在允許了,大家就想存點,總比存紙幣強。在我們的觀念里,黃金就是保值的,你不要看它這一段時間的表現,你得看十年、二十年后值多少錢。就算沒有升值,留給兒女也可以。”
在徐燕看來,現代大媽頗具經濟頭腦,“畢竟錢放在家里生不出錢。”身為銀行職員,徐燕在工作中確實見過不少中老年女性來柜臺咨詢或辦理理財產品。
“但大媽只是客戶中的一部分,大叔和年輕人也不少,只是買賣的產品不同而已。”徐燕表示,比起激進的年輕派,媽出手“穩”字當先,“像我這個年紀的人,多少手里都有些閑錢。除了存銀行之外,我也會在我們銀行買些固定利率的理財產品,當然,還會再買點紙黃金,來優化我的資產配備。”
不過,徐燕坦言“大媽”的“本性難移”,一聽到什么“消息”就特激動,結果“買什么跌什么”,好在投入不多,“放在里面總有一天能漲回來”。
據徐燕介紹,丈夫之前在單位擔任領導,兩人的收入比起當地的普通水平確實優越了不少。于是,早早地攢夠了錢,在朋友的攛掇下把房子買好了。“看看如今的房價,這是相當明智的決定。”說到此處,徐燕難掩自豪。
“現在,女兒長大了,丈夫也退居二線,家里沒什么事,給女兒的嫁妝也存夠了。我就跟朋友每年利用國慶和年假出去玩幾趟,歐洲、美洲、日本都去過,也吃過各地美食,買點名牌。”52歲的徐燕自詡“時髦大媽”。
“很多人覺得錢都要給孩子留著,這我不同意。因為你快樂了,孩子才快樂;看到你到處去玩,孩子才會放心。”在國外,她看到外國大媽都在度假,可身邊的“中國大媽”呢?為數不少都在家帶孩子,當保姆。按說大媽應該是最有消費能力的人,“咱們都把這種需求給扼殺了。”
“所以我覺得,社會應該鼓勵‘大媽們消費,但要讓她們謹慎投資,因為投資并不是她們擅長的事情。”徐燕說。
廣場舞惹誰了?
11月底的上海,氣溫已經低于10攝氏度,清晨的楊浦公園內仍舊聚集了不少前來鍛煉的人,跳廣場舞的阿姨們顯然是這里的主力軍。
多支隊伍分散在公園內的各個空地上,伴隨著迷你音響里傳出的激情昂揚的樂曲,整齊劃一地跳著各自的舞步。
來到相約的地點,記者一眼就認出了舞群中的王萍。身著玫紅色的短款修身外套搭配黑色窄腿長褲,王萍站在前排,帶領著幾十號人舞動。
王萍是這支隊伍的組長之一,也是編舞老師。這支舞隊已經成立了七八年,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近80人,“除非天氣的原因,我們每天7點到9點都會在這里跳上兩小時。成員基本上都是住在附近退休的阿姨。”
長相酷似演員凱麗的王萍盡管已經58歲,身材仍舊保持得絲毫不輸給20多歲的年輕人。說起跳舞的初衷,王萍坦言,是為了健康,“家里有糖尿病的遺傳史,父親就是因病去世的。所以,就想著要堅持鍛煉,起初去跑步,但后來因為腰椎不好,就改成跳舞了。沒想到一跳就是十年。現在,六個兄弟姐妹中,就我一個人沒有糖尿病”。
遠在上海另一頭甘泉公園的周慧,此時也正在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和王萍一樣,53歲的周慧也是廣場舞的愛好者,除了早晨,她晚上還要再去別的地方多跳一場。
“退休之后,老公和兒子都在外面上班,白天留我一個人在家。現在又不像以前,鄰里間基本只是點點頭,平時沒人說話,整天對著電視機,有時感到很孤獨。”周慧抱怨道。
久而久之,無論是在精神還是身體上都會出現問題。周慧回憶道,有一次她出門買菜,竟然被一個80歲的老太太撞倒在地,“就是這一撞把我撞醒了。我意識到必須走出去,鍛煉身體。”
正巧當時,周慧受到了一位熱心的廣場舞阿姨的邀請。“跳舞的阿姨其實都很熱情的,只要你想跳,不管認不認識,都會很歡迎,也會耐心地教你。”周慧說,自從跳了廣場舞,自己像是找到了“組織”,跳舞的時候相互鼓勵、相互配合;休息的時候一群人還會拉拉家常,談論健康、社會變化、流行趨勢,以及如何處理婆媳關系。
“我們雖然上了年紀,但也不是七老八十,也會買一些漂亮的衣服,跳舞給了我們展示美的場合。”周慧透露,每天出門前,她都會精心打扮一番,“最關鍵的,跳得好大家才會更認可你,讓你做領舞。這也是一種小小的滿足感,自信也逐漸找了回來,人也就跟著年輕了許多。”
王萍也說,隊伍里的成員從不認識到了解,如今都成了要好的“老姐妹”,有時會約出去逛街,每年還會組織旅游,“過年大家還要一起出來吃年夜飯,表演節目,展示才藝;要是有誰生病或者遇到困難,大家也都會義不容辭地給予關心和幫助”。endprint
最近,電視、報紙上一些有關廣場舞大媽的負面新聞,讓她們感到憋屈。王萍說,其實廣場舞大媽中的多數還都是較有素質的,“有誰存心想擾民?我們都會盡量找居民區之外的公共場所。今年年初,上海規定公園內要控制喇叭音量之后,我們也立馬換了小的音響,這些都是大媽們自掏腰包解決的”。
周慧說:“說到底還是城市里寸土寸金,許多隊伍在一塊場地,幾個喇叭放著不同的曲子,才成了噪音。有人建議我們做其他運動,比如慢跑、快走等,這路面凹凸不平不說,車子多吧,尾氣毒吧,關鍵還是不喜歡;也有人建議讓我們戴耳機,這也不現實。一來沒了集體跳舞的氛圍,二來耳機阻斷了互動。我們跳廣場舞圖什么,不就是享受一邊跳舞一邊交流的快樂嘛!”
在周慧看來,她們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政策的“受害者”。“現在年輕人都流行晚婚晚育,沒有第三代讓我帶啊!如果家里有了小孩,很多人都不會再有那么多空出來跳舞了吧。”
說走就走的退休人生
快60歲的孟欣早年在單位也算是個領導,后來自己開公司,可謂是事業成功的女強人,家里商品房買了多套。但像她這樣的“大媽”似乎更享受退休后的悠哉悠哉狀態。
“女人工作一輩子,照顧家庭。等到孩子長大后,又要盯著他們結婚生子,幫忙帶小孩。這些都是過去的理念了。大家應該各有各的生活,如果你硬貼上去,過多干涉孩子的生活,保不準還會被嫌煩。”孟欣認為,每個年齡段要活出每個年齡段的精彩,內心的快樂要靠自己去調整,“錢是永遠掙不夠的,但年輕的時候仍然要努力去掙,為的就是在退下來后,能過上相對有尊嚴和有質量的生活,但絕對不能是奢靡。”
當子女完成學業,選擇留在國外發展后,孟欣也選擇了卸下負擔,不再拼搏。但她堅持“退下來的知識女性,不能被社會甩掉,要篩選性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旅游就是“了解外面”的最好方式。
如今的孟欣已經算得上是個名副其實的旅游達人。去年國慶,她和老公就約上三五好友去美國做了一次40天的深度游。
“現在的我更偏向這種深度游的方式,從行程的安排到后來找旅行社預訂,整個過程都是由我親自完成的。”孟欣告訴記者,年輕的時候也去過美國、歐洲等地,但基本都是公務,更多是走馬觀花,不能深入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現在不一樣了,可以自己提前做攻略,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老公對軍事感興趣,孟欣就在這次的美國之旅中安排了西點軍校之旅;她想去百老匯看場音樂劇,就早早地在網上預訂了《劇院魅影》的門票;有朋友從事傳媒,她便帶著他們上哥大參觀……一圈走下來每個人花了8萬多元。
“所謂窮家富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出去旅游就不要學年輕人那樣窮游了,第一是考慮安全,第二是舒適性。再接下來則是滿足心愿加體驗,逛想去的景點,吃當地的美食。”孟欣說,現在她基本都是和朋友,共六個人一起出游,“大家的經濟能力都差不多,消費觀念也接近,這樣才能走到一起,成為固定的旅游搭子”。
孟欣告訴記者,雖然她們會在國外租車,但這僅限于城市間的移動。更多的時候,她喜歡用腳走著去感受和體會,“幸好我們體能都不錯,腳力非常好”。
孟欣的國外游中,購物行程雖然有,但不會太多。“我不太會去買奢侈品,而是會去買一些自己喜歡,國內又沒有的東西,像是珠寶之類的。當然,我也很注重健康,所以每次去國外,還會買很多保健品。”
除了每年固定的國外旅游,孟欣和老公也喜歡在國內逛逛,時間起碼一個月。與國外游不同的是,孟欣在國內不會找旅行社,也不會提前訂票、做攻略,更多的時候是“說走就走”,“想出發了就去訂機票,無非就是有沒有打折機票而已,不在乎這點錢。而國內一般四星級的酒店也隨時都能訂到。”
孟欣和老公就曾背著兩個雙肩包,從上海出發,到云南、成都、重慶、武漢、長沙等地玩了一圈,“長期旅行帶不了很多行李,好在現在快遞發達,到了一個地方就把多余的東西寄回家。在國外也是,我們一般就兩個箱子,走一路寄一路。”
孟欣說,旅游就是要輕松愉快,“要趁自己體力還不錯的時候,盡可能地多去遠的地方看看”。
目前,她已經在計劃下一個目的地,美國東北部、加拿大、北歐的一些國家都在她的考慮范圍之內。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
61歲的范紅是新上海人。2010年,為了照顧家庭,她來到上海與女兒一家一起生活。平時,忙于帶孫子、做家務的她睡眠經常不足。
“突然有一天,我停下手里的事情,看著鏡中的自己。1米55的個子,當時的體重竟然高達146斤。糖尿病、冠心病就像洪水猛獸般襲來。”范紅意識到她這種是病態的胖,必須要做出改變。
范紅開始做起了運動,但每天晚上半小時的慢跑根本不起作用。無奈之下,范紅找到了一家專業的減肥機構。
“那里提倡健康飲食,合理運動。不需要節食,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起到減重的作用。”范紅覺得這樣的方式才最適合中老年人,“一來我們平時要做家務,根本餓不起。二來那里不像一般的減肥公司漫天要價,性價比非常高”。
至此,范紅慢慢養成了邊吃東西邊記錄的習慣,“記下每餐吃下多少棒點(該機構計算食物熱量的單位),對照自己每天的份額。再加上每天走上一萬步,幾個月下來的效果非常明顯。”
范紅一共減了38斤,原來的衣服對她來說都成了“借來的”,“重新買衣服要花一筆錢,但能瘦下來,我還是很高興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在于你的年齡。”現在朋友都說,范紅看著像只有四十多歲的人,皮膚好得像“打過針”。
大媽們在美容以及健身上花錢從來都不會手軟,趙娟就是這樣一個健身加美容狂人。
趙娟40出頭,是一名全職主婦。“老公長時間在外面打點生意,家里的家務又都有保姆來做,我又沒有孩子,總得找點精神寄托。”
就這樣,上健身房鍛煉變成了她的工作,每周五天,雙休日休息,朋友都調侃“上班打卡都沒她那么準時”。趙娟樂在其中:“我原先那個做美容的地方,就有健身房。我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上兩節瑜伽課,上完有時還能再做個臉,健身美容兩不誤。”endprint
雖然辦卡花費上萬元,但趙娟覺得,只要錢花在刀刃上,那就是物有所值。“你看,我穿著緊身衣,都沒有一點小肚子。”
趙娟有空還會去做做美甲,沒事在家里也會給自己做個艾灸或請人上門做個按摩。“做女人就要對自己好一點。”
(盡管大媽們都很愿意配合采訪,但出名本非她們的本意,只是想傳達她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展現現代大媽的精氣神。因此,應受訪者要求,本文中的人物均采用化名。)
你怎么看“中國大媽”?
A.“中國大媽”是褒義詞,她們是重要的消費大軍
940票(13.3%)
B.她們素質不高,擾民、吵架又搶貨
3645票(51.6%)
C.她們懂得享受生活,但社會提供給她們的服務太少
563票(8.0%)
D.我鼓勵自己母親消費、享樂,做快樂“中國大媽”
1917票(27.1%)
電視劇中的人氣大媽
電視圈里流傳一句話:要想紅,先虜獲大媽的心。而一批四五十歲的女明星又以精湛的表演成為家庭題材電視劇中的人氣大媽,迎來了自己演藝生涯的第二春。
質感美女“中年變身”
■代表人物:凱麗、潘虹
在電視劇《寶貝戰爭》中,觀眾驚奇地發現,劇中嬉笑怒罵、大打出手的張媽媽,竟然是《渴望》中的“劉慧芳”。之前的《裸婚時代》中,凱麗就利用童佳倩的母親這一角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麻辣勁。
凱麗較早涉足惡婆婆角色是從電視劇《中國家庭》開始 到了最近熱播的《咱們結婚吧》,因為觸及到恐婚、剩女、相親等時下社會熱點話題,引發觀眾爭議。片中,凱麗更是升級為“強勢媽”,為女兒婚事操碎了心,有時甚至有點神經質。
從《雙面膠》開始,潘虹就走上了“婆婆媽媽”的路線。在《當婆婆遇上媽》中,潘虹更將一個惡婆婆詮釋得讓觀眾恨得牙癢癢,被網友推上熒屏“十大惡婆婆”之首。曾經的質感大美女潘虹已經成了“婆媽”專業戶,《雙面膠》、《當婆婆遇上媽》之后,豪門情仇劇《女人的戰爭》和新劇《新上門女婿》中,潘虹都演了類似的角色。
各方“女神”轉換舞臺變大媽
■代表人物:宋丹丹、何賽飛、蘇小明、王麗云
宋丹丹是北京人藝的資深話劇演員,之前她最為觀眾所熟知的是春晚上的喜劇小品。這兩年宋丹丹轉換舞臺成了“搞怪丈母娘”,在多部電視劇中出演頗有喜感的婆婆或丈母娘。有觀眾說,宋丹丹在《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中扮演的“咆哮丈母娘”,讓這部劇十分富有生活情趣。
其他通過轉換舞臺成功飾演婆婆媽媽的演員,還包括何賽飛、蘇小明、王麗云等。
三部《娘家的故事》,讓觀眾對演員何賽飛扮演的惡婆婆李秋萍印象深刻,據說在拍該系列第一部時,何賽飛扮演的惡婆婆曾在劇中吵架吵到缺氧,何賽飛的惡婆婆名聲就此遠揚。在成為惡婆婆之前,何賽飛曾是一名專業越劇演員,在越劇電影《紅樓夢》中扮演妙玉。
《奮斗》中楊曉蕓的媽媽,《我的青春我做主》中霹靂的媽媽楊爾,《北京青年》中權箏的媽媽,這是演員蘇小明這幾年為人熟知的角色。其實,55歲的蘇小明之前的身份是一名大紅大紫的歌手,其代表作是《軍港之夜》。
王麗云的名字許多觀眾也許并不熟悉,但提到電視劇版《手機》中的呂桂花、《幸福像花兒一樣》中白楊的媽媽、《丈母娘來了》中的王老師,《岳母的幸福生活》中的岳母張慧玲,很多人會恍然大悟,原來是她。王麗云還是青年演員車曉的媽媽。作為總政話劇團的資深演員,王麗云主要活躍在話劇舞臺上,被稱為“軍中話劇女一號”,這幾年影視作品中飾演多個媽媽和岳母角色,讓王麗云走紅。
當年花旦如今成“惡婆”
■代表人物:王姬、汪明荃
現年65歲的汪明荃是香港演藝界的全能藝人,正當人們以為她退出演藝界的中心位置時,這幾年她又以兩部《我的野蠻婆婆》風生水起,當年的花旦成了惡婆婆。
《我的野蠻婆婆》以清代為背景,其中婆媳大斗法的戲碼,和內地婆婆媽媽劇有相通之處。該劇是汪明荃第一次出演喜劇。在《我的野蠻婆婆2》里,汪明荃不僅繼續惡婆婆戲路,還成了時尚女魔頭,出盡風頭。
當年的花旦如今熬成婆的還有內地女星王姬。近年來,王姬演了不少媽媽、婆婆的角色,包括《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婆媳拼圖》里的麻辣婆婆等,“人到中年,承上啟下的角色比較多。”王姬對這個問題看得很淡,“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精彩。”
沉寂多年“狠角色”出山
代表人物:李勤勤、張小磊
電視劇《雙城生活》中的上海“清咖婆婆”楊曼莉讓演員張小磊火了,片約不斷。張小磊成名很早,早在1985年,她就在電影《相思女子客店》中成功塑造了女店主張觀音,并因此獲得金雞獎提名。隨后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里,張小磊下海經商,復出演藝圈之后,演了不少電視劇,但并沒有大火。
而在《當婆婆遇上媽》中,能制服惡婆婆的,只有李勤勤演的那個看上去很市井,卻極有生活智慧的羅佳媽媽。李勤勤在《皇城根兒》、《小井胡同》、《大宅門》、《我的丑娘》中總出演厲害角色,在《當婆婆遇上媽》后,李勤勤走紅。她坦承,找她的戲都是想讓她演“狠角色”,她笑稱:“誰讓我長得兇。”
“外國大媽”也瘋狂
印度
印度在黃金下跌時同樣出現了一波搶金潮,在印度最大的黃金市場孟買,4月16日和17日兩天,“印度大媽”平均消費了4噸黃金,比上季度每天平均1噸的消費量上漲了4倍。印度民間的黃金儲備量十分驚人,民間黃金儲備(含黃金飾品)高達1.5萬噸,占世界黃金總量的10%。相比而言,印度官方黃金持有量僅557.7噸。
美國
亞洲之外,“美國大媽”也一樣熱愛黃金,今年以來,美國鑄幣局1/10盎司的金幣銷售同比增加了118%。據路透社的消息,自2009年以來,由于需求激增和庫存有限,美國鑄幣局日前首次暫停了1/10盎司金幣的供應。“迪拜大媽”也愿意出高價獲得1公斤的金條。
日本
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日本家庭擁有的財富總額逾1500萬億日元,其中超過55%為現金及銀行存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投資資產。
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日本政府決定從20世紀90年代起長期執行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和中國一樣,日本家庭財政多被太太主導,出于對存款零負利率的不滿,太太們開始把目光轉向利率較高的外匯、外國債券和其他海外資產。由于渡邊是日本常見的姓, “渡邊太太”就成了這些投資外匯資產的日本大媽群體的代稱。
當日本大媽紛紛殺入外匯市場時,幾乎一夜之間就成為全球外匯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據估算,她們約占東京現貨外匯市場成交量20%-30% 。
讓交易商印象深刻的是,“渡邊太太”們意志堅定,無論何時,只要日元暫時走強,她們就會利用機會低價購買更多外國資產。在銀行和券商門外排隊的“渡邊太太”人數,成為日元走勢的一個晴雨表。就在拿高薪的外匯交易員們猶豫不決之時,“渡邊太太”已將獲利兌現,并開始博得投資天才的美名,甚至一些職業外匯管理人都開始追隨她們。
2006年7月日本結束零利率政策后,日本大媽的炒匯生意就越來越難做。 美國、澳大利亞等國不斷降低利率,失去高息貨幣魅力,日元成為重要避險貨幣,資金流向日元導致日元步步走高,“渡邊太太”開始遭遇虧損。
最近幾年,日本社會進入變革轉型時期,日本大媽出現了分化,老一代的“渡邊太太”開始退出市場,而年輕的“渡邊太太”,由于缺少投資資本和膽識,已經掀不起風浪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