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堅
年終到,凡此之時,年度“字、詞”的評選甚是熱鬧,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無不如此,得益于華人、漢字無處不在,“年度漢字”尤熱?;叵胫袊囆g界,該哪個詞語最能總攬全年神經?
知名市場咨詢公司益普索年終公布一項調查,顯示71%的受訪中國人認同“金錢等于成功”,這一比例高于全球平均值34%一倍多,被解讀為“中國人最現實”。盡管有專家出來圓場,采摘古已有之的儒雅典故保住國人的尊嚴,但本年度漢字“房”字出爐,像火熱的“一座大山”堵住了專家的嘴巴。別說炒房族,就是那一個個排隊倒下的貪官,哪個不是“房多為榮”的?
“錢”像那只2013藝術界年度動物“大黃鴨”,讓人生愛,又讓人怕俗,但“愛錢”畢竟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只要愛得正道——所以關鍵也是是否愛得正道?;趯@個意思的玩味,我認為同樣逃不脫“最現實”的藝術界,年終詞語可以選“資本”。
一直陷于“人傻,錢多”嘲諷中的中國人,藝術市場上的風風火火真的有點不甘人后,2013年度霸占藝術輿論頭條的關于“資本”的故事、事故多的是,譬如:年中7月有人以“夏天里的一把火”燒撩人心,事故“燒的不是心跳,是資本”,到年末,同一撥人已經在講“首只當代藝術品基金完成募集”;過億的“最后晚餐”還在回味無窮,“兩個小孩”立即也以過億身價登場爭寵,這是關于資本大佬的故事,時髦地說是藝術版“土豪鍍金”;798的二房東之爭和畫廊外逃、宋莊的小產權房之爭和藝術家外逃,無不與“錢”和生存有關;錢鐘書楊絳書信險遭上拍,是私人情誼可不可以“賣錢”的爭議;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本來該以藝術說事,卻也轉換成“資本”話題;最具戲劇性的都在年末上演,93威尼斯雙年展“丟畫”事件正向“貪錢”故事版本述說著,新近才上位的藝術投資家沈桂林不甘寂寞橫空搶位,帶著10億玩起了“失蹤”,硬是讓他打造的那條“美麗道”像是一條藝術資本無歸路……正當此時,財經媒體“年度藝術贊助人”選拔拉開序幕,盡管我們的贊助人不像贊助,更像買賣、倒賣、炒賣,反正,藝術戀著“資本”,“資本”也戀著藝術,好像唯一繼續忘著“本體”。
這些故事、事故,說是圍繞著“資本”、“錢”展開講述的,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正常,符合資本既充滿誘惑也充滿風險的本性,但本質上可能跟根本權利——對權利的維護、彰顯或者侵犯——有關,這必然涉及什么是正道的問題。若是正道,何須“跑路”?正由于這個疑惑,就是年末最后一天讀到“國資”即將登場開講的故事:“國家藝術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中央財政已計劃投入專項資金20億元接受申請扶持藝術創作”,我也擔心像“科研基金”那樣總是發生“國有資產流失事故”。民資、國資還不算,一場《功甫帖》真偽的曠世奇爭,把讓人生疑的“資本會否泡湯”這種事,跟“外資”主角——蘇富比——扯上了關系。2013年,國際兩大拍賣巨頭蘇富比和佳士得在中國大陸獲得拍賣執照,大動作排兵布陣開啟,宣稱世界“資本鱷魚”入關進池。
藝術不給力,資本當主角,這一年,藝術故事的核心內容頗讓人添愁。這一年,資本發愁的故事也在全國人民中講述,最著名的是“比特幣”,這一幣事講得是愁得化不開了,于是后來來個“娛樂升級版”,“狗幣”借冷笑話登場??粗八囆g貨幣”、“藝術證劵”、“藝術信托”等像是很快就成金融領域的專有名詞,我猜,咱中國人下一個玩物會不會是“藝幣”?
據說,英文媒體中,“中國大媽”的漢語拼音已經是一個可以通用的英文單詞,就等著收進牛津詞典了。“藝幣”的英文我也想好了,兩個詞連起來,好吧,祝:諸位偕“Dama”,新年“Artcoin”廣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