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院長 史平彥
大雁塔,古都西安的地標。距此東南方向10 千米的地方,一個航天產業新地標——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產業新區悄然而起。作為中國航天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它將引領著中國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產業由此走向世界。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和國家戰略方針的調整,航天事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宇航市場需求飛速增長。密集的研制、發射任務與緊張的研制周期對西安分院的研制生產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型號研制模式和有限的產業化能力已很難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實現研發與批生產并重、型號與產品雙維度管理成為西安分院發展的必然趨勢,集基礎理論研究、研發、設計、仿真、測試、集成和試驗驗證于一體的航天高科技產業園區便應運而生。
歷時5年統籌規劃和全面建設,一個高科技、現代化的科技園區逐漸形成。

自2009年起,西安分院始終以開放的、國際化的視野,站在“持續引領專業技術發展,成為中國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和天基信息系統研發、集成的核心力量與主體,空間信息系統核心部件的產業化基地,軍民融合的骨干力量”的戰略高度,逐漸明晰了戰略目標。同時按照“構建系統優化、資源集約、核心突出”的產業能力布局思路,大力推動著西安分院的“三地五區”建設,實現由單一區域向“一個核心、四個支撐”的組團區域過渡,為戰略目標實現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氛圍。
一個核心,即航天科技產業新區,集總部辦公、產品研發、系統總體設計和集成、軍民融合產業化等眾多功能于一體。新區由總部辦公與研發區、衛星有效載荷系統集成區和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區三部分組成。前兩個部分致力于引領和帶動我國載荷與天基測控系統的技術潮流,為西安分院開展技術研發、系統創新、對外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組織國際學術會議等奠定基礎。未來建設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區立足于引導衛星地面應用市場需求,是實現軍民融合產業化發展的聚集區。
四個支撐分別為生產制造基地、有效載荷試驗驗證中心、北京研發中心和上海研發中心。生產制造基地作為西安分院產品研制中心,承擔著衛星有效載荷新工藝研發、核心產品生產制造與測試的任務。有效載荷試驗驗證中心是中國唯一的全面覆蓋有效載荷系統測試和大型演示驗證的基地,核心業務涉及到通信有效載荷星間鏈路、星座組網等領域的系統性能測試與技術驗證。北京和上海的研發中心作為西安分院技術開發合作、引進外部科研人才的平臺與紐帶,承擔著新技術、新領域的先期開拓以及與上級及用戶進行技術交流和溝通的任務。
經過多年努力,“三地五區”產業格局初步形成,西安分院具備了每年為40 顆左右的衛星配套有效載荷分系統的能力,并顯著提升我國在有效載荷領域的系統級創新能力、系統集成與試驗驗證能力、軍民融合產業化能力,大大增強西安分院國內外市場開拓的核心競爭力。
西安分院的宇航型號科研生產管理經歷了多次的探索、改革與升級,新區的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推進科研生產管理改革進程,從責任體系、項目管理、產品管理及外協管理等各方面帶給西安分院從內到外多個層面的新轉變,使產業化轉型再次實現新的飛躍。
根據科研生產流程的新特點,西安分院建立起“機關抓統籌、總體部抓型號、研究所抓產品、制造中心抓生產”的責任體系,重點突出研究所對單機產品的管理責任主體,發揮其在產品開發、工程化及市場銷售方面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了型號計劃制定到作業層面的管理模式,分別制定型號計劃、產品計劃與生產計劃,強調各級計劃對接以及各層面統籌,從而提升了計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西安分院轉變以型號驅動為主的管理模式,推進產品管理組織模式的深化改革,成立了有源部組件、無源部件與微波開關、微波功率部件等事業部,統籌加快3 條產品專線建設,打造專業化產品公司。組建國產化部組件應用驗證中心,開展高可靠性的驗證技術研究,建立產品應用驗證機制。在新區建立電性件生產專線,推進新研產品與成熟產品的生產線分離,構建產品快速研發驗證通道。細化設計師隊伍專業分工,加速向項目管理與產品管理并重的模式轉變。
同時,結合“三地五區”產業格局,按照“掌握核心、廣泛聯合”的思路確定外協管理的策略,統一實施外協產業鏈規劃布局與建設,鞏固重點外協供方的戰略合作關系。
在新區建設過程中,西安分院一直堅持通過建設與國際接軌的數字化園區實現從管理模式到體制機制、再到科研生產模式的轉變,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其中數字化是新型科技企業的重要標志。
新園區建立了統一軟硬件資源的云計算環境與平臺,涵蓋超算中心、虛擬發布工具體系和數據存儲資源池,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共享。同時加強數字化設計仿真能力的建設,以提高產品設計質量,縮短研制周期。另外,還大力推行“數字化”制造,在優化業務流程的同時,又能夠有效控制圖紙版本,保障產品質量。
目前,西安分院數字化園區的基本網絡和平臺已經建好,正以信息化手段逐步推動管理創新。以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平臺為基礎,全面提升基礎技術管理與研制協同能力。管理信息化現已覆蓋到生產制造及綜合經濟業務全流程,打通了各部門間業務活動銜接的數據鏈路。數字化園區已形成萬兆主干、千兆到端的高速涉密網絡,建立了數字化信息發布、安防監控、門禁、一卡通和停車等智能網平臺。作為園區核心的數據中心,從管理手段、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上有了質的飛躍。
西安分院新園區的4 個主題文化廣場——英才廣場、豐碑廣場、智慧廣場和碩果廣場正在按規劃進行建設,取“才豐智碩”之意。整個園區文化氣息濃厚,將充分展示西安分院49年發展的文化積淀和新時期探索轉型升級的改革風貌。
西安分院新區人性化設計獨具匠心,員工在工作中隨時都可感受到。在會議中心,可提供行政匯報、學術交流、集同工作、圓桌交流、無紙化會議、視頻會議等多種功能,每一個參會者都能感受到量身定制的服務。各研究所借鑒國外“圓桌”會議方式建立了各自的協同工作室,以活躍交流氛圍,激發創新靈感,提高溝通效率。國際交流中心集對外學術交流、國際會議組織、基礎學科研究、圖書資料查閱于一身。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神舟學院簇擁其間,為中外交流、國際合作搭起了橋梁,也為吸收和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及水平的高層次人才搭建了平臺。
西安分院在為員工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外,還將食、住、行等保障條件全面精心考慮,體現了濃厚的人文關懷理念。具有國際化思路、現代化作業流程和凸顯中西合璧的餐廳滿足了國內外及天南海北的員工享用到符合口味的美食。正在建設的專家公寓將為后續來到西安分院進行長期學術訪問和技術交流的國內外專家提供生活便利。
新區投入使用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將承擔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不斷創造新的輝煌,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