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趙林 連宇 劉毅 伊文思 余謙虛
近年來,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航天型號面臨多型號并舉、高密度發射的形勢。目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研型號數量已創歷史新高。發射任務和在研型號數量的大幅增長,對現有的科研生產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全院集中力量研制數顆航天器,研制計劃相對穩定,風險小、共性問題少,但傳統模式僅著眼于當年的生產任務和計劃的完成情況,缺乏對型號全生命周期的管控。隨著發射及在研型號數量的增加,物資需求多、資源沖突多,人力、設備等均需得到良好的調配,若仍著眼于年度計劃,則容易發生因各種潛在沖突導致大范圍的型號延遲情況。因此,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現有的形勢,必須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里程碑計劃滾動管理模式。
按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從事后處理向預防管控轉變”的要求,為深入貫徹“提前抓,科學干”的工作理念,研究院依據型號研制任務總要求和研制合同等輸入文件,組織各型號梳理全生命周期里程碑計劃節點并錄入科研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實施“當年計劃嚴格考核,后續計劃指導生產”的計劃滾動管理方式。同時,依據型號全生命周期計劃指導各單位提前進行任務綜合策劃、識別瓶頸和短板項目、開展物資儲備、實施能力建設等工作,實現型號研制生產的均衡管理,確保型號全生命周期計劃有序實施。
滾動式計劃是一種動態編制計劃的方法,在每次編制或調整計劃時將計劃按時間順序向前推進一個計劃期,即向前滾動一次,以保持計劃的連續性。
針對航天型號,則應以型號研制任務總要求或研制合同的要求為最終目標。所謂型號研制的全生命周期,是以型號啟動研制為開始,以完成發射為終點。各總體單位組織型號項目辦公室進行型號項目策劃,梳理型號研制過程中的轉階段、重大測試及試驗等關鍵項目作為型號研制全生命周期的重大里程碑節點,以半年為周期對計劃進行重新調整,實施滾動管理,確保型號研制目標的最終實現。研究院里程碑計劃滾動管理的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里程碑計劃滾動管理模式
研究院結合在研型號的研制總要求及未來型號發展趨勢,在組織各型號項目制定年度科研生產計劃的同時,發布未來型號發射預示。組織各型號項目先期開展策劃,通過計劃信息管理系統在全院范圍內發布。以半年為周期更新型號里程碑計劃,指導全院各單位提前開展生產能力與任務匹配性分析。同時,為保障多型號任務的成功,從物資保障、組批生產、能力建設等方面健全計劃管理機制,均衡生產計劃,確保系統、分系統和單機產品有序生產。
各型號項目辦公室以研制總要求或研制合同為基礎,以保證型號按計劃發射為目標,通過開展項目策劃編制各型號研制里程碑。研究院依據型號研制需求,對各型號全生命周期里程碑計劃的合理性、部件配套、各研制單位能力建設情況、型號研制風險等多個要素進行梳理和識別風險,并將各相關要素以型號生產計劃和物資、能力建設、風險及短線等專題計劃的形式下發各研制單位,保證型號產品生產順利開展。
研究院不斷完善院、所兩級組織機構,以及項目管理與產品管理并重、科研生產任務與能力建設同步推進的科研生產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系列較為完備的規章制度與標準規范。
研究院以型號研制要求或合同為前提,以各型號研制里程碑為基礎,對各單位當年制定的型號研制計劃的執行情況實行嚴格考核,確保當年生產任務按計劃完成。同時將型號后續研制規劃以里程碑預示的形式發至各研制單位,指導各單位開展后續工作。
總體、各分系統及單機研制單位以當年生產計劃為主要目標開展生產策劃,確保全年生產任務按計劃完成。同時,以后續3年型號研制里程碑預示為基礎開展后續生產計劃安排和能力建設等工作,為全院保證當年任務順利完成、后續任務有序開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對于新確定立項的型號,研究院組織型號項目辦公室開展全生命周期計劃的編制,通過召開型號研制啟動會,向上級機關、用戶和各研制單位通報型號里程碑計劃安排。同時,將該型號里程碑計劃納入研究院的計劃管理范圍中,指導各單位的科研生產工作。
每年年初,研究院根據已立項型號的合同簽署情況及已明確的后續任務情況制定“未來型號發射任務的預示”,組織各型號總體單位以型號發射預示為基礎,結合各型號研制周期及上一年度研制情況對各型號的研制工作進行總體策劃,編制各型號未來3年的里程碑計劃節點并下發到各單位,指導開展后續工作,為各單位合理配置各項資源和開展相應的工作提供依據。
研究院根據各型號研制總要求和型號計劃的具體執行情況,每半年組織對里程碑計劃進行更新。組織各總體單位和型號項目辦公室依據型號發射目標對目前型號研制進度、存在風險、器部件配套等情況進行重新梳理,對后續3年里程碑計劃進行補充和重新修訂并下發各研制單位。
信息化手段可隨時跟蹤型號研制進展,及時更新型號研制計劃,是里程碑計劃滾動管理重要的輔助工具。自2010年以來,研究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科研生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形成了科研生產計劃、能力建設、物資配套、風險和短線項目等不同模塊并不斷完善。每年將型號全生命周期計劃里程碑節點錄入信息系統,使未來3年型號研制任務安排實現信息共享,確保系統、分系統和單機產品生產有序。
研究院緊密圍繞型號項目需求,大力推進型號計劃管理系統建設,通過信息反饋、動態管理、計劃分析等功能實現了全院所有型號項目計劃的動態管理,各型號總體單位達到了項目年策劃、月計劃、周控制、日分析的管理能力,實現了信息系統與科研生產業務積極互動和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套高效、創新的科研生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模式,促進了研究院滾動計劃管理的有效落實。
研究院在對年度科研生產計劃進行考核的同時,積極開展計劃的動態梳理與更新。通過定期召開型號任務與產業生產能力建設月調度會和任務責任人例會,落實責任單位和管控計劃,統一檢查調度,及時糾偏,動態更新科研生產計劃和風險清單,確保全年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根據用戶需求變更和型號立項等情況,在完成計劃調整或補充申請審批后,及時通過下達補充計劃向全院各單位進行明確。各單位的能力建設與型號任務同步推進,同時開展總體能力建設計劃的更新和補充工作。
能力建設是實施里程碑滾動計劃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里程碑計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研究院2005年開展“3 個體系、1 個工程建設”以來,一直將能力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措施,高度重視、全力推進。始終堅持開展能力建設與科研生產任務匹配性分析,通過后續任務滾動更新,不斷識別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調整能力建設重點內容,使能力建設與科研生產任務一線緊密銜接,有效地保障了型號任務的圓滿完成,并支持和帶動了后續任務的發展。
研究院每年下達年度能力工程建設計劃考核節點,通過“科研生產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對全部計劃節點實時監控和線上考核,更加有效地掌握能力建設進展情況,便于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計劃。通過召開全院能力工程建設專題例會,對能力建設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專題調度,進一步推動了能力建設與型號任務的聯動。
各單位結合后續任務的里程碑計劃,從本單位人員技術能力、研制保障能力、人員隊伍配置、任務匹配性等方面認真開展后續科研生產任務的策劃,識別本單位能力建設的薄弱環節,提前開展能力建設,大力推進研制生產能力建設與任務需求的相互匹配。
研究院以“提前3年抓物資元器件配套、引進設備采購和長周期產品投產,提前2年抓單機、分系統研制,當年抓型號AIT 的工作”為指導思想,參考未來3年的型號里程碑計劃對歷史物資訂貨情況進行梳理,主動分析物資需求。在型號任務較明確的基礎上,按照明確的技術狀態,結合科研生產計劃啟動采購工作,制定采購計劃和配套計劃,實行提前訂貨、滾動配套。
根據研究院型號發射預示,結合各單位科研生產實際,每年發布《型號物資儲備指導意見》,從平臺領域、型號項目、產品化單機和風險元器件等多個維度引導各單位提前開展常規通用物資滾動儲備和關鍵風險物資的戰略儲備工作,合理規避引進元器件禁運、停產等帶來的型號物資配套風險;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了型號物資管理系統建設,實現了型號物資設計選用、采購供應、新型物資以及供應商等綜合信息的管理、分析與共享,為研究院各級領導提供了決策支持,提升了整個研究院的物資管理水平。
目前,以里程碑滾動計劃為基礎,研究院已將物資超前儲備工作實現了常態化。隨著物資儲備工作的有序開展,已逐步形成了型號高風險物資的超前及戰略儲備,縮短了物資配套周期,形成了一套持續改進、高效優質的物資管理體系,為后續科研生產任務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2010年以來,研究院探索實踐了型號全生命周期滾動計劃管理,實現了“當年計劃嚴格考核,后續計劃指導生產”的滾動計劃管理方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根據后續3年型號研制里程碑計劃和型號任務需求,研究院通信領域衛星已開展了多個通用平臺的組批投產,并已應用于多個通信衛星型號。同時,對關鍵和定型通用產品的類別進行梳理匯總,組織生產單位開展了模塊的組批生產,形成了貨架產品,縮短了研制周期,其中微波有源類單機研制周期縮短20%,時頻類單機研制周期縮短30%。
依據后續型號的生產任務需求,結合各單位的現有能力,研究院全面分析生產、裝配、調度、試驗等資源保障情況,提前開展能力建設。組織生產單位持續開展產業生產能力與任務匹配性分析,針對后續任務量不斷上升,通過增加生產線人員配置、提升數字化生產能力、統籌大型資源配置及開展自動化/半自動化裝備建設等措施滿足了型號任務需求。同時,針對后續導航衛星的批生產任務特點,組織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積極探索了衛星組批熱試驗和測試的模式,目前已經完成了導航領域衛星雙星并行熱試驗工裝設計和熱試驗罐的改造,為多星組批試驗奠定了基礎。
隨著里程碑滾動計劃管理模式的實施,研究院圓滿完成了“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嫦娥”三號落月巡視等科研生產任務,星船在軌穩定運行,宇航任務和武器協作配套任務全面完成;航天科技集團計劃考核節點完成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研究院計劃考核節點完成率由2011年的96.8%提升至目前的98%以上。
面對高強度研制和發射的型號任務需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進一步貫徹航天科技集團宇航任務管理的各項要求,不斷探索科研生產計劃創新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基于型號全生命周期的滾動計劃管理模式,實現任務計劃、能力建設、物資儲備等方面聯動,提升自身能力,保證宇航任務的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