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攝影展覽館開門迎客
中國第一臺木質外拍相機、一批最早記錄中國社會風俗的影像作品……日前,中國攝影展覽館的開幕展“同筑中國夢 百年跨越史——中國攝影與科技”中,百年來的影像經典之作會師。展覽分為“攝影術”“中國照相機”“中國影像文獻選”“新華典藏與中國典藏”四個單元,通過圖片結合實物的方式,全景式展示了百年中國夢的現代進程。而隨著展覽的開幕,中國首個專門的攝影展覽館也正式開館迎客。據介紹,中國攝影展覽館占地2000余平方米,位于北京馬甸商圈設計之都大廈。
室內裝飾畫展現歐洲生活
“家宅榮光——19世紀室內裝飾畫展”于日前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展。展覽展出72幅19世紀歐洲室內裝飾水彩畫,跨域水彩與室內裝飾設計,首次向國內公眾概括性地介紹歐洲19世紀的室內裝飾畫領域。據悉,此次“家宅榮光”所展出的畫作是美國庫珀·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的藏品。展覽力圖通過解讀19世紀歐洲室內裝飾風格的衍變,揭示與家庭觀念相關聯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發展。
南京呈現培根“馬廄”作品
向培根致敬——貝瑞·焦爾收藏的弗朗西斯·培根“馬廄”畫室作品展日前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正式揭幕,這也是英國著名畫家培根在中國的首次大規模個展。近80余幅作品,涉及繪畫、素描、手稿及文獻等。據介紹,本次展出的畫作很大一部分出自培根在倫敦最負盛名和傳奇色彩的“馬廄”畫室。圍繞這一畫室遺留作品及文獻的考察、展示和研究,產生了當代語境中培根及其影響研究的眾多前沿項目和課題。
國家大劇院上演“瓷”戲
一個以 “瓷戲·人生的禪意”為主題的當代陶瓷藝術展日前在國家大劇院揭幕。展覽雖然只展出了鄭云一、沈厲兩位當代陶瓷藝術家的作品30余件(組),但圍繞戲曲主題繪制的這些作品,卻給觀者帶來了“瓷”與“戲”的別樣意境。他們的作品將戲曲元素與陶瓷藝術相融合,以繼承和創新的姿態較好地闡釋了藝術語言,也體現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的一種發展趨勢。
廣州藝博會人氣火爆
日前,為期5天的第18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落下帷幕。來自20多個國家的畫廊、藝術機構攜近2萬件(套)藝術品參展,吸引了10多萬名觀眾前來參觀,現場成交額超過3億元。據了解,加盟本屆藝博會的高端藝術機構、國際知名畫廊多于往屆。其中,由加拿大溫哥華藝術機構帶來的畢加索、達利、夏加爾、德加等大師的世界級名畫作品主題展,成為藝博會的一大亮點。
重慶文博會力推青年藝術家
為期4天的第二屆重慶文博會于日前閉幕。本屆展會以8個展館、10萬平方米的面積創下了重慶同類展會的規模之最,也創下了40余萬人次前往觀展的佳績。據了解,本次文博會針對大眾群體,提供了一批學院實力派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注重藝術質量,又滿足一般收藏者的收藏和裝飾需求,開展以來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購買。
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日前,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包括牛河梁、渤海中京、渤海上京、御窯廠、曲阜魯國故城等12個考古遺址公園。同時,元中都等31個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至此,我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達24家。
廣西出臺條例限制文物拍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近日獲得通過,并將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12月11日公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對于近年來多發的影視劇組破壞文物和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事件,條例規定,制作電影、電視、錄像、廣告以及其他音像制品需要拍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或者使用其進行演出的,應當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準。
唐代鳳冠再現公主奢華
經過中德兩國文物保護修復專家歷時一年半的工作,終于成功修復了一套唐代公主的金頭飾,重量約為800克,高度42厘米。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惟一一套復原的唐代鳳冠,真實地再現了盛唐時期一位公主的奢華生活。據介紹,這件唐代鳳冠材質有金、銀、銅、鐵等,寶石類型主要有瑪瑙、珍珠、琥珀、綠松石、玻璃、螺鈿等,幾乎用盡了唐代可能用到的所有裝飾材料。頭冠許多黃金部位的表面都鑲滿了0.1毫米至0.15毫米的金珠,這些金珠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完全看清。
四川出土竹簡或為扁鵲醫書
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古墓里,一批色彩盈潤柔和的漆木器,古樸精致的陶器、銅器等文物在四川成都天回鎮“老官山”重見天日。出土文物包括漢代織機、記錄有10部醫書的竹簡以及寫有官府文書和巫術的木牘。據了解,出土古代的織機在我國考古史上還是首次;而部分醫書竹簡極有可能是早已失傳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右圖為根據專家觀點繪制的模擬圖)
“玉兔號”月球車模型面世
為紀念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由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文化交流協會監制發行的“玉兔號”月球車仿真模型于近日面世。“玉兔號”月球車模型有兩款,材質分別采用鋅合金與純銀,并均鑲嵌探月工程的艦體材料鈦合金,附有授權監制證書和發行收藏證書,發行量分別為20000和5000件。
1元面值紀念幣“賀歲”
2014年賀歲普通紀念幣于2013年12月24日發行。該紀念幣面額1元,直徑25毫米,材質為黃銅合金,發行數量1億枚。據介紹,該普通紀念幣正面刊“中國人民銀行”、“1元”、漢語拼音字母“YIYUAN”及年號“2014”;背面圖案為一個手持寓意“吉慶有余”掛件的小女孩騎在木馬上,其右方刊“甲午”字樣。該普通紀念幣與現行流通人民幣職能相同,與同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
歐洲遺產標識公布首批名單
日前,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歐洲遺產標識”首批入選名單。4個入選地分別是奧地利卡農圖姆考古公園、愛沙尼亞塔林中世紀同業公會大樓、荷蘭海牙和平宮和荷蘭韋斯特博克納粹中轉營。據介紹,由13位文化專家組成的獨立評選委員會從來自5個歐盟成員國的9個候選地中選出了這4處遺產地。評選委員會表示,最重要的評選標準是該候選地是否體現“歐洲意義”,其他標準還包括是否舉辦彰顯這一意義的活動、有無健全的管理等。
意大利國寶雕塑首次出國
古羅馬雕塑作品《垂死的高盧人》日前來到美國華盛頓國家藝術博物館展出。在過去兩個多世紀里,這尊創作于公元2世紀的大理石雕塑一直陳列在意大利的卡皮托利尼博物館里。這次現身華盛頓國家藝術博物館是它近兩個世紀里第一次在國外展出。《垂死的高盧人》所描繪的是一個胸部受傷的高盧戰士坐在地上,垂著頭,神情中有傷痛帶來的痛苦和不屈的堅毅。
比利時開辦世紀末博物館
展示19世紀與20世紀交替之際歐洲和比利時繪畫、雕塑、建筑和日常藝術的“世紀末”博物館,日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正式向公眾開放。比利時地處“歐洲十字路口”,在吸收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等鄰國文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19世紀末20世紀初,比利時涌現出很多藝術大師,如表現主義繪畫大師詹姆斯·恩索和費爾南·科諾普夫、“新藝術”建筑大師維克多·霍塔等。
攝影師365天拍攝同一棵樹
最近一名叫Mark Hirsch的美國攝影師在網絡上火了,還出版發行了一本叫做《THAT TREE》的影集。書中的內容只有一個,即一棵美國威斯康星州原野中的大果櫟樹。拍這棵樹,Mark堅持了一年,每天都去。通過日復一日的拍攝,他感受到了這棵樹的生命和色彩。他把每天拍攝的樹的照片放上了網絡,還為此建立了專門的頁面。
科學家發現新恐龍化石
提起食肉恐龍,一般人都會想到霸王龍。但最近科學家在美國猶他州發掘出了新種巨型恐龍的化石。這種恐龍大約生活在9800萬年前,約40英尺高,全盛期曾稱霸北美洲大陸,可能比霸王龍更巨型、更兇殘。科學家以印第安傳說中的食人怪獸“Siats meekerorum”為其命名。
大英圖書館免費分享百萬影像
作為世界第二大圖書館,擁有超過1.5億件館藏的大英圖書館,在全球最大的照片分享網flickr上公開發布了100多萬張17世紀到19世紀的公有領域圖書、圖片、地圖等珍貴圖像資料,頓時讓網民們驚呆了。其內容包括民俗資料、插畫、樂譜等各種領域的掃描文件。點開每張圖片的大圖,下方都會有詳細的文字解釋,例如作品的題目、出處、作者、頁數等詳細資料。(圖為1885年出版物《全球十年旅行》插圖)
芭蕾舞伶胸針
梵克雅寶從經典芭蕾珠寶的優雅風格中擷取靈感,創作了兩枚獨特的胸針,向世家珍視的舞蹈主題獻上另一闕璀璨奪目的贊歌。她身著由美鉆和粉紅色藍寶石織成的璀璨舞衣,動作流暢、舞姿輕盈;以白K金鐫刻的婉約身影,展現輕靈躍動的神韻;玫瑰式切割美鉆的面龐上煥發著迷人神采。
手機配件私人訂制
By Atelier為世界各地的鑒賞家和收藏家帶來了一件不可不擁有的配件,帶給手機用戶一種時尚訂制的奢華體驗。頂尖工藝師采用鉆石、黃金、藍寶石水晶、鱷魚皮等珍稀材料,為智能手機量身訂制出手感細膩且堅固的手機背蓋,精致手工足以媲美頂級腕表鑄造工藝。
“雙喜”雪茄盒
Genco Berk雪茄盒新推出的系列,延續了其簡潔硬朗又頗具魅力的設計風格,圓形的外表象征著待發掘的無限可能。這款名為“雙喜”的雪茄盒內部可儲存150到170支雪茄,僅限量發售8個,每個售價為2.8萬美元。
高爾夫場上的“土豪”
自蘋果推出金色版iphone5S后,“土豪金”風靡全世界。其實,除了智能手機領域,高爾夫產品中也有不少引人注目的“土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