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2013年亞廣聯獎廣播特寫大獎
德國RBB電臺制作
【火車行進聲、女聲報題
朱瑪耶夫:(英語)對歐洲人講“木卡姆”的時候,我把它和歐洲的交響樂相比。
作者:(德語,壓混)《6部木卡姆》于中亞的重要性就跟歐洲的交響樂一樣。
朱瑪耶夫:(英語)在歐洲,交響樂是文化的頂峰。在中亞的城市文化中,《6部木卡姆》享有同樣的地位。
【《6部木卡姆》音樂、鳥鳴
導游(男聲):建筑學、文學和哲學緊密相連。我們的《6部木卡姆》總是很慢、很慢地揚起。這是因為愛情的緣故……我是這么看的。
問:《6部木卡姆》是在哪里演出的?
導游:呃……他們把它叫作晚會。十幾個朋友在茶室里碰頭。一邊吃飯,一邊閑聊。可以談哲學,也可以談愛情。大家都講了一通之后,就喝酒!我小時候就看到過這種場面,因為我父親也參加這樣的集會。當然還有音樂……特別是敲鼓。鼓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它就像是音樂的指揮。慢慢、慢慢地敲……真有意思!你得自己去聽,去感受,而不是聽別人講!(笑)
【鼓聲、《6部木卡姆》中的樂曲、歌聲,混出女聲如耳語般吟出的歌詞
“當你墜入愛河
哦,朋友,離開你的愛人是痛苦的
我能忍受多少次離別呢?
朋友,我為我的愛人悲傷。
不要因為我的孤獨而責備我,朋友,
曾經有一位溫柔的騎手向我求愛,
他騎得真快。”
尤翰:(英語)木卡姆是關于愛情的音樂,關于——我不怕說出來——是關于性的音樂,關于女人和男人之間很深、很深的關系。它也是政治,是歷史……
(歌詞,女聲朗讀)
“哦,朋友,善待我,時不時地給我喝一杯酒,
喝酒吧,因為在命運的驅使下,
我們追逐、尋求,卻一無所得。”
安吉利卡·瓊:(英語)歌詞是古典波斯文和烏茲別克的詩歌,內容總是關于愛情的,但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觀點是敞開的,誰都可以加上自己的標記。它總是和一種更高的抱負相連,這是音樂的本性決定的。
【布哈拉大街的背景聲、市場音響、鳥鳴、雞叫、敲擊聲、音樂
【念木卡姆的標題
作者:《6部木卡姆》每一部包含著成百首器樂曲和歌曲。沒人知道這一宏大的音樂和詩歌巨著是在什么時候出現的。它經歷了幾百年的變遷,才在18和19世紀以成熟的形式現身。那是在布哈拉埃米爾的朝代,位于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
(旅游團在布哈拉亞克城堡)
導游(女聲):(英語)我們現在來到了亞克城堡。原先這里是埃米爾的住所。前面是舉行加冕儀式的庭院。這里是舉行各種儀式的地方,也是演唱《6部木卡姆》的地方。最著名的歌手都被邀請來參加演唱,像勒維卡·巴巴卡諾夫,他是最后一代埃米爾喜愛的歌手。
【唱片里勒維卡·巴巴卡諾夫《6部木卡姆》的歌聲
【開門聲、腳步聲、阿里用阿拉伯語說自己的名字、笑聲
阿里:(彈奏樂器)這是我爺爺的手鼓。后來我爸爸也用它。
阿里:(阿拉伯語)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奧塔·亞羅爾是一位音樂家,埃米爾朝廷主管藝術的大臣。有一天,他在散步的時候聽到了歌聲,他想:唱歌的會是誰呢?原來是我的爺爺。亞羅爾很高興,他終于發現了一個天才。我爺爺能很輕松地唱三個八度,這是很少見的。
【勒維卡·巴巴卡諾夫歌聲
阿里:(阿拉伯語)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我爺爺跟埃米爾的關系很密切。可是爆發革命以后,這就成了問題。謠言四起。1920年,埃米爾被迫離開這個國家以后,這里就不允許我爺爺再唱了。有一天有客人來訪。“咱們來喝杯啤酒,為革命干杯!”爺爺上當了。當時他才52歲,身體很好。突然,他死了。一定是有人在啤酒里放了什么東西,使他中了毒。
【《6部木卡姆》音樂、勒維卡·巴巴卡諾夫的歌聲
(歌詞,女聲朗讀):
“用花信子的花朵鋪滿玫瑰花壇,
讓你的卷發劃過你的臉,
讓這個世界永遠使人著迷。
“讓你的凝視像酒杯里的泡沫那樣漂浮,
從而了解這世界的設計有多么巧妙。
玫瑰的一生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短暫,
我們要快步向前走。”
阿里:(阿拉伯語)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我們去參加婚禮,聽我們的父親唱歌。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通過自己的耳朵學會這些歌。
【莫謝·巴巴卡諾夫的歌聲
作者:《6部木卡姆》反映了我們的意識和靈魂的蛻變。《6部木卡姆》的“6”也象征著上帝的創世之工。
(歌詞,女聲朗讀)
“要學習,不要讓你的身心在你的手中枯萎、凋謝。”
安吉里卡·瓊:(英語)我覺得《6部木卡姆》就是用來引導人們經歷痛苦和歡樂,以達到凈化靈魂的目的。
作者:音樂學家安吉里卡·瓊,她和阿里·巴巴卡諾夫一起工作,在2010年出版了阿里·巴巴卡諾夫記下的《6部木卡姆》樂譜。
安吉里卡·瓊: (英語)最終是意識的解放。聽眾跟著歌手經歷了音樂的跌宕起伏,最終樹立了信心和決心。
【《6部木卡姆》的歌聲、鳥鳴
導游:(英語)官方的說法是:布哈拉有2700年的歷史。實際上,這個城市年紀還要大一些。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這里就住著10%的猶太人。可悲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政治、經濟方面的原因……,許多猶太人移民去了以色列、歐洲、美國。有趣的是,今天有了他們叫做布哈拉猶太人這樣的人……他們講的是波斯語。遺憾的是,現在猶太人很少了……只有300戶人家。
【關門聲、步行聲、導游邊走邊講解、鳥鳴、狗叫聲
導游:(英語)這是猶太人住的地方。這是猶太學校。
【鈴聲
導游:(英語)這個教堂你們可以進去,它有500年的歷史。早先,有25000個猶太人住在布哈拉。
【寂靜
【紐約,地鐵運行的聲音
【美國流行音樂、街頭歌手的歌聲
(旅游團在皇后區參觀)
馬克(導游):(英語)這一帶是森林山,是皇后區最高的地方.這里住的大部分是中亞國家的移民。布哈拉人就住在這一帶。我帶你們看他們住的房子……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馬克·康達羅夫,25歲,法律系的學生,出生在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別。這個國家獨立以后,出現了無政府狀態和內戰,猶太居民受到沖擊。大約有6萬布哈拉猶太人住在美國,其中起碼有4萬人住在紐約皇后區。他們來自前布哈拉酋長國的不同地區。皇后區比較繁榮的森林山,反映了布哈拉移民經濟上的成功。許多人靠做鉆石生意發跡。
阿洛諾夫:(英語)因為……一旦出了事,很容易把它帶走。一顆鉆石值很多錢。
【街道音響,在一家店鋪里開門、打招呼
布哈拉猶太人工作很勤奮。全家人都來干活。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清真寺祈禱音響、寂靜
拉法伊爾·涅克拉羅夫:(英語)有人問我,為什么猶太人這么有音樂天賦?歌劇、《6部木卡姆》、印度音樂……秘密在于音樂扎根在我們的文化里。你每天都能感覺到它。到了安息日,就像舉行歌詠比賽一樣,你能聽到那么多美妙的聲音。人人都唱,都想成為歌手。他們每天都唱!每個禮拜都唱。安息日去教堂唱。說不定將來要到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去唱!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拉法伊爾·涅克拉羅夫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一位音樂學學者。1992年移民美國以后,他在紐約皇后區出版了《布哈拉時報》。
【安息日眾人唱歌音響
拉波特:(英語)《6部木卡姆》曲目的活力能在紐約充分展現令人激動。我看到人們對音樂的創造性運用,埃茨拉·瑪拉克夫想把《6部木卡姆》的器樂旋律都編成歌來唱。這是前所未有的事。太棒了!
【客廳背景音響
埃茨拉·瑪拉克夫/阿倫·阿倫諾夫:我們有自己的旋律。猶太音樂和烏茲別克斯坦音樂的混合。猶太教堂里的旋律,有沒有可能進入了《6部木卡姆》?有可能。旋律會滲透,但歌詞不會。
【邊說邊唱
埃茨拉·瑪拉克夫/阿倫·阿倫諾夫:他們的旋律滲透到我們的音樂當中,反過來,我們的也滲透到他們的音樂中去。
作者:他們喜歡說布霍利語,一種波斯方言。埃茨拉·瑪拉克夫和阿倫·阿倫諾夫是老朋友,他們大半輩子在烏茲別克斯坦生活,現在想在紐約保存他們家鄉的傳統和文化,傳給后代。
【《6部木卡姆》音樂、男聲合唱,壓混
(歌詞,女聲朗讀):
“在你一心追求知識的時候,
智慧躲開了你。
聽我說,
別老看著你自己,
看看外面的世界。
把自由繼承下來。”(此片段加了混響效果)
【(布哈拉街市音響、兒童嬉戲聲、狗叫聲、開門聲、主人與客人寒暄、用英語說歡迎)
作者:波羅喬夫家是少數留下來的猶太家庭之一,虔誠信仰猶太教。他們沒有多少收入。兩個兒子在攝影這一行打工。回到家,他們喜歡聽音樂,和著《6部木卡姆》的旋律唱祈禱歌。
波羅喬夫太太:(波斯語)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她說現在年輕人想找一個猶太伴侶太難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想走。她女兒去了美國。
加夫里爾·波羅喬夫:(英語)要祈禱,我們需要10個男人。但是我們經常……
作者:人數……經常不夠?
加夫里爾·波羅喬夫:(英語)是的。
作者:作為祈禱的領頭人,老人的兒子加夫里爾每天為找不夠10個猶太男人而發愁。人不夠,儀式就無法舉行。他,也想跑到紐約去。
【加夫里爾祈禱、琴聲、、女人背誦烏茲別克古詩
【鼓聲、阿勃勞爾·祖法羅夫祈禱聲、寂靜
作者: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有人正在為維護、保存傳統的《6部木卡姆》而努力。這種音樂的聽眾越來越少了。《6部木卡姆》原來是在婚禮上演唱的,也在婚前男人清晨的祈禱中演唱。現在很少有人唱了。到了晚上,年輕人愿意跟著流行音樂跳舞,不唱《6部木卡姆》了。這樣,職業音樂家想靠演唱的收入來養家就很困難了。
祖法羅夫:(英語)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阿勃勞爾·祖法羅夫——著名音樂家圖倫·阿里瑪托夫的孫子抱怨說:在清晨祈禱的時候,他只能唱一兩首歌。唱多了,聽眾就煩了。
作者:他已經連續4天在清晨祈禱活動中演唱了。祈禱在早上5點至8點進行。在寒冷、沒有暖氣的大廳里,大約有400個男人在一起吃傳統的大米抓飯。
【鳥鳴
(歌詞,女聲朗讀)
我不懷疑命運將關照我,
因為在清晨祈禱的時候,
晨光親吻了我的額頭。”
【古老城門打開的聲音、歌聲
(旅游團在參觀)
導游:這就是古城。布哈拉在9世紀、10世紀經歷了文藝復興,成為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美麗而富饒。帝國幅員廣大,阿富汗和伊朗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作者:孩子們說的是什么語言?
導游:是塔吉克語。在學校他們學烏茲別克語。
【兒童嬉戲喊叫聲、笑聲、腳步聲
作者:多種文化在西方開始盛行以前很久,布哈拉就是一個多文化的城市了,有不同的宗教和語言,這些都反映在音樂上,包括本來就是用兩種語言演唱的《6部木卡姆》、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猶太音樂,以及波斯和烏茲別克詩歌。
泰德·萊文:(英語)這種文化后來被割裂開了……
【布哈拉音樂學校大學生演唱的《6部木卡姆》歌曲揚起,漸隱
【紐約地鐵運行音響、皇后區音響
阿羅諾夫:(英語,在布哈拉博物館)我有一張很好的圖,上面講了我們為什么被貼上布哈拉猶太人的標簽。我們是怎么到這里來的。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阿倫·阿羅諾夫在皇后區建立了布哈拉博物館,以保存他出生地的歷史和文化。他能說10種語言。尼克松總統1960年訪問烏茲別克斯坦的時候,請他當的翻譯。博物館藏品豐富,在紐約市中心提供了一個展示烏茲別克斯坦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的平臺。它也講述了漫長的移民歷史,從圣經時代到21世紀。
阿羅諾夫:(英語)這……就是猶太人的命運。他們必須遷移才能安全。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我們總是在流浪。這是生活取得成功的鑰匙。
阿羅諾夫:(英語)到這里來!
【開門聲
阿羅諾夫:(英語)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我們過去是怎么生活的,我蓋了一個后院……(《6部木卡姆》音樂)把人帶回到過去……想起過去的日子,他們流下了眼淚。現在自由了……因為你可以自由地去猶太教堂。但是太晚了。我希望這發生在20年前、50年前。我希望我的父母能看到它。今天……當我們回去的時候,他們說,我們想你們。我們來來去去。他們也到這里來。可是……跟你說實話,我們在美國享受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可是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同化。
【皇后區婚禮音響
約翰:(英語)現在,我們的布哈拉社區不想要民族音樂了。他們變成美國人了。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約翰·本杰明是婚禮派對的組織者。他拍攝錄像,安排豪華的余興節目。現在的婚禮就是這樣慶祝的。美國有巨大的影響,這是很難抵御的。
【喧鬧的美國流行音樂,止。寂靜
(歌詞,女聲朗讀)
“像那秋天的落葉,
我離開了你玫瑰一樣的臉,就會變黃。”
阿羅諾夫:(英語)當我們為死去的父母做冥壽時,我們總是請人來唱《6部木卡姆》,因為它觸及了人的心靈。
【鳥鳴
(歌詞,女聲朗讀)
“我的命運是什么?
我打開天國的生命冊,
一頁頁尋找,
可就是找不到我的幸運之星。”
作者:(德語解說,壓混)《6部木卡姆》就像哲學,它讓你忘掉了煩惱。
(歌詞,女聲朗讀)
“這個世界是譴責我,還是贊譽我,
在我看來是一樣的。”
阿羅諾夫:(英語)食物只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音樂才能滿足你靈魂的渴求。
(歌詞,女聲朗讀)
“在這個世界上,我在善與惡之間穿行。”
阿羅諾夫:(英語)你回到了你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你閉上眼睛,回憶起童年。你對你的生活有了新的看法,你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待生活。它觸及了我們的心靈。這是一種治療。《6部木卡姆》主要的意義在這里。
【《6部木卡姆》音樂揚起。混
(歌詞,女聲朗讀)
“在你一心追求知識的時候,
智慧躲開了你。
聽我說,
別老看著你自己,
看看外面的世界。
把自由繼承下來。”
(音樂止,回報題目及創作人員名單)
作者:珍-克勞德·庫納
音響師:彼得·阿瓦爾
翻譯:黃炳琦
收聽節目音頻請點擊:http://www.cnr.cn/gbzz
(欄目主持:李宏 欄目編輯:莫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