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重境界:中國內容 中國表達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90年代初,正值東西方“冷戰”,中國改革開放前,曾長期處于被孤立、被封鎖的境地。受此影響,這一階段中國國際傳播的主要任務是向外界闡述中國的事務與立場,尋求國際社會對新中國的認可、了解和尊重。在傳播內容上具有意識形態色彩,表達方式上多是用中國自身的話語體系進行直白宣講。
第二重境界:中國內容 國際表達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峙的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向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改革開放中的中國渴望成為國際社會重要一員,世界也希望走近中國,了解這個東方大國的發展變化。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國際傳播的主要任務是向世界說明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在傳播內容上加大利益和價值訴求;傳播理念重視合作與交流;傳播視野擴大;表達方式日益國際化,注重用國際社會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介紹和說明中國。
“中國內容 國際表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指根據國外受眾的思維方式、接受習慣、信息需求等,有針對性地設計傳播手段和技巧;二是盡可能地通過國際人士、傳播對象國家人士的視角來表達和傳播中國內容;三是借用國際上的流行價值觀念、國際慣例和規則等,對中國事物和問題進行解釋和說明。
第三重境界:全球內容 中國價值
當全球化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當中國的利益不斷在海外拓展時,中國國際傳播也需要在其主戰場日益向海外延伸的背景下,與時俱進,盡快轉入“全球內容 中國價值”的第三重境界。
在這重境界里,中國國際傳播的主要任務是更好地讓中國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強調全球利益共享與合作;傳播理念既體現中國立場,又體現世界眼光和人類胸懷;傳播視野強調開放與包容;表達方式超越“如何說”的局限,通過更高層面的議程設置與角度選擇,將中國立場寓于客觀報道之中,潤物無聲地傳遞中國價值,體現中國影響。
如何實現國際傳播的“全球內容 中國價值”,有四個方面的因素值得考慮。一是做好全球傳播,二是做好綜合傳播,三是做好本土傳播,四是做好品牌傳播。
(王庚年文,摘自2013年第11期《中國廣播電視學刊》)